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心雕龙》卷39练字诗解1书必同文字总异音秦汉重文取舍适时

 琴诗书画情 2021-10-14

《文心雕龙》卷39练字诗解1书必同文总异音秦汉重文取舍适时

题文诗:
夫文象列,而结绳移,鸟迹明而,书契,

言语体貌,文章宅宇.苍颉造之,鬼哭粟飞;

黄帝用之,官治民察.先王声教,书必同文,

輶轩之使,纪言殊俗,以一字体,总异音.

周礼保氏,掌教六书.秦灭旧章,以吏为师.

李斯删籀,而秦篆兴,程邈造隶,而古文废.

汉初草律,明著厥法.太史学童,教试八体.

吏民上书,字谬辄劾.马字缺画,石建惧死,

虽云性慎,亦时重文.帝,相如撰篇.

宣平二帝,征集小学,张敞,正读传业,

扬雄,奇字纂训,贯练雅颉,总阅音义.

鸿笔之徒,莫不洞晓.多赋京苑,假借形声,

前汉小学,率多玮字,非独制异,共晓难也.

暨乎后汉,小学转疏,复文隐训,臧否亦半.

及魏缀藻,字有常检,追观汉作,翻成阻奥.

曹植:扬马之作,趣幽旨深,非师传也,

读者不能,析其辞义,非博学不,能综其理.

岂直才悬,抑亦字隐.自晋用字,率从简易,

时并习易,人谁取难?一字诡异,群句震惊,

三人弗识,将成字妖.后世同晓,虽难斯易,

时所共废,虽易斯难,趣舍之间,不可不察.
 【原文】全文

练字第三十九

  夫文象列而结绳移,鸟迹明而书契作,斯乃言语之体貌,而文章之宅宇也。苍颉造之,鬼哭粟飞;黄帝用之,官治民察。先王声教,书必同文,輶轩之使,纪言殊俗,所以一字体,总异音。《周礼》保氏,掌教六书。秦灭旧章,以吏为师。及李斯删籀而秦篆兴,程邈造隶而古文废。

  汉初草律,明著厥法。太史学童,教试八体。又吏民上书,字谬辄劾。是以马字缺画,而石建惧死,虽云性慎,亦时重文也。至孝武之世,则相如撰篇。及宣平二帝,征集小学,张敞以正读传业,扬雄以奇字纂训,并贯练《雅》、《颂颉》,总阅音义。鸿笔之徒,莫不洞晓。且多赋京苑,假借形声,是以前汉小学,率多玮字,非独制异,乃共晓难也。暨乎后汉,小学转疏,复文隐训,臧否亦半。

  及魏代缀藻,则字有常检,追观汉作,翻成阻奥。故陈思称∶"扬马之作,趣幽旨深,读者非师传不能析其辞,非博学不能综其理。"岂直才悬,抑亦字隐。自晋来用字,率从简易,时并习易,人谁取难?今一字诡异,则群句震惊,三人弗识,则将成字妖矣。后世所同晓者,虽难斯易,时所共废,虽易斯难,趣舍之间,不可不察。

  
【原文】


  夫文象列而结绳移1,鸟迹明而书契作2,斯乃言语之体貌3,而文章之宅宇也4。苍颉造之5,鬼哭粟飞6;黄帝用之,官治民察7。先王声教8,书必同文9;輶轩之使10,纪言殊俗,所以一字体,总异音。《周礼》保氏11,掌教六书12。秦灭旧章,以吏为师13;乃李斯删籀而秦篆兴14,程邈造隶而古文废15。汉初草律16,明著厥法17:太史学童18,教试六体19;又吏民上书,字谬辄劾20。是以“马”字缺画21,而石建惧死22,虽云性慎,亦时重文也。至孝武之世23,则相如譔《篇》24。及宣、成二帝25,征集小学26,张敞以正读传业27,扬雄以奇字纂训28:并贯练《雅》、《颂》29,总阅音义;鸿笔之徒,莫不洞晓30。且多赋京苑,假借形声。是以前汉小学31,率多玮字32,非独制异33,乃共晓难也34。暨乎后汉35,小学转疏,复文隐训36,臧否大半37。及魏代缀藻38,则字有常检39,追观汉作,翻成阻奥40。故陈思称41:“扬、马之作42,趣幽旨深43,读者非师传不能析其辞44,非博学不能综其理45。”岂直才悬46,抑亦字隐。自晋来用字,率从简易,时并习易,人谁取难?今一字诡异47,则群句震惊48;三人弗识,则将成字妖矣。后世所同晓者,虽难斯易;时所共废,虽易斯难:趣舍之间49,不可不察。  

