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羽 | 来自土地的教养与表达——高明昌乡土散文浅析

 聚力阅读 2022-10-29 发布于河南

总第1807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我虽自小生长在农村,却从没有亲尝农业劳动的苦与甜。我对乡土的见识,也仅仅停留在“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背诵,或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更无从理解民风乡俗、风声雨意、日月轮转、季节更替的真意,由此造成的文化缺失与情感疏离,不只是一道田垄的远近,而是相隔了一座山、一江水。近期阅读著名作家高明昌的乡土散文,像为我铺设了一条路,搭建了一座桥,让我重新走近土地,亲近土地。

土地是沉默的。但对于诚实、勤力的劳动者,土地却有着丰富的语言与回馈。

像高明昌的父母这一代农民,对于土地由生存依赖而上升为敬奉之情,这一切,高明昌通过长期的观察、感受,都给予了忠实的记载,如《大地的恩泽》《把最好的留作种子》《长在土里的蔬菜》《庄稼的长相》等文,生动地描述了父母对待农作物的用心、投入、充满爱意:“母亲双手拎起簸箕,将河泥铺到了麦苗的上面,如果不匀,母亲还得用粪勺子慢慢匀开来,这动作就像给我盖被褥一样。”“看到了一地饱满的扁豆,母亲还担心起扁豆秆茎的承受能力,她对着扁豆的苗儿说,生得实在太多了,我们吃不完的,你要劳伤的。”“如果收获了并不理想的果实,父母怨三怨四的仍旧不是蔬菜,而是自己本人,他们要回想起当初自己选种的眼力如何,播种以后的管理如何,比如草锄了几回,水浇了几趟,肥施了几次,一周里看望了几天,心里担心了几夜,他们一直喜欢责怪自己。”土地则以自己独特的语言对农民的付出给予了回应,与人互动:“土地像是知道了母亲的心思似的,把蔬菜都长成了母亲心中想要的模样。”“这些蔬菜像是充满了灵气,像是比人还要识事理,知恩情。”“秋葵也知道你用了力气给它水喝,所以必须天天长了来给我们吃,是在用东西谢谢你。”

高明昌有一颗敏感、聪慧的心,善于从司空见惯的平常农事中发现规律、提炼规律。如《还在路上》《蔬菜长大的时间》《植物都在谢谢你》《家什人味》等文。由此也悟出了规律中蕴含的生活哲理,提示人们要养成尊重规律、守时守信、换位思考的习惯:“凡是夜里路灯照着的地方,毛豆都没有结子,就是有几处结子了,也是一个壳,没有肉的。白天太阳照着,晚上电灯照着,这毛豆的日子里没有了夜头。没有夜头日子也不是日子。”“秋之前插种的稻秧会感谢你的守时、信任而茁壮成长;秋后插种的稻秧在怨恨你为什么不按照节气时辰。所以你付出了同样的时间,它也会有点小小生气的,生气的结果你知道,稻秧很萎靡,到收割时秕谷就很多。”

翻开高明昌的散文集,可以全景式地读到:他在青少年时期与海边村农民们一起插秧、除草、收割、挑稻、脱粒、捕鱼虾、捉蚬蟹,种植、售卖瓜果蔬菜的情景,文中对劳动、对劳动者不仅是表象的描摹,更是入木三分的刻画,他所使用的字词句准确精炼、新奇贴切,“苦是很具体、很入骨的,对海边村人来说,苦是在手上,脚上,肩上,腿上,嘴上的,最后都到了心上。”“大海涨潮的声音传到耳边,咣当的声音就像自己饥肠里的声音。”“所有人像射箭一样地回家了。”“力气像潮水一样,用了还会再来。”这种写实非常考验真功夫,这个“真”,既包括作者曾经长时间、全身心、不折不扣投入劳作的真实亲历,也包括作者的真心感悟、独特发现,那种语言、心境、情感,字里行间凝结了作者本人的汗、泪、血,不是站在田岸上树荫下的观望者或蜻蜓点水般浅尝辄止的体验者其笔力所能抵达的。由于切身感受,高明昌发自内心地敬重,敬重庄稼、农民、季节、土地,“我更敬重人,没有人,没有他们的播种,土地只能生长野草与荒芜。”“农民最大的本事是什么?是用智慧,用双脚,用耐心,用双手,早出晚归,在土地上忙碌。这个忙碌的结果使得土地上面的颜色一年四季都存在,都在变换着。”“赤脚走一段路,走完,你就会感觉脚丫舒展得宽松开心,你会感觉到足弓弹跃的柔软美丽,你会感觉脚趾扣住大地的趣味与力量。”

应该说,高明昌对土地的熟悉、理解、敬重,首先来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来自于他身体力行的劳动实践。或者说,他曾经身体力行的劳动实践,帮助他正确理解并由衷信服地接纳了父母的言传身教,以及家风、乡规、人情、民俗,即文明、文化。这是土地教给劳动者的真理,质朴,简明,直达人心。这也是维系一个农村社会健康运行的根本。如,《土里的钱币》,高明昌因摘了别人家的一根豇豆做种子,祖父并没有因为他是长孙而纵容,而是从“种豆得豆”的理性认知,将此事上升到“高家出了小毛贼”的高度,拿扁担狠狠揍他,让他终生难忘、奉行诚信做人。如,《卖什么给别人很重要》,父母总是把最好的留给国家、留给别人,体现了农民正直、无私的胸怀。如,《家乡的水稻》,“水稻的一生都在生长,先是给人绿色的享受,怡人怡神,到了最后给了人类以粮食。即使变成稻柴也要盖屋修房,变成砻糠也是猪的美味,变成猪粪也是田间的养料。一生奉献如水稻的不多。但水稻从未苛求人什么,这是水稻的胸怀,更是老家人的功德。面对水稻,看着谷粒,闻着谷香,我常想起老家的人。人的一生,应该也像水稻,穗头饱满的时候就要低头。低头真好,低头了,就能看到身子底下那片肥沃的土地。土地真好,有了它才有我。”

