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后一个军统女特务王庆莲,每天一包烟,感叹:谢共产党养我31年

 wwhhyy7277 2021-10-12

2013年11月,浙江西湖边的一个公园,正在举办一场名为“国家记忆”的二战图片展。

当时看展览的人并不是很多,在人群中,有一男一女两位八旬老人相互搀扶着,缓缓走了进去。

当他们走到一面照片墙跟前时,墙上有一副身着军装,看上去很“威风”的女子照片。

文章图片1

那位女性老人对着身边的同伴,语气轻快地说道:“我在军统也是这样打扮,也有这样威风,我那时候笑得也有这样灿烂……

军统?相信很多读者对于这个名字并不陌生,它是当年国民党的特务机关,我们在谍战剧中也经常能够看到军统特务的身影。

不过在1949年国民党败退之际,军统主要机构也随之撤到了中国台湾,大多数军统特务也跟了过去。虽然还有少数被国民党反动派安排潜伏在祖国大陆,伺机搞破坏,但经过我军的清查,基本到了五十年代中期,军统人员在祖国大陆就被大致肃清了。

那么这位老人到底是什么人?她在军统里又有着什么不为人知的经历?本期,秀说就带大家走进“最后一位军统女特务”王庆莲的曲折人生。

文章图片2

1928年4月,王庆莲出生在浙江省江山县的一个贫苦家庭。

当时正值乱世,老百姓的生活苦不堪言,王庆莲家也不例外。而更为雪上加霜的是,在王庆莲还不到一岁时,她的父亲就因病逝世,只留下王庆莲和母亲相依为命。

好在王庆莲的母亲是一个坚强而开明的女人,虽然生活艰辛,但她还是希望能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王庆莲更好的生活。所以王庆莲并不像身边很多同龄人一样,早早就开始为了生计而奔波,而是被母亲送进了学校。

这在那个年代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了。只是当时这对母女都不知道,这个选择会给王庆莲以后的人生,带来怎样的转折。

学习的机会来之不易,王庆莲自然也是加倍珍惜。只是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

王庆莲才读了6年小学,日本鬼子就打了过来。这些侵略者在王庆莲的家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王庆莲的家也被烧成了一堆灰烬。

无奈之下,王庆莲只能和母亲过上了颠沛流离的生活,母亲每天外出做工,而王庆莲也开始出去卖香烟贴补家用。

但在那样的乱世,即便母女俩都拼尽全力,一家人的生活还是每况愈下。当活着都成了一个问题,那么就不得不另想出路了。

王庆莲刚满15岁的时候,正好军统到江山来招人,王庆莲母亲听说以后,就瞒着王庆莲给她报了名。当然,这也是王庆莲母亲的无奈之举,她只想给女儿谋个饭碗。

而那时候的王庆莲也不懂事,对于军统是干什么的,也完全是一无所知。她只知道考到那里就能吃饱饭,于是便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参加了军统的招人考试。

结果,她还真就凭着小学六年级的文凭,考上了。

这对当时的王庆莲来说自然是一件开心的事情,毕竟吃饭的问题解决了。然而,多年以后她在采访的时候谈及这段经历,却是无奈感叹:“也是运气不好,一考就考上了。”

文章图片3

考上军统后,王庆莲在1943年6月,离别了母亲,和其他19位通过考试的同伴一起,踏上了从浙江江山到山城重庆的军车。当时的王庆莲,只有15岁。

起初,王庆莲被分配在磁器口造纸厂的密本股从事打印工作。当时由于日军战机经常狂轰滥炸,为了保护密码本,密本股就设在重庆郊外。

一年之后,王庆莲就被调回了军统本部译电科华南股,担任译电员一职,军衔是准尉,却能领少尉的工资。

要知道译电员可是相当重要的职位,可以第一时间接触到机密情报。王庆莲凭什么能够这么快就进入军统的核心部门,从事这么重要的职位呢?难道是她能力出众?

