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简述和平区中山路50号建筑的更名史

 辽宁记忆 2021-10-13

简述和平区中山路50号建筑的更名史

老建筑讲述老历史。我们就来讲述一下坐落在沈阳市和平区中山路50号老建筑“奉天邮便局”的前世今生——

兴建原名——奉天邮便局

在沈阳市和平区中山路50号,坐落着一座上下2层的砖混结构“V”字形老建筑。该建筑由日本人松室重光设计,于1914年动土兴建,1915年竣工,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为日本辰野式建筑风格。此建筑原为民国时期,日本人

为在奉天的日军官兵和家书邮政便利所设的邮政机构,名为“奉天邮便局”。

据《沈阳邮政志》(1991年12月版)中记载:1915年10月1日,“奉天邮便局由西塔附近迁入奉天铁道附属地昭德大街(今和平区中山路)新建楼房办公。”该邮便局是日本将奉天第17野战邮便局改革后所建,设立了庶务、邮便、电信三课,称为客邮,办理邮政、电信的全部业务,并负责管理全市的日本客邮局所。民国七年(1918年)10月15日,其组织机构,进行细致分工,在邮便课下边设立邮便挂(相当于股级)、铁道邮便挂;电信课下边设立电信挂、电话挂,另外设立庶务挂一处负责全局的人事、总务,供应工作,而铁道邮便挂负责火车邮路的邮件押运、装卸、中转、保管及与中华邮政交换总包的任务。民国22年(1933年)9月1日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成立,奉天邮便局将电信课取消,电信业务移交给满洲电信电话株式会社经营,只设立庶务课、邮便课及铁道邮便课,在邮便课下设立邮便挂、为替贮金挂。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伪康德元年)1月11日在奉天邮便局内部设立奉天贮金管理所,下设庶务及振替贮金(转账储金)二课。

客邮结束——奉天中央邮便局

什么是客邮?据《沈阳邮政志》(1991年12月版)中记载:“客邮”是外国侵略者,凭藉武力,在一个主权国家开设邮局,办理邮政业务,侵害别国邮权的产物。

民国24年(1935年伪康德二年)4月1日,奉天客邮全部移交给伪满奉天邮政管理局管辖,便将“奉天邮便局”改称为“奉天中央邮政局”,日伪邮政合二为一。自此在沈阳历时32年的日本客邮史宣告结束。

沈阳解放——局名多次变更

民国4年(1915年)日本南满铁道附属时期,街名为“昭德大街”。民国8年(1919年),街名改为“浪速通”。

沈阳解放后,1948年11月4日恢复营业,此时局名为“中山路邮政支局”。同年12月6日沈阳市邮政局从市府大路迁来后,即划归沈阳特别市邮政局营业科领导,改为“沈阳市邮政局营业组”。

1953年7月,“邮政”扩容为“邮电”,此时局名改回名称为“中山路邮电支局”。

1958年9月1日,和平区邮电局成立,中山路邮电支局即改为“和平区邮电局直属营业班”。

1965年5月21日,改为“太原街邮电支局”。

1966年10月改称“红旗大路邮电支局”。

1972年1月1日恢复原名“和平区邮局直属营业班”。

1989年4月和平区邮电局从该处迁至十一纬路35号大西路邮电支局从,改称“太原街邮电支局”,中间有一段时间曾改为“直属营业班”,后又恢复支局至今。而后,电信业务从邮电企业中分离,改为“太原街邮政支局”,持续至今。

成立盛京主题邮局

沈阳有奉天、盛京之古称,为体现这一悠久的历史文化,“盛京主题邮局”于2019年3月5日在太原街邮局正式挂牌成立,同时启用“盛京主题邮局”临时日戳一枚,“盛京主题邮局”邮资机宣传戳一枚(单色)。盛京主题邮局,汇集了各个时期的珍贵邮票藏品,其中文化展示区分为古代、都城、民国、抗战和近代工业五个篇章,从距今7200年的新乐遗址开始,直到“共和国长子”的今天。

2019年3月5日是“毛泽东为雷锋题词65周年”纪念日,“盛京主题邮局”开业当天,举办了以“雷锋”为主题的集邮展览,启用“纪念毛泽东为雷锋题词65周年”纪念戳1枚,还邀请了雷锋的老战友讲述“我和雷锋的故事”。

笔者作为集邮者,从2020年10月的第一次走进太原街邮政支局至今,我已记不清去过 多少次,更是数不清盖了多少次“盛京主题邮局”临时日戳。这座有着100多年历史的老建筑,已被列为沈阳市第一批不可移动文物。它不仅仅见证了日本侵略时期、伪满时期、民国时期、解放时期初期沈阳的邮政历史;也见证了沈阳现代邮政的发展之路。

2008年10月27日,该建筑被公布为“沈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0月17日,被公布为“辽宁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