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痿A[脾胃有热]∥一张简单小方,清热、通阳气[不是所有阳痿都要补的,脾胃有热,或脾胃有湿,或肝郁气滞而发病的人,误用温补之品,后果不好](然)

 有缘者可网诊 2021-10-13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男科学》、《中医病因病机学》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字,我继续和你说说阳痿。

  很多很多年以前,我遇上过这么一个人。

  他是一个50岁的人,看上去挺壮实,毛病就是宗筋痿弱。

  人家来以后啊,别的话也不说,直接跟我讲:我胃不好,吃点啥补药能行呢?

  这话说完,好家伙,一股口臭的味道飘出来,我下意识地往后躲一下。

  我缓了缓,说,你想吃啥补药啊?

  他笑道:“就我这种不行的人,还能吃啥?就那些补阳的东西呗!但是我胃不好,一吃就难受,不吃还不行,咋办啊”?

  我问,你有啥胃病?

  他答道:老胃病了,就是里头总是热乎乎的,乱糟糟不舒服,都20多年了,不知道啥病,没查过。

  


  我一听,那真是心里倒吸一口凉气——你胃不舒服20年了,居然没查过,真牛!

  我仔细看,发现舌红,苔黄,脉象滑数,细问得知,小便黄,大便尚可,伴随口臭、食欲一般、胃部灼热嘈杂不适的感觉。

  我跟他讲,我说你啊,赶紧把乱七八糟的补药停了吧。你这是脾胃有热。再这么下去,后果会越来越严重。

  我尝试写了一张配伍——

  石膏20克,知母、补骨脂、巴戟天、石斛、熟地、牛膝、生地各10克,大黄3克,黄柏9克。水煎服,每日一剂,分3次,饭前服。

  我写完以后,还有点不放心,回过头又去找我老师,请他看一眼。我老师仔细琢磨一下,了解病人情况以后,认为还算可以。

  就这样,该患用了十剂,胃部不适基本化解了,宗筋见强,但依然不尽人意。后来再用数剂,状态大好,生活如常。

  我对这个人记忆深刻。他当时向我诉说时的眼神,至今历历在目。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想告诉你的是,他不需要补,而是需要清。越补,他的问题越严重。

  你看啊,这个人舌红,苔黄,脉滑数,这不是典型的有热吗?胃部灼热、食欲下降,老胃病20年,这毫无疑问,是有胃热。胃中灼热之气上泛,所以口臭。热邪伤津,所以尿黄。对不对?

  读者朋友,你记住,这个脾胃有热啊,是可以引起阳痿的。为什么呢?因为脾胃主气血之生化。脾胃有热,运化不及,气血和水谷精微的输布生化都受影响。这个时候,宗筋自然就失养,引发痿弱之疾了。另外,你从经络图上也可以看到,无论是足阳明胃经,还是足太阴脾经,它们循行之处,距离我们的少腹宗筋,都十分接近。因此,热邪灼伤脾胃二经,也会引发宗筋痿弱。这个用行业术语讲,就是“热灼脾胃,宗筋受累”

  


  这时候怎么办?你如果像文中这个患者所想的,用点补药,以补阳为主,那坏了。你本来就有热,你还往里补阳热之气,你想想后果会是什么?

  所以说,一定要摆正思路,先清脾胃之热。脾胃之热没有了,宗筋就不受灼烧了,问题就可以缓解了。

  既然如此,你就可以看懂我写的配伍了——

  石膏20克,知母、补骨脂、巴戟天、石斛、熟地、牛膝、生地各10克,大黄3克,黄柏9克。

  这是一个最简单,最初级,最没有技术含量的配伍,完全不值得一提。要不是因为说起这个话题,我不会讲到它。这里头,石膏清胃热,知母、石斛、生地、熟地滋阴,黄柏清热,大黄通腑泻热,牛膝化瘀通经,导热下行。所有这些,都是在为了清咱们的脾胃之热。在这个基础上,酌加补骨脂和巴戟天,适当地温补肾阳。

  在这里,我还想说一句。目前学术界有一种声音,就是关于用中药露蜂房调治宗筋痿弱。对我上头这个配伍,曾经有前辈指点,适当加露蜂房。其实,这露蜂房,一般的功效里头,几乎没有温阳益肾的效果。那为什么用呢?一方面源于部分临床经验,尤其是老专家们的经验,一方面源于零星古籍中的记载。因此我觉得,关于它的应用,还应该继续探讨。在彻底弄明白之前,不宜推广宣传。

  总之啊,你记住,关于这个阳痿,我们可不能动不动就补,就温阳。这是不对的。你得知道,造成问题的原因,很多很多。你动不动就温补,一旦补反了,后果不堪设想。像上文所述,因为脾胃有热而导致疾病的人,在生活中不在少数。这类人对此要警惕。

  


  现在,有一种很不好的社会风气,就是一些广告宣传,动不动就告诉你“透支”了。仿佛痿弱之疾,没有别的原因,都是因为透支,都是因为虚弱。这种说法很不对,容易造成误导。因为脾胃有热,或脾胃有湿,或肝郁气滞而发病的人,误用温补之品,后果不好。当然,文老师的声音,很弱小,很有限,只能让一小部分中医爱好者提高认识。但是我觉得,只要能让一个人明白其中的科学道理,也不枉我写一篇这样的文说。

  当然了,文中配伍,只能提供给您借鉴和参考。它不一定完全适合你。非专业读者,如果想借鉴,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进行,千万不要盲目尝试。你首先要理解其中的意义,这就可以了。

  好了,就说这么多吧。文老师感谢你的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