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析信息化条件下的美军官兵心理激励方法,军事心理学论文

 文炳春秋 2021-10-13

  随着军事领域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战争节奏加快,残酷程度加剧,战场环境也日趋复杂,这都对交战双方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对官兵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挑战。如何做好信息化战争中官兵的心理防护和激励,充分调动官兵的战斗士气和战斗精神,已经成为美军高层面临的一道现实难题。为此,美军通过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强化各项保障措施以及扎实开展作战训练等环节,增强战争中官兵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主调适能力,激励部队战斗士气。

  一、强化己方信息传播,营造有利的舆论环境

  正如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所预测的那样: “谁控制了信息,谁就控制了人的心理。谁控制了人的心理,谁就控制了整个世界。”[1]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其在现代战争中的应用,无疑凸显了“信息”在战争中的角色地位,谁能够更快地获取信息,并传播有利于己方的信息,谁就更有可能在战争中获得舆论的支持,也更有可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因而信息领域的主导权开始成为新的“兵家必争之地”.美军十分擅长利用媒体鼓吹其对外军事行动的“合法性”和“正义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加强对国内的新闻管控,统一媒体口径,标榜己方是正义化身。美军通过新闻审查制度拦截和封锁一切不利于其军事行动的报道,并在各大媒体派驻专门人员管理相关稿件的发布。这种控制“信息源”的做法有效传播了其军事主张,更有力配合了其军事行动。例如,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前,美国各大媒体纷纷宣称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生物化学武器,称萨达姆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恐怖主义者。

  这种新闻报道态度方面的惊人一致性,使得美军官兵深信自己是在为解放伊拉克人民而战。近年来,这种宣传手法更是经常性地被使用,从而为美国的对外军事行动赢得了“先声夺人”的效果。例如,在2011 年,美国联合了北约的几个盟国,以“推翻卡扎菲政府专制统治”和“扞卫世界和平正义”为名,发动了对利比亚的军事行动。无独有偶,美国为了强化其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和威慑力,进一步在军事上干预叙利亚,于次年再次打着“稳定伊拉克国内局势”的旗号,秘密组织数千美军重返伊拉克。二是打击敌方传播设施,实现信息传播的单方垄断。

  在利比亚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联军就曾对的黎波里三套地面卫星传输天线进行定点摧毁,致使当地民众只能收听到来自多国部队方面的消息。通过铺天盖地的宣传,一方面瓦解了利比亚民心,使对方民众相信美方是为了打击卡扎菲政权,而不是普通民众; 另一方面,对敌方军队则大力宣扬己方已经取得的战果,以及强大的军事实力,使得敌方在实力比较中,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达到未战先败的效果。

  二、强化各项保障措施,增强官兵安全感和必胜信心

  与传统战争形态相比,信息化条件下战争比传统战争更加残酷。由于毁灭性武器被高技术手段改造,武器装备的能量释放速度加快,杀伤力大大增加,这使得战争进程明显缩短,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战斗胜利,保障能力和保障措施能否跟上就显得极为重要。为此,美军不断加强各项保障措施,以增强官兵的安全感和必胜信心。依托高科技武器装备追求战场“零伤亡”,增强官兵的安全感。研究表明,当伤亡率达到一定数值时,军心波动幅度就会变大,在信息化条件下,随着精确制导武器的大量使用,这一点无疑更加凸显。

  美军认识到,无论是精神上的鼓励与动员,还是物质上的保障与满足,都无法直接有效地消除士兵对于死亡威胁的恐惧,而只有通过不断更新换代军事装备,推出更多的高科技作战武器和作战系统,提升高科技保障,达到少伤亡乃至零伤亡的作战目标,保持绝对的技术优势以压倒敌人,才能从根本上稳定军心、振奋士气。美军在科索沃战争中就采取了非对称、非接触的独特作战样式,仅仅 78 天就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开创了“以空制胜”的“零伤亡”战争先例。为确保美军的装备技术优势,保持其武器装备更新换代的节奏,美国国防部拟制了庞大的武器装备更新计划,以维持未来对任何潜在对手的绝对军事技术优势。同时,美军还注重加强对官兵个人的安全防护,目前美军的单兵装备价值已经超过二战时期的百倍以上,美军研发出的电子感应钢盔、多功能夜视仪,以及改良版的“外穿战术防弹背心”等,进一步加强了对官兵生命安全的保障,降低了官兵因担心自身安全而引发的心理疾病。

  推动后勤保障不断完善,充分调动官兵的积极性。“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道出了后勤保障对军事行动的重要性,而随着战争形态向信息化转变,为了适应联合作战的需要,不断完善后勤保障体系。首先,推出“聚焦式后勤”,确保前线官兵补给充分有效。“聚焦式后勤”是美国防部《2010 年联合构想》中提出的概念。“聚焦式后勤”意味着正确地进行后勤保障,为未来的联合作战从始至终提供合适的人力、设备、供应及保障等服务,并且地点合理、时机把握准确快捷、数量精确。“聚焦式后勤”的提出,克服了传统的后勤补给方式效率低下、前瞻性较弱,难以适应瞬息万变的现代战争需要的弊端,同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前线官兵的不安情绪,给予他们强有力的心灵支撑,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战斗力。其次,提高一线官兵待遇及完善军人保险制度,减少临战官兵对当下的担忧。美军注重从整体上提高官兵生活质量,积极在薪金收入、医疗保险、福利待遇等方面给予官兵最大保障。美军通过大幅度提高一线军人的工资待遇,为每位军人购买保险,以及提高危险地区的服役津贴等方式,吸纳优秀人才,增强部队凝聚力。第三,加大对退伍官兵的保障力度,增强临战官兵对未来的信心。美军对官兵的优待还体现在对待退役人员的态度上。美国在全国各地都设有“退伍军人再就业办公室”,专门为退伍军人再就业提供指导和帮助。对于伤残军人,军队也会给予特殊照顾,伤残军人可以获得补助,并在医疗、住房和就业等方面得到政府的特殊关照。[2]

