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史漫话】妙峰山传奇之一:汉明帝亲耕下邳 | 崔学法

 文化佳园 2021-10-15

 下邳古城东北,是一片一望无际的平原,十多华里处,有一座亭亭玉立的妙峰山。这座万顷绿海中的明珠,更是古代一座天然祭坛。

一、刘秀下邳妙峰山祭奠阵亡汉军将士

更始二年(公元24年)董宪起兵东海(今山东郯城北)割据。建武三年(公元28年),刘秀派虎牙大将军盖延、平狄将军庞萌击董宪。当时光武帝的诏书只下给了盖延而忘记给庞萌,庞萌认为盖延说了自己坏话,于是产生疑惑,就这样反叛了。光武帝知道以后,大怒,便亲自领兵马讨伐。萌为人逊顺.甚见信爱.帝常称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寄百里之命者.庞萌是也. ”在他给诸位将领的信中说:“吾尝以庞萌社稷之臣.将军得无笑其言乎?老贼当族。请各位准备好兵马,会战睢阳!”

这时叛将均聚下邳,汉将王常围攻下邳,刘纡依城固守,王常在城门邀战,叛将紧闭城门,王常追至城下,城上飞箭如雨,王常力战不舍,刘秀亲自城南督战,见王常攻城勇猛,派太监去慰问,并下诏书劝降了城里的叛军。董宪、庞萌逃跑。刘秀进驻下邳后,并以下邳为基地,派大将吴汉先后在东海郡之新阳、建阳(皆在今山东枣庄市南)等地击败董宪。后来董宪逃至郯县(今山东郯城附近),吴汉又率军攻克之。但在东汉军队的打击下,屡战屡败,董宪与庞萌被迫南下退守朐县(今江苏连云港市西),吴汉又跟踪追击进围朐城。第二年,城中粮尽,吴汉遂攻下其城,董宪,庞萌逃出,均先后被人斩杀。离开下邳,回到兰陵。

当董宪、庞萌逃去郯城后,刘秀迅速占领下邳。在下邳、郯城间驻扎大军,攻打郯城、朐县叛军残部。汉军驻扎在今邳州东部,刘秀大营驻扎在今张楼、炮车一带。今炮车墩集刘秀喂马石槽依然存在,至今仍被当地村民烧香祈祷膜拜。刘秀讨伐董宪、庞萌,从29年秋至30年春,在邳州市炮车镇墩集村住了很长一段时间。也是刘秀当皇帝后离开京城(洛阳)时间最长的一次。这时,下邳古城在“葛峄山东三里”,周围是群山众水,唯独东北是一望无际沃野平原。妙峰山本来就是下邳一个天然祭坛,刘秀将战斗中牺牲的汉军集中安葬在妙峰山祭坛北麓(即山北),扫平叛军后,刘秀在妙峰山专门祭奠了阵亡的将士。此后,妙峰山就成为下邳官府、民间天然的祭祀坛。1958年大跃进时,还在妙峰山北麓发现排列整齐的汉军官兵遗骸。

二、楚王刘英下邳妙峰山礼佛

刘秀回朝后,建武十五年封刘英为楚公,十七年进爵为楚王,二十八年就国。汉代楚国即今之徐州、宿迁、淮安一带。刘庄任楚王后,治所虽然从下邳迁至彭城,下邳一直是中心地带。

《后汉书第十卷·楚王刘英传》又记载:“英少时好游侠,交通宾客,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汉明帝八年,明帝下诏报曰:“楚王诵黄老之微言,尚浮屠之仁祠,洁斋三月,与神为誓,何嫌何疑,当有悔吝?其还赎,以助伊蒲塞桑门之盛馔。”

原来,早在170多年前,张骞通西域,佛教就随着西域物产一起传入中华,西域传来的物产如葡萄、大蒜,在“厥田惟中上”的中国二等土地广泛种植。邳城西门桥也以张骞爵位博望侯命名为博望桥。而张骞通西域之时正是佛教在西域的鼎盛时期。佛教已经在中国特别是下邳一带民间传播。刘英在这片佛教已经传播近二百年的国土“浴佛”也是自然而然的事。

汉明帝诏书表彰楚王刘英崇尚佛教“浮屠”的“仁祠”,提倡 “奉送缣帛,以赎愆罪。”并且“班示诸国中傅”,给各诸侯国官员看,让他们学习。刘英早就到佛教祠堂