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宝应方言杂谈】“锅上”的记忆/王荣华

 运河儿女 2021-09-04

文/王荣华


宝应方言杂谈

锅上的记忆

前几天,回老家一趟,发现老式锅灶除了少数老人还在用,家家户户厨房越来越现代化了。看到这些变化,除了高兴,也有对曾经伴随我生活多年的老厨房——锅上”的怀念!

锅上,是厨房的宝应土话说法。在宝应方言里,有房无锅叫做“灶披间”、“披子”,有房有锅才叫做“锅上”,过去再穷的人家也有“连锅一担”的家当,真可谓“民以食为天”、“以锅为上”。

锅灶,是厨房里的主角,以前的锅灶都是瓦匠砌的老式土灶,圆弧形由灶台和烟囱两部分组成,占据厨房一角,把厨房分成前大后小的两部分。灶台前边空间较大,主要放置水缸、碗橱和吃饭的小桌凳;灶台后边就是烧火的地方——“锅门口”。

灶台从外到里安放着大小不等的两三口铁锅“外锅”最小,用来炒菜、烧汤“中锅”最实用,用来煮饭、煮粥”最大,平时多用来烧水、烧猪食,只有在很多客人办大事的时候用来煮饭烧菜,过年的时候用来蒸年,人口少的人家一般是不支的。

支锅”就是砌灶台是个实打实的技术活,八脚毛的瓦匠砌的灶台造型不好看是小事,还会多烧草。过去平常人家支锅”是一件大事,要请当地最有名气的老瓦匠亲自操刀,好后还要举行“热锅”仪式喝酒庆贺。

灶台面过去用“纸脚灰”腻成,现在都贴上白瓷砖。飞檐式的锅沿下面是锅膛墙体。墙体的正面有一两个内凹的小猫洞,除了放洗锅帚子,就是家猫冬天取暖的地方。灶台的内部是锅膛每个锅膛在靠烟囱的地方有缺口相通,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烟走气,还可以利用烟气余热为安放缺口上面汤罐加热。

灶台面和锅门口之间由一米多高的弧形烟囱墙隔开,锅门口里柴草飞屑和外漏的烟气就不会跑到烧饭的锅上了。烟囱墙其实就是并排连砌的烟囱,到顶端合并为一个烟囱伸出屋顶。烟囱墙的正面和反面都有几个内凹的门洞,正面的门洞放味精胡椒粉等小型调味瓶,背面的门洞主要放火柴,我还放过许多小人书。烟囱墙的山肩上说是灶阁老爷的住所,家家户户都要上面烧香敬佛,每年除夕要在烟囱墙的正面贴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祈求平安。

锅上的用具也十分有趣,有些现在已不常见了,而对我来说是永远忘不掉的

——金木锅盖、汤罐盖和水缸盖是厨房用具中最讲究的木制品里锅的锅盖和水缸盖是开的,汤罐盖和外锅中锅的锅盖都是整圆的。制作锅盖要求很高:锅盖板要选用上好的杉木板之间用竹钉连接,木脊把手必须穿槽衔接锅盖背面必须平整“完气”还不能油漆。

——挂放锅铲子、勺子厨刀的用具叫做刀翘子刀翘子用一片长条形木板做成,中间镂空成数个圆形和长方形的口子插铜勺锅铲子和厨刀,一般用长绳系着两头挂在墙上,便于漺水干,比现在闷罐状的收纳器卫生又方便。

——锅帚子,也叫洗锅帚子,用脱粒之后的高粱穗子扎成,比现在的塑料制品环保又实惠

——箸笼,是存放筷子的千年用传统的箸笼用竹做成,底部和周身镂空通风走水,讲究的还要雕刻典故纹,现在塑料或金属制品多了许多文雅之气

小时候,我非常喜欢烧火,这样可以一边烧火一边看小人书;也喜欢在厨房写作业,这样可以随时喝汤罐水解渴、找点吃的垫。暑假我最喜欢做的事情是为大人烧饭,擀面、摊饼、夹疙瘩、烧大丰收是我拿手好戏,这些无师自通的厨艺现在还偶尔露一手朋友家人吃了都说好


主编微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