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Nature双发:抗生素'打击面'&肠道IgA | 热心肠日报

 mingxiaozi 2021-10-14

今天是第1968期日报。

图片

Nature:抗生素伤害无辜肠菌,特定解毒剂或能保护

Nature[IF:49.962]

① 分析144种抗生素对38种代表性人肠道细菌的影响,发现不同的抗生素有不同的抑制谱;② 喹诺酮类对肠菌的打击面随药物换代升级而扩大,β-内酰胺类的影响则有菌株特异性;③ 而被认为是广谱抑菌剂的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在广泛抑制共生菌的同时,选择性地杀死了一些菌种/株,从而能明显影响肠道菌群的组成;④ 筛选出若干“解毒剂”药物,能拮抗大环内酯类和四环素类抗生素对拟杆菌的误伤,并在人粪便和小鼠中确认了其对拟杆菌的保护作用。

Unravelling the collateral damage of antibiotics on gut bacteria
10-13, doi: 10.1038/s41586-021-03986-2

【主编评语】抗生素被用于对抗致病菌,但也会影响共生细菌,扰乱肠道菌群的组成,导致菌群失调和疾病。但不同种类的抗生素对不同肠道细菌的影响,仍然缺乏系统性研究。Nature最新发表的一项研究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阐明了不同抗生素对肠道共生菌的活性谱,并鉴定出能减少抗生素对共生菌“误伤”且不影响对致病菌效力的“解毒药物,为避免抗生素对肠道菌群造成不良影响提供了新策略。(@mildbreeze)

Nature:肠道分泌型IgA如何调节肠菌?

Nature[IF:49.962]

① 用单菌株短暂定植无菌小鼠肠道,可快速选择分泌IgA的肠道浆细胞,产生一系列抗原特异性的二聚体单克隆IgA(mIgA),主要靶向细菌表面和非表面的膜抗原;② 构建小鼠模型研究单个mIgA对肠道细菌的调控作用;③ 发现靶向不同抗原的mIgA主要通过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对细菌的功能和代谢施加不同影响;④ 靶向相同抗原的IgA对细菌的影响也可因IgA表位特异性而异;⑤ 而IgA对细菌表面的包被作用,通常能减少细菌运动和帮助细菌抵御胆汁酸毒性。

Parallelism of intestinal secretory IgA shapes functional microbial fitness
10-13, doi: 10.1038/s41586-021-03973-7

【主编评语】Nature最新发表的这项研究探索了肠道分泌型IgA在宿主-菌群互作中的作用。该研究表明,肠道细菌定植能选择多样化的分泌IgA的浆细胞,其IgA库包含靶向细菌不同膜抗原的抗原特异性IgA。这些IgA通过平行机制对肠道细菌施加多重调控作用(调节细菌代谢、帮助细菌抵御胆汁酸或噬菌体、改变细菌运动能力等),从而精细调节宿主与细菌间的共生互作。(@mildbreeze)

国内团队Cell子刊:高胆固醇在多种疾病中的毒性作用(综述)

Cell Metabolism[IF:27.287]

① 胆固醇参与细胞膜组成以及激素的合成,机体通过合成和摄取获得胆固醇;② 细胞通过胆固醇酯化,调控SREBP2-SCAP和LXR等通路严格控制胞内胆固醇稳态;③ 高胆固醇与血管粥样硬化、脂肪肝炎、糖尿病、慢性肾病、阿尔茨海默病、骨质疏松、骨关节炎、垂体-甲状腺功能障碍、免疫疾病和新冠肺炎等有密切关系;④ 其机制可能通过导致特定细胞线粒体功能障碍和内质网应激而导致疾病发生;⑤ 降低胆固醇药物对上述部分疾病有一定效果,机制有待阐述。

Cholesterol-induced toxicity: An integrated view of the role of cholesterol in multiple diseases
09-24, doi: 10.1016/j.cmet.2021.09.001

