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杭嘉湖水乡孕育出的散文,质朴而有韵味。

 黄亚洲工作室 2021-10-15

质朴与灵动,都有传承

——序董君莲散文集《梦在花树间穿梭》

黄亚洲

说董君莲,先要说到董怀旺,我跟董怀旺是同事,也就是说,这本散文集的作者是我同事的女儿。

董怀旺约莫比我大十五岁的样子,厂里都叫他老董。老董原来是政法系统的干部,由于浙江的部分劳改农场当时划归了新组建的浙江生产建设兵团,所以他就成了兵团的地方干部,称“地方干部”是区别于军队干部的意思,因为兵团各单位的领导分别来自军队与地方,当然还有知青当中提拔的;然后,由于兵团第三师又新建了濮院丝厂,他就调来濮院丝厂,当了选副车间的主任。“选副”是选茧与副产品的意思,是丝厂生产线上的第一个车间,也就是蚕茧从厂区小码头上岸之后进入的首道工序。

我常与老董打交道,当然主要是工作上的关系。比如说了解生产情况,尤其是轰轰烈烈的“大会战”期间,因为我要及时编辑厂里的“战报”,一找老董就会把我拉到车间外作详细介绍,说车间书记怎么好,说组长怎么好,说这个好,说那个好,津津乐道,如数家珍;又比如了解政治方面的情况,一有外地来的外调人员要追查“总理遗言”的扩散线索,涉及到有关人员,老董就会对我做出认真思索的样子,然后就是一问三不知,这个不知道,那个不清楚,无一丝口风。我有时候想,老董是个极质朴憨厚的人,但也智慧,大智若愚。

现在就要说到老董的女儿董君莲,以及董君莲的这本散文集。

董君莲后来也进了我们丝厂,融入千把人的知青群体,父女俩同在桐乡县濮院镇为中国的丝绸事业打拼,也是一段佳话;而董君莲钟情文学,且以一篇又一篇扎扎实实的文字实践着自己文学梦,更是佳话里的佳话。

看董君莲的文字,也极为质朴,仿佛有精神上的家传。五十篇散文里,无论是身边景物、味蕾记忆、故人旧事,还是对孙辈的疼爱,对父母的怀念,都写得实实在在,不事虚夸,字里行间有泥土气息活泼泼地沉浮。

她就这样写父亲:“父亲在部队里受过良好素质的训练,即使是脱下了军装他也常常保持着一个军人的姿态。他是这样要求自己的也用这样的标准来要求我们姐弟三人。他教导我们做人做事一定要钢刀利水,干干脆脆。记得有一次父亲在教三岁的大弟弟唱《大海航行靠舵手》这首歌时,大弟弟把一句'鱼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的歌词唱成了'你也不是呀我也不是呀’,父亲教了好几遍,大弟弟还是唱得拖泥带水,含混不清的。气得父亲咬着牙说:'你哪像是我的儿子?!’引得母亲过来与他拌嘴:'儿子才三岁,你也三岁?’令老父亲没想到的是,长大以后的大弟弟绝对是个歌唱天才。虽不从事音乐工作,但模仿明星的唱歌那是可以乱真的。”

也如此质朴地描写一个姓温的乡人:“我们小孩子在路上行走时,要是哪个恶作剧地喊一声:'温夜壶’来了!保管会跑得飞起来,还会传来哭喊声一片。我的一个同学就因为这样,磕掉了两颗大门牙。不仅这样,温夜壶还有点赖皮腔。到月底了,他的钱都让喝酒给喝完了,就会到你的家门来讨吃的。一听见门口有通通通的声音传来,妈妈就会告诉我们,赶紧把吃的放好,温夜壶来了!听到这里,不亚于我们听到'日本鬼子来了’还惊悚。然后就听到各家各户“乒乒乓乓”的关门声。即使是这样,温夜壶也还是会在你家门口高声大喊。不给他吃的吗,四邻听见了难免会说你有点小气;给他吃吗,他的食量又大的惊人。那年月,谁家也不富裕啊!有时候我妈妈气得跺着脚骂他:'个温夜壶,瘟东西!’骂归骂,我妈妈还是会把家里比较好的拿出来倒在他自己带来的碗里给他吃的。一是我妈妈要面子,二来这温夜壶嘴比较刁,不好吃的东西给他,他也会嫌弃的。吃好了,他把一抹,还不忘做出一副绅士的样子说声谢谢,要么就咧开嘴给你唱一段小曲儿。只有在他唱小曲儿的时候我才不会讨厌他。因为他唱的小曲儿有板有眼,音色好听极了。”

文字里的人物上上下下都有泥土气息,这不光是人物的有趣,更是文字的有趣。

趣在质朴,这是一方面,灵动是有趣的另一个方面。在董君莲的文字描述里,总有神思飞扬的东西,尤其是她写人物对话的那种灵动。比如她写母女俩的对话:“母亲说:'你姥爷种蔓茎,我负责做饭。空闲了,也帮着种点。我小啊,做饭没计划,离全部播种完成还早呢,我们的粮食就不够吃了,但,空着的地又不得不种。老家人看见地,比看见命还重要。有空的地方就想种上东西,种上了,至少就可以有收获了。’我好奇了,你们河南人种到人家山西的地界上,不拍有人来偷嘛?母亲撇了撇嘴:'我的那个天啊,那个地方除了狼会来,谁到那个地方去呀?!’”

好友建芳的话语,在董君莲笔下,也是动感十足:“长久没有下雨了,竹园子里的泥土有点儿干。建芳怕我们热着、累着,笑嘻嘻地说:'两个街佬人慢慢白相点好哩,我来帮你们挖吧。’我急忙说:'不用不用,我们自己来,我还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挖过笋呢。你只要告诉我们你竹园里的鞭笋在哪儿就行。’确实,整片竹园打眼望去,地面上是没有一根鞭笋出现的。建芳告诉我:'鞭笋是长在土下面的。’又幽默地反诘了我一下:'你以为鞭笋会像狗牙齿一样长在地上的呀!’”

董君莲调遣文字,也是智慧的,跟他的父亲一样。

既有泥土气又充满动感的文字,读着是很轻松的。你可以随便抽一个下午,泡杯茶,拿起集子读一读;也可以在繁忙中取个间隙,读一篇就放下,有空了,再拿起来读一遍,都没有关系。

关键是,好读。

祝贺我的好同事的女儿,给读者提供了这么一本有趣的文字;可见丝厂是个好厂子,产品纯洁、温润而绵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