其实这其中,主要有两点原因:

一、当时译电科华南股的股长王威,正好是王庆莲的舅舅;

二、军统本部本来大部分就是江山人。当时军统的一把手戴笠、二把手毛人凤都是浙江江山人。江山的方言别人都听不懂,所以他们招人都是以江山老乡为主,一方面知根知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保密。

文章图片4

所以王庆莲能够到军统本部译电科任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不过译电科的工作也并不简单,它要求译电员要先将数字密码做减法,然后比照不同的密码本,有些时候会很复杂。

王庆莲本来文化程度就低,刚开始自然是手忙脚乱。再加上她的股长舅舅对她要求又十分严格,不能按时完成译电工作,就会留她加班。所以起初王庆莲经常加班。

不过慢慢的,王庆莲对这份工作越来越得心应手,这也让她有了足够的闲暇时间。

十六七岁,正是女孩爱美爱玩的年纪,王庆莲自然也不例外。下班以后经常偷偷跑出去跳舞、看电影。而这也差点给她招来麻烦。

当时的军统纪律很严苛,工作人员在上班期间不能浓妆艳抹。有一次,王庆莲化着妆就去上班,结果中途被自己的女上司姜毅英(军统中唯一的女少将)发现,就跟她说:“外面有张通告你看到没?”

王庆莲还不知道通告的事,赶忙跑出去,看后才发现,上面竟然写着:女同志不准抹胭脂涂口红。

王庆莲一看,这说的不就是自己吗?情急之下没有多想,王庆莲就把通告撕了下来。

姜毅英本就对王庆莲不满,让她去看通告也是不安好心。见王庆莲撕掉通告,就将这件事汇报了上去,想让王庆莲关禁闭。

好在当时军统本部大多数人都是江山人,对于王庆莲这个性格活泼的小姑娘也都挺喜欢。最终只是给了她一个大过处分,没有关禁闭。

文章图片5

这件事虽然就这么过去了,但也给王庆莲后来离开军统埋下了伏笔。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后,军统的工作人员都陆续调回了南京。王庆莲本来也想去,但却被上司姜毅英以表现不好的名义刁难,直到1946年7月,她才回到南京本部。

谁知,刚到南京后不久,上司姜毅英就威胁她,说:“表现不好,把你关起来!”

当时的王庆莲也只有18岁,在军统这几年,她也见过身边人被关起来、下落不明。所以姜毅英这番话,让她胆战心惊,就想着回老家算了。

于是不久之后,趁着上司姜毅英结婚度蜜月,王庆莲背着对方直接给保密局局长毛人凤打了个长假报告。

毛人凤本来也是江山人,此前和王庆莲也打过交道。所以也没有刁难,只是问她:“你为什么要走?”

王庆莲赶忙解释:“我年纪小,妈妈不放心。”

就这样,王庆莲结束了自己的军统生涯。

当然,王庆莲给毛人凤的解释,只是托词。她真正想要离开的军统的原因,其实主要有两个。一个就是前文提到的上司姜毅英的威胁,另一个则是她不想也不愿再在军统任职。

王庆莲本就是贫苦人家出身,这些年在军统工作,大多数处理的也都是关于日军的情报。现在抗日战争胜利,她不愿再和军统同流合污,做对自己人不利的事情。所以,离开是她最好的选择。

也正是因为如此,后来军统撤往台湾,联系王庆莲询问是否要一起去时,王庆莲断然拒绝了他们的邀请。

离开军统后,王庆莲先后在杭州白肉市场、粮食局工作过。只是她在军统工作的那段经历,她“女特务”的头衔,却让她遭遇了一系列不幸。

文章图片6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防止国民党反动派留在大陆的特务搞破坏,各种肃清行动展开。王庆莲由于那段军统经历,被下放到杭州郊区的塘溪镇接受教育。

那段苦难的岁月,王庆莲至今思及,都觉得心里很苦,她说:“1946年8月,我离开军统局时内战刚爆发,那时国共正在和谈……我在军统局就是坐办公室,译电报,没开过枪,没杀过一个人。

也因为这段苦难的岁月,王庆莲染上了戒不掉的烟瘾,从开始的一根到后来的一天一包。可想而知,那时的王庆莲是怎样的度日如年。

好在那些苦难的岁月,最终还是迎来了曙光,在塘溪镇待了23年的王庆莲,于1981年迎来了平反。此后的她就搬回了老家浙江江山定居。

退休后的每一个月,她都能收到国家发放的退休金,她在塘溪镇待的那23年也算进了她的工龄。

文章图片7

2012年,已经退休31年的王庆莲接受媒体采访时,不由感叹:“共产党养了我31年,我从内心里感谢共产党……

纵观王庆莲生平,年少不懂事时为了吃饱饭加入军统成了特务,但好在关键时刻毅然决然和军统划清了界线。或许对她来说,这辈子最后悔的就是和军统产生瓜葛,要不她也不会发出那句无奈的感叹:“也是运气不好,一考就考上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