【主编评语】胆固醇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了细胞膜的流动性。同时胆固醇在甾醇类激素的合成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人体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变化,特别是高胆固醇与很多疾病相关。然而,一直以来对于高胆固醇的危害的认识主要集中在血管粥样硬化方面,临床治疗中,也仅有血管粥样硬化会更多的通过降低胆固醇进行治疗。随着对胆固醇生物学研究的深入,陆续出现很多研究显示高胆固醇与慢性肾病、阿尔兹海默症、骨质疏松、脂肪肝、糖尿病、睾酮素缺乏症、甲状腺功能减退、垂体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目前临床对于这些疾病的高胆固醇表征以及进行胆固醇浓度干预治疗尚未有足够的重视。近期山东第一医科大学赵家军团队在Cell Metabolism上发表了一篇综述,详细概述了高胆固醇与疾病的关系,首次提出了“胆固醇毒性”概念,并对其相应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为相关疾病的临床干预提出了有效的治疗策略。(@Zhonghua)

Cell子刊:小心果糖的“甜蜜”危害(观点)

Cell Metabolism[IF:27.287]

① 过量食用含糖饮料和高果糖玉米糖浆促进了代谢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如T2D、NASH、CVD和某些癌症,果糖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但果糖与代谢疾病的关系更为密切;② 果糖和葡萄糖分别通过肠上皮细胞顶端的GLUT5和SGLT-1被吸收;③ 过量的果糖摄入可导致肠道菌群和短链脂肪酸水平的变化,促进肝脏脂肪生成;④ 高浓度果糖可破坏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导致系统性内毒素血症,通过巨噬细胞TLR4信号通路激活炎症级联反应,从而导致TNF诱导的肝脂肪变性。

“Sweet death”: Fructose as a metabolic toxin that targets the gut-liver axis
10-06, doi: 10.1016/j.cmet.2021.09.004

【主编评语】果糖是一种单糖,是葡萄糖的同分异构体,近期发表于Cell Metabolism的一篇观点性论文总结了果糖生物学和病理学的最新研究,探讨防治高果糖摄入相关疾病的新机遇。(@临床营养Dr.Chen)

Cell子刊:小肠菌群与衰老密切相关

Cell Reports[IF:9.423]

① 分析了251位18-80岁个体十二指肠菌群多样性,发现多样性受年龄、伴随疾病和用药情况多因素影响,与衰老过程呈负相关;② 十二指肠核心菌群随衰老进程变化,变形菌门相对丰度(RA)增加,大肠杆菌和克雷伯菌RA增加,拟杆菌RA进行性降低;③ 单因素分析显示,十二指肠中兼性和严格厌氧菌,如放线杆菌、类杆菌、大肠杆菌和乳酸杆菌RA增加仅与生理年龄有关;④ 克雷伯氏菌属RA增加仅与药物服用相关,梭菌属和嗜胆菌属RA增加则与伴随疾病相关。

Age and the aging process significantly alter the small bowel microbiome
09-28, doi: 10.1016/j.celrep.2021.109765

【主编评语】人肠道内驻留着约有3.83万亿的各种微生物,对人类健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肠道菌群异常会导致包括炎症性肠病、2型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此前人们一直认为肠道菌群在个体成年后会相对稳定,但近期有报道显示肠道菌群的组成变化与衰老有关。但是,目前大多关于肠道菌群的研究均是通过对个体大便中的微生物进行,远远不能体现肠道菌群的情况。最近一篇发表在Cell Reports上的研究,通过其实验室此前建立的有效检测小肠内不同区段肠道微生物的方法,针对18-80岁的人群队列的小肠菌群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和衰老的过程,小肠菌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包括有多样性降低,变形菌和大肠杆菌增多。这些结果为通过小肠菌群干预缓解年龄对代谢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Zhonghua)

东北林业大学:黄精皂苷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

Biomedicine and Pharmacotherapy[IF:6.529]

① 给2型糖尿病(T2DM)模型鼠灌胃不同剂量黄精皂苷(PSS),可显著降低T2DM小鼠胰岛素分泌和空腹血糖,缓解胰岛素抵抗;② PSS调节血液中脂代谢产物,其中高剂量PSS干预对血脂代谢具有类似阳性药二甲双胍的改善作用;③ PSS改变T2DM小鼠粪菌结构及表型,降低菌群多样性,增加拟杆菌门、乳酸菌以及好氧菌的丰度,降低厚壁菌门及厌氧菌丰度;④ PSS干预后肌糖、绿原酸等代谢产物增加,糖代谢和氨基酸代谢(L-丙氨酸和L-谷氨酸)显著变化。

