分享

如何运用柯尔文手势帮助学生建立音高观念

 小美在线 2021-10-11

小学生认识音乐主要是依赖听觉、视觉的共同感知来完成的,通过柯尔文手势,训练学生的音准,帮助学生构建音高概念,并在游戏过程中加入各种节奏的模仿动作,与听音活动交替进行。对于低段的学生来说,音高的概念还是比较抽象的,有的学生甚至会对声音的高低和强弱混淆不清。小学低段的音乐教材凸显“短小有趣,形象鲜明”,以学生聆听为主,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聆听教材的规范发音,引导学生从要求自己怎样唱转移到聆听自己的歌声。在歌曲教唱过程中,教师根据歌曲的节奏、节拍及旋律特点,让学生在教师的琴声引导下边做手势边识谱,运用柯尔文手势指引学生演唱。同时在歌谱上加入旋律线条,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音的高低变化,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减弱对识谱的畏难情绪,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教师要帮助学生从听觉上建立准确的音高概念的意识,培养学生用柯尔文手势表示音高的距离,帮助学生借助视觉感受音程的大小、唱准音调。如在二年级下册“母鸡叫咯咯”歌谱学唱时,主要学唱“3和5”,让学生凡是唱到“3和5”时就把柯尔文手势带上,“3”在胸前的位置,“5”在嘴巴的位置。“3”做手掌握拳的动作,“5”做手掌打开的动作,手掌一张一闭的动作不仅模仿了“小小星星亮晶晶”的形象,更让学生形象地聆听了“3和5”。“边唱边动”的教学形式既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潜移默化地融入音高的概念。

教师将音符与一个个形象有趣的柯尔文手势结合在一起,配上简单的旋律,让学生在有趣的律动中学会手势,提高音准的准确性。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课堂音乐游戏,让学生百玩不厌、乐此不疲,让学生在玩中确立初步的音高概念,为唱好歌曲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要选择节奏简单、音域在一个八度以内的歌曲进行练习,柯尔文手势练习的速度要循序渐进,开始慢一点,给学生预留充足的反应时间,之后创设趣味性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获得愉悦的内心体验,然后逐渐加快教学速度,最后,一定要让学生默写歌谱并能脱离手势进行视唱练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