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重阳遇台风登南山简记

 泷西山人 2021-10-14

南山公园侧门,我由此上山

重阳节登高,是最基本的节目。但由于受台风“圆规”的影响,今年的重阳节天色阴暗,秋雨绵绵,给登高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往年人山人海的南山公园,今年罕见人踪。

台风阻挡了别人的脚步,却阻挡不了我的脚步。虽然如今已加入了老年人行列,但我还是有点不服老的气概,在风雨间隙中,我竟然拿起伞,登南山去也!

岭上罕人踪

都说雨中更浪漫,绵绵春雨如此,萧萧秋雨亦然。他们完全没有想到,雨中一个年过六十的男人,迎风举伞,脸被飘来的雨丝打湿,近视眼镜片粘满了雨水,模模糊糊的看不清前路,不知这是浪漫还是狼狈!

岭上罕人踪

宽阔的鹅卵石梯级,是南山最具诗情画意的点缀,也是老模们、嫩模们拍照的打卡点。我举着伞,拾级而上,此情此景自然与往日有所不同。虽然知道南山并无菊花,但天真的我,还是幻想这在这石头与石头的缝隙中,让我发现一株或一朵黄色的菊花……

宽阔的鹅卵石梯级

半山的无名亭,人称六祖文化亭,重阳节总是人头涌动的,但今日却是游人稀稀。我登上第三层,眺望雨丝烟幕中的云城,又是另一种景象。

雨中的南山无名亭

台风让南山山色黯然。亭外苍松,被暴雨冲刷得特别苍翠。雨中赏松,无疑是我这个重阳雨中登山的最大收获。

南山的清泉是市民的至爱,平日成群结队来汲水的市民,今日不见一人。雨中的山泉声,听起来又大又急,泉水、雨水混合在一起,泉声自然要比平时雄浑。

南山山泉

在这个人称六祖文化亭的无名亭,我凭栏而立,放飞思绪。忆起“南山豹雾”本是康熙年间的“东山八景”之一,乾隆初年庄大中知县以新的“东安八景”取代“东山八景”,南山才逐渐失去其作为名胜的身份。如今市委、市政府把南山辟为公园,让南山成为云浮的第一景,这是不是无意间对庄大中知县的纠正呢?倘若山真有神,南山山神会为自己的起落荣衰而感慨不已吗?

南山雨松

胡思乱想是文人的通病。由南山我又想到了南山的历史文化。南山有一座山峰叫蠄蟧顶,如今改称蜘蛛顶。一般人可能觉得叫蠄蟧顶太俗,改称蜘蛛顶文雅多了,却不知道这一改,地方文化、历史文化尽失。如今蠄蟧顶上有文笔塔遗址,这说明这里曾经建有一座文笔塔。从风水学角度说,文笔塔可以起到促进一方文化发展的作用。只可惜,南山蠄蟧顶上的文笔塔,它建于何时?有几层?如今竟然还没有人能考证出来。于是我怀疑,这座文笔塔建起来后,是否真的对促进东安文化发展有作用?

雨丝烟幕中的云城

雨越下越大,我的思绪越飞越远。南山是东安城的屏障和拱卫,道光四年《东安县志》说:“南山在城南五里许,高百余丈,层峦叠巘,邑治屏拱。”南山曾是“东山八景”之一。按理,南山的历史文化一定比较丰富,但目前除了知县张其善的诗《南山豹雾》外,我们还能找到哪些诗文吗?

如何挖掘南山的历史文化,无名亭上的我,思绪和天气一样,一片茫然!

雨中南山之麓的池塘

从无名亭下来,我迎着越下越大的雨,步下山去。一边走一边凑成了一首五言律诗:

            台风却众步,

            岭上罕人踪。

            举伞寻霜菊,

            登亭赏雨松。

            鸟声听唧唧,

            泉水响淙淙。

            明日书山醉,

            秋光又几重。

南山公园大门,我从这里离开南山回家

此诗是平起式,第一句不押韵。按照王力先生的《古代汉语·诗律》,格式如下:

           仄仄

           仄仄平平

           平仄

           平平仄平 

           仄仄   
           仄仄平平

           平仄  
           平平仄平

重阳遇台风登南山留影

下加横线者,可平可仄也。本诗押上平二冬天韵,各字平仄为:

           平平仄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仄平平仄仄 

           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