Effects of Polygonatum sibiricum saponin on hyperglycemia, gut microbiota composition and metabolic profiles in type 2 diabetes mice
09-10, doi: 10.1016/j.biopha.2021.112155

【主编评语】据报道,皂甙是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有效生物活性化合物,且无毒副作用。东北林业大学的包怡红团队在Biomedicine and Pharmacotherapy发表文章,发现2型糖尿病小鼠口服黄精皂苷,降低血液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改变小鼠的肠道菌群结构及代谢产物,进而改善胰岛素抵抗和高血糖。(@爱的抉择)

食性影响哺乳动物肠道中的产B族维生素菌

mSystems[IF:6.496]

① 利用39个哺乳动物的公开宏基因组数据集,用MG-RAST比较不同喂养策略中肠道产B族维生素的微生物;② 虽然植物体内的B族维生素通常很低,但食草动物体内与维生素合成相关的基因含量却不是最高,相反,与钴胺素和硫胺素合成相关基因的相对丰度在食肉哺乳动物显著富集;③ 预测参与维生素B合成的微生物分类群落结构因宿主饲养策略有显著差异;④ 鉴于B族维生素不能储存在体内,猜想B族维生素的微生物合成可能对经常禁食的野生食肉动物很重要。

Abundance and Compositions of B-Vitamin-Producing Microbes in the Mammalian Gut Vary Based on Feeding Strategies
08-31, doi: 10.1128/mSystems.00313-21

【主编评语】虽然大多数哺乳动物从饮食中获得足够的维生素,但据报道圈养动物体内缺乏各种B族维生素(生物素、钴胺素、核黄素、硫胺素等)。而肠道微生物能够合成维生素B,并协助宿主维持维生素平衡。mSystems近期发表的文章,揭示出食草动物、杂食动物和肉食动物有不同的微生物群落,这些微生物可能会进行维生素合成。与特定B族维生素、钴胺素和硫胺素合成相关的基因丰度在食肉动物最高。这些数据揭示了微生物在各种哺乳动物,特别是食肉哺乳动物体内维生素平衡中的潜在重要性,对于理解圈养动物肠道菌群和营养需求之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爱的抉择)

北京协和医院:无谷蛋白+无酪蛋白饮食可改善自闭症

Nutrition Reviews[IF:7.11]

① 纳入8项随机对照试验(平行或交叉设计,共包含297名自闭症谱系障碍患儿)进行荟萃分析,总结无谷蛋白+无酪蛋白(GFCF)饮食干预对自闭症谱系障碍的疗效;② 其中5项研究报道了GFCF饮食可显著减少患儿的刻板行为(stereotypical behavior),另有3项研究报道了GFCF饮食可显著改善患儿的认知功能;③ GFCF饮食未能显著改善社交行为、沟通交流等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其它症状。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the benefits of a gluten-free diet and/or casein-free diet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10-07, doi: 10.1093/nutrit/nuab073

【主编评语】北京协和医院的尤欣团队在Nutrition Reviews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总结了8项随机对照试验(共涉及297名自闭症谱系障碍患儿)的数据后发现,无谷蛋白+无酪蛋白饮食干预可显著减少患儿的刻板行为,并改善认知功能。(@aluba)

不同饮食模式对炎症标志物的影响

Advances in Nutrition[IF:8.701]

① 纳入22项随机对照试验(包括平行设计及交叉设计)进行荟萃分析,总结4周以上的不同饮食模式(地中海饮食、DASH饮食、素食/严格素食)干预对成年人的血清/血浆中的炎症标志物水平的影响;② 地中海饮食可显著降低多种炎症标志物的水平,包括IL-6(–1.07 pg/mL)、IL-1β(–0.46 pg/mL)、C反应蛋白(–1.00 mg/L)等指标;③ DASH饮食及素食/严格素食对炎症标志物无显著降低作用。

Effects of Dietary Patterns on Biomarkers of Inflammation and Immune Response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10-04, doi: 10.1093/advances/nmab086

【主编评语】Advances in Nutrition上发表的一项荟萃分析结果,总结了22项随机对照试验的数据后发现,地中海饮食可显著降低多种炎症标志物的水平,而DASH饮食及素食对炎症标志物无显著影响。(@aluba)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mildbreeze,王小丫,临床营养Dr.Chen,阿当,圆滑的铁勺,白蓝木,alub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