高明昌对乡土的深情专注又纯粹。他通过亲身投入劳动,与父母亲友的交流,研习家乡《地方志》《农业志》《俚语》等书籍,读懂了脚下这方土地及其承载的文化特性。虽然他后来读大学、做教师,彻底跳出了农门,拔掉了农根,但几十年的城市生活并不能剪断他与老家血脉相连的“脐带”,他的目光总是频频回望。那里,既是地理意义上的老家,又是他精神层面的归宿。几十年来,高明昌的写作主题也一直在这片土地上深耕,他写自己为祖父切咸菜的故事,写父亲按家人的身高搭棚架、砌灶台的故事,写亲友乡邻互帮互助的故事,等等,他从各个角度开掘、提炼生活琐事的思想深度,其内核都指向人性的真善美。如《至少母亲不欠你》写了一位老母亲照顾中风亲人的故事,《冷霜与暖阳》《她们全是我们的母亲》《坚决不揿喇叭》等文都体现了他孝亲、敬老的思想。他的情感表达节制、内敛、隐忍,更多的是融进文字里。《老家的比喻》写父亲住院回家,乡邻纷纷过来探望的场景,他写道,“凡是去看父亲的人,脸色都是准备好的,闲话也是准备好的,连脚步也是准备好的。”《夕照墙角》“父亲一走,无人能用,拐杖的颜色钝了许多。母亲拿出来往夕阳里一放,拐杖从头到脚都是亮光,与人手经常抚摸发出来的光亮差不多。”父亲去世后,与姑母的安葬地相近,母亲对他说,这样你父亲急用钱了可以向姑妈借,很方便的。读来令人忍不住一笑,但笑过之后又想流泪,为两位老人超过半个世纪相濡以沫已超越生死的感情。

土地的气质也影响着高明昌的文风。他的文风质朴、淳厚,富含哲理却又点到即止,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回味。有时也流露了农民式的幽默。如,他写鸡、鸭、猫、狗、猪等一系列散文,那种拟人化的描述,读来让人忍俊不禁。“母亲把鸭食倒进了盆子,鸭们再也熬不住饥饿了,抢、推、挤、拥,手段全来了。几个块头大的跳将起来,用身体压住别人,不让别人伸嘴啄食;有的嘴巴对嘴巴干起仗来;还有一只鸭子居然冲到了母亲脚下,将烂泥溅满了母亲的鞋面。母亲指着鸭头说,要死了,明天杀掉你!那个鸭子听后一怔,将头抬起,想确认母亲说了啥。”“全家把赚钱的希望全部放在猪身上。猪因此很自豪,也很骄横。猪食喂晚了,猪就乱叫;猪食不对胃口时,猪就装病躺地;猪生气了还要拱棚,把栅栏顶断,自顾自出来溜达。”偶尔,我也触碰到他字里行间的锋芒如绵里藏针。比如,他写母亲卖西瓜,讽刺了小市民爱占小便宜的陋习。听闻有人从孤寡老人家里偷鸡的时候,他写道,“人没有了人的气味,像啥,像畜生。其实还不如畜生,有的畜生有时还蛮有人味的。”

高明昌散文还有一个特色就是植入乡土方言。奉贤本地人读来倍感亲切,外地人可能会因费解、难懂而皱眉。我是外地人,连蒙带猜,倒也读得兴致盎然。但碰到有些与字面意思差异较大的字与词,我只好请教于当地友人这种写法,或许是作者无心流露,或许是有意为之,从中我都感受到了赤子眷恋乡土的真情。

确实,面对席卷而来的城市化浪潮,高明昌有着自己的坚守。他经常回农村老家,四处看看转转,陪母亲吃饭、种地,与乡邻闲聊家常。他发现,泥土味、烟火味、人情味在渐渐变淡、变味。他认为,农民身上那种善良、质朴、淳厚的品性,如同情之心,勤劳之德,互助之乐,都是不能丢失的传统美德。他的很多佳作,如《相信》《补锅子,补日子》就是在这种认识下创作的。虽是回味温馨的农家生活,实则是他对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追忆、留恋、召唤,以及对农业文明在商业社会冲击下的思考。

考察高明昌的创作轨迹与文风特色,我真切感受到紧贴土地、诚实艰苦的劳动,怎样对一个作家从身心到灵魂进行锻造。作家是劳动培养的。作家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更加主动投入劳动、投入生活,心到,情到,眼到,手到,艺术表现就会更加准确、独特、有力。近年来,信奉“散文易写难工”的高明昌就像一位玉石工艺师,不断地精雕细镂打磨作品,使之焕发出更为简洁、隽永的光泽。他曾对媒体说,“我发表了100多万字的散文,感觉才刚刚摸到散文的门口。”这句话,既反映了他一贯谦逊低调的作风,也是他对自己长期高标准、严要求的体现。他像自己笔下的水稻,“根牢固实,不浮夸,不炫耀”。


END  

高明昌,上海市奉贤区海边村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散文家。上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奉贤区文联副主席,奉贤区作协主席。出版散文集五部。散文集《轮》获上海市作家协会奖励。17篇散文入选全国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


作者简介

何羽,1973年3月出生于浙江乐清,毕业于浙江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2000年移居上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新闻与文学作品、科研成果多次获全国、省部级奖励,出版个人专著《热血厚土》《长天眉月》,散文代表作《倾听滴水》全文入编高考语文卷试题。

主编:风雨薇、绿柳
julichuanmei@yeah.net

扫码关注,阅读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