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方剂学4

 明光中草药堂 2021-10-14

​为人民服务🌻🇨🇳🌻【一日一方】周日课《方剂学 》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

【组成】麻黄6 克(去节四两)杏仁9克(去皮尖五十个)甘草6克(炙二两)

石膏30克(半斤)

水煎服。(原方四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减二升,去上味,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渣,

温服一升。)

【功用】 辛凉泄热,清肺平喘。

【主治】 风热喘咳证∶ 身热不解,有汗或无汗,咳逆气急,甚或鼻煽,口渴,舌

苔薄白或黄,脉滑数。

接上续 【方解】 本方为表邪化热,壅遏于肺所致而设。热壅于肺,肺热炽盛,热迫津液外

出故汗出;肺气因热而闭,故见喘逆,甚或鼻翼煽张;热邪伤津,故口渴、舌红苔黄。

治宜清肺为主,辅以解表透邪。方中石膏辛甘大寒,用清肺胃之热,且辛寒又可解肌透

表,符合清热、透热的制方意旨;麻黄宣肺解表以平喘咳,且石膏为大寒之品,用量独

重,故须有麻黄之温以制辛悍之性,二药合用,一辛寒,一辛热,一清一宣,相制为用,

故为主药。杏仁苦温,泄肺降逆,与麻黄同用,一宣一降,与石膏同用,一清一降,故可助麻黄、石膏二味加强平喘之用;炙甘草调和药性,与麻、杏相伍,可缓肺气之急迫,与石膏为用,更可使清热而不伤胃。四药合用,可使表邪得解,里热得清,肺气得宣,故喘咳身热诸症可愈。

本方为麻黄汤加重麻黄、甘草各一两,减少杏仁二十枚,去桂枝,加石膏而成。由原方辛温宣肺之方,而变为辛凉清肺之剂。

重用麻黄、甘草,减轻杏仁用量;因风热外袭,肺气不宣,若不加重麻黄、甘草,恐方中有石膏半斤泻热,内热虽除而表反难解,同时又防石膏寒凉碍胃,此与大青龙汤由麻黄汤倍麻黄、甘草同属一理。其中减轻杏仁用量者,一由麻黄、查仁均属辛温,今麻黄加重一两,若仍用杏仁原量,恐对风热不宜,故减其用量,使缓和温热之性;二是方用石膏清肺热,热清则火不迫肺,肺得清肃而喘咳自宁、故杏仁降逆之量可轻,但不可无。

去桂枝、加石膏;今风热外袭,虽有表邪,亦不宜于辛温之品,故去桂枝而改用石膏清热泻火。柯韵伯云:“此则内外皆热,而不恶寒,故于麻黄汤去桂枝之辛热,加石膏之甘寒,一加一减,温解之方,转为凉散之剂矣。”(《伤寒来苏集》)

接上续 【临床运用】

1.本方证为风热外袭、壅遏于肺,肺气上逆所致;除见发热重,喘咳气急,或鼻翼塌动之主症外,应以苔黄、脉数为使用要点。

2.本方可用于麻疹已透或未透而出现身热。烦渴,汗出或无汗,咳嗽气粗,属麻毒内陷,肺热炽盛者,可酌加大青叶、黄芩、连翘等清热解毒药。

3."麻杏甘石汤之主证,为烦渴、喘咳凡支气管炎、支气管喘息、百日咳、白喉等,有烦渴喘咳之证者,悉主之。"(《伤寒论今释》)

4.本方治肺痈发热喘咳、脉浮数、臭痰脓血,渴欲饮水者,宜加桔梗,时以白散攻之。"(《类聚方广义》)

接上续 【使用注意】本方只宜于肺热实喘,若属风寒实端,及虚证之喘者、皆不宜使用。

【附方】

本方加细茶,名五虎汤。治外邪在表,无汗而端者。有痰加二陈汤。(《寿世保元》)

【方论选录】

1.柯韵伯:“石膏为清火之重剂,青龙、白虎皆赖以建功,然用之不当,适足以召祸。故青龙以无汗烦躁,得姜、桂以宣卫外之阳也,白虎以有汗烦渴,须梗米以存胃中之液也。此但热无寒,故不用姜、桂,喘不在胃而在肺,故不需粳米。其意重在存阴,不必虑其亡阳也。故于麻黄汤去桂枝之煎制,取麻黄之专开,杏仁之降,甘草之和、倍石膏之大寒,除内外之实热。斯溱溱添汗出,而内外之烦热与喘悉除矣。”(《删补名医方论》)

2.王泰林:“用麻黄是开达肺气,不是发汗之谓,重用石膏,急清肺热以存阴、热清喘定,汗即不出而阳亦不亡矣。且病喘者,虽服麻黄而不作汗,古有明训,则麻黄乃治喘之要药也。寒则佐桂枝以温之,热则加石膏以清之,正不必执有汗无汗也”(《退思集类方歌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