【译文】

文字的形成,改变了上古结绳记事的办法,鸟兽足迹的辨明,启发了文字的创造。文字是表现语言的符号,构成文章的基础。相传仓颉创造了文字,使得鬼惊夜哭,谷飞如雨;黄帝使用了文字,百官得以治理、万民得以明察。前代帝王为了传布声威教化,所用文字必须统一;帝王派出使者,到各地搜集习俗不同的语言,就是为了统一字形和字音。《周礼·地官》中讲到,周代有保氏掌管教授文字。秦始皇烧毁古代典籍之后,便以官吏为老师;于是经李斯整理籀书而产生了秦代的小篆,程邈创造出隶书又废弃了篆书。

到汉初创建各种法律时,明明写上有关文字的法令:太史官对幼年学生,要考试六种字体;官吏和百姓向皇帝上书,写错了字要弹劾检举。所以,西汉石建的上书中,“马”字写漏一笔,便害怕将获得死罪;虽说石建的性情比较谨慎,也和当时对文字的重视有关。在汉武帝时期,司马相如编写了《凡将篇》。到宣帝和平帝时期,曾征召精通文字的人材:张敞因能正定古字而传授文字学,扬雄编辑了解释奇字的《训纂篇》。他们都精通《尔雅》、《仓颉》,全面掌握了文字的音义。当时的辞赋大家,无不通晓文字学。加之他们的作品大都是描写京都苑囿,常用假借字来状貌形声,因此,西汉时期擅长文字学的作家,大都好用奇文异字。这并非他们特意要标新立异,而是当时的作家都通晓难字。到了东汉,人们对文字学的研究较差,因而复杂深奥的字义,大都无人理解。

及至曹魏时期的创作,用字有了一定的法度,回头再看汉人作品,反而有了障碍,难以读懂。所以,陈思王曹植说:“扬雄、司马相如的作品,意义幽深,读者未经老师传授就不能解释其辞句,没有广博的学识就难以理解它的内容。”这岂止是读者的才力不足,也由于它的文字实在深奥。自从晋代以后,用字大都讲求简明易懂,当时都习惯于简易,谁还采用难字?现在的作品,有一个怪异的字,很多句子都要受到影响;如果有三个人都不认识,那就将会成为字妖了。后代读者大部认识的字,虽是难字也不难了;大家已共同废弃不用的字,虽然不难也成为难字了。创作中或取或舍,这是不可不注意的。

 【注释】

  1 文象:文字的形象,即文字。列:布,陈。结绳移:改变了上古结绳记事的方式。《尚书序》:“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

  2 鸟迹:鸟(兽)的足迹。相传“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许慎《说文解字叙》)。书契:指文字。契:刻。

  3 言语之体貌:范文澜注:“犹曰言语之符号。”

  4 文章之宅宇:范文澜注:“谓文章寄托于字体。”宅宇:住所。

  5 苍颉(jié杰):也作“仓颉”。传为黄帝时的史官,文字的创造者(参注2)。

  6 鬼哭粟飞:《淮南子·本经训》:“昔者苍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高诱注:“苍颉始视鸟迹之文造书契,则诈伪萌生。诈伪萌生,则去本趋末,弃耕作之业,而务锥刀之利。天知其将饿,故为雨粟,鬼恐为书文所劾,故夜哭也。”

  7 官治民察:《周易·系辞下》:“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

  8 声教:声威与教化。

  9 书必同文:指用统一的文字。《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10 輶(yóu犹)轩之使:应劭《风俗通义序》:“周秦常以岁八月,遣輶轩之使,采(一作“求”)异代方言。”(《全后汉文》卷三十三)輶轩:轻车,古代帝王的使臣多乘輶车,故以“輶轩之使”指帝王的使者

  11 《周礼》:也称《周官》,儒家经典之一。保氏:官名。

  12 六书:构造文字的六种方式。《周礼·地官》:“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五曰六书。”郑众注:“六书,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即“指事”)、假借、谐声(即“形声”)也。”

  13 以吏为师:向官吏学习。李斯在给秦始皇的奏议中说:“臣请史官非《秦纪》,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史记·秦始皇本纪》)