  帮助解决军人的家庭问题,确保作战官兵无后顾之忧。家庭是人类心灵的港湾,家庭也是一线士兵心理防护的重要支撑。美军军事任务繁重,军人岗位轮换频繁,这对已婚军人而言,无疑会产生两地分居、配偶失业、子女上学困难等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是确保军队稳定的关键所在,同时也是增强军人保家卫国的使命感、荣誉感和责任感的关键所在。

  自1991 年海湾战争以来,美国防部一直都在努力与军人家庭保持一种协调、和谐的关系,以便军人能够更好、更有效地执行任务。美国各军种部都制定有自己详细的“家庭战备”计划,其目的就是,在军人部署或者执行危险任务时,确保军人家庭对军人的支持。美国国防部明确指出: “虽然我们必须做出艰难的财政决定,但是我们将继续优先关注那些伤病员和军人家庭。”[3]为了解决军人家庭面临的多种多样的问题,各方面都共同努力。如,国防部负责人事和战备工作的国防部副部长直接领导美军军人家庭工作; 美国国内也已经建立起较为健全的军内家庭援助系统,为军人家庭提供公共服务和志愿者服务,呼吁尊重并关心军人家庭; 在军人家属中建立互助团体,帮助他们面对生活变迁,分担生活负担,等等。这些举措无疑使军人家庭受到更大的重视、得到更多的帮助,而这些帮助反过来又为稳定美军家庭、提升美军士气起到积极作用。

  三、扎实推进以实战为目标的各项训练,增强官兵心理承受能力

  信息化战争中,战场环境的刺激加剧,不间断作战行动变得更加频繁,这些对官兵的生理和心理条件都提出了更大考验,为此,美军十分注重在平时训练中突出战场环境设置的逼真性,预想可能影响官兵心理的各种刺激,把它们应用于训练中,以增强官兵心理适应力和承受力。

  依托军训基地的模拟实景训练,增强官兵对战争的适应力。根据心理学原理,人们往往在陌生环境中更容易产生紧张甚至恐惧等心理反应,而对于熟悉或多次接触过的环境,其适应性则会提高。为此,美军要求,所有人员在被派往前线执行作战任务前,必须前往相应的军训基地进行适应性训练。这种接近真实战争环境的训练,不仅对受训者身体而且对其心理也是一次重大考验,能够使其充分体验危险状态下的心理压力,提升临危不惧的作战适应能力。例如,美军联合战备训练中心,拥有 3 块模拟城镇区,分别是伊拉克、阿富汗和东欧风格区。训练场建设过程中,美军选用了大量各领域的专业人才,不同对象国的城镇内建筑由好莱坞资深道具专家根据对象国风格精心设计,力求在各个细节方面达到最大程度的“真实”,就连城镇的“居民”都由讲阿拉伯或普什图语的数百名阿拉伯裔或阿富汗裔人扮演。[4]

  除了外在环境的逼真,训练内容也是由刚从前方战场回来的军官设计的,对于战场上可能遇见的各种难题,都一一寻求破解之策。可想而知,这种极力模仿真实战争状态的训练让官兵不出国门就有了身临其境的体验,而当这支经过临战演习的部队进入真实的战争状态,则大大增强了官兵在战场上的自信,从而充分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战争胜利提供了有力保证。

  立足信息技术的作战模拟训练,增强官兵对战场环境的掌控力。随着信息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作战环境已不仅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陆地、海洋和空中,新的作战环境如电磁空间、网络空间等都已经进入到战略家的视野。现代战争科技水平越来越高,综合性越来越强,耗资越来越巨大,传统的军事训练已经不能满足实战要求,虚拟现实技术创造的逼真的“合成”作战环境为作战模拟系统所青睐。

  作战系统通过借助计算机技术,运用训练模拟系统,设置与实战环境相近的虚拟战场,高度逼真地模拟人在自然环境中视觉、听觉、动感等行为,使得受训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沉浸”于互动的多媒体空间。

  这一训练方式的好处在于,一方面可以降低实战时高昂的训练成本和难以避免的伤亡率,另一方面又可以帮助官兵提高对武器装备的熟练程度和对战场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提高实际作战能力。如伊拉克战争爆发前,美海军陆战队专门开发了一款电脑游戏软件,里面的地形、街道、桥梁等标志物与其进攻目标---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模一样。[4]而绝大部分被派往作战的官兵早在战前就授受了电脑游戏的“培训”.这种通过对逼真演绎战场环境的模拟作战方式,以及让官兵沉浸式体验现代战争的方法,不仅增强了官兵对战争的掌控力,也大大增强了实战时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同时,这种带有游戏性质的模拟作战训练,直接降低了官兵对战争残酷性的认识,降低了官兵对战争残酷性的心理排斥,从而使得官兵一旦走上战场就能迅速进入战斗角色。

  参考文献:

  [1]阿尔文·托夫勒,海蒂·托夫勒。 创造一个崭新的文明[M]. 陈峰,译。 北京: 新华出版社,1996.
  [2]腾晓波。 简论外军军官退役安置制度[J].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9( 6)
  [3]Department of Defense. Priorities for the 21st Century.[EB/OL].[2014 - 08 - 08].
  [4]陈航辉,邓秀梅。 直通战场的美军实战化训练[N]. 解放军报,2014 - 04 - 04( 0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