  14 李斯:秦始皇的丞相。籀(zhòu宙):古代字体,也叫籀书或大篆。秦篆:即小篆,在大篆的基础上简化而成。这种字体因为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根据李斯的意见而通行于秦代的文字,故称秦篆。

  15 程邈(miǎo秒):字元岑,秦始皇时的御史。他原为狱吏,因事下狱,在狱中将民间习用较小篆易于书写的字体整理成隶书。后多以程邈为隶书的创始人。隶(lì利):汉魏流行的一种字体。古文:指篆书。

16 草律:草拟法律。

  17 厥(jué决):其。

  18 太史学童:指太史考试学童。太史:官名,汉代太史掌管天文、历法、编修史书等。

  19 六体:六种字体。详下注。

  20 辄:即,就。劾(hé河),弹劾,揭发罪状。以上几句,据《汉书·艺文志》的如下记载:“汉兴,萧何草律,亦著其法曰:'太史试学童,能讽书九千字以上,乃得为史。又以六体试之,课最者,以为尚书御史史,书令史。吏民上书,字或不正,辄举劾。’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
  21 缺画:漏写一笔画。
  22 石建:石奋之子,汉武帝时为郎中令。惧死:害怕将获死罪。《汉书·石奋传》:“建为郎中令,奏事下,建读之,惊恐曰:'书马者,与尾而五,今乃四,不足一,获谴死矣。’其为谨慎,虽他皆如是。”
  23 孝武:汉武帝。
  24 相如:指司马相如。譔(zhuàn篆):同“撰”,写作。《篇》:指《凡将篇》,古代识字课本
  25 宣、成二帝:范文澜注:“据《艺文志》及《说文序》,张敞正读在孝宣时,扬雄纂训在孝平时,此云宣成二帝,疑成是平之误。”译文据“宣平”。
  26 小学:指精通小学的人。汉以后称文字训诂学为小学。
  27 张敞:字子商,西汉宣帝时为京兆尹。正读:指正定《苍颉篇》文字的音、义。传业:指传授小学之业。《汉书·艺文志》:“《苍颉》多古字,俗师失其读。宣帝时,征齐人能正读者。张敞从受之,传至外孙之子杜林,为作《训》、《故》,并列焉。”(《汉书·艺文志》有杜林的《苍颉训纂》、《苍颉故》各一篇)
  28 扬雄:字子云,西汉著名文学家、小学家。纂训:编纂训诂,指扬雄的《训纂篇》。《汉书·艺文志》说,西汉平帝“元始中,征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记字于庭中。扬雄取其有用者,以作《训纂篇》”。
  29 贯练:贯通熟练。《雅》:指《尔雅》,我国最早的字书,约成书于汉初。《颂》:据下面所说“《雅》以渊源诂训,《颉》以苑囿奇文”,这里应为《颉》,即《仓颉》(详第二段注3)。
  30 洞晓:精通。
  31 小学:这里指精通小学的作家。以扬雄、司马相如为代表的西汉辞赋家,也是小学家。
  32 玮(wěi伟)字:奇异的字。
  33 制异:制造奇异。
  34 共晓难:指扬雄、司马相如等都通晓难字。
  35 暨(jì记):及,到。
  36 复文隐训:复杂的文字,深刻的意义。“复”、“隐”连用,二字义近,本书多用以表示丰富深刻的意思。如《原道》:“符采复隐,精义坚深。”《总术》:“奥者复隐,诡者亦典。”
  37 臧否(pǐ痞):好坏,善恶。这里用作偏义复词,指否,即错误的理解。

 38 缀(zhuì坠):组合字句。藻:文辞。
  39 常检:一定的法度。
  40 翻:反。阻奥:疑难。
  41 陈思:陈思王曹植。下引曹植语,原文今不存。
  42 扬、马:扬雄、司马相如。
  43 趣:意旨。幽:深。
  44 析:分析,解释。
  45 综(zèng赠):织机上持经施纬的装置,这里引申为掌握、控制的意思。
  46 直:仅。悬:远,指差得远。
  47 诡(guī鬼)异:奇异。
  48 群句震惊:很多句子都受其影响。《易经·震卦》:“震惊百里。”震:震动。惊:惊动。都是影响的意思。
  49 趣舍:趣向或舍弃,与“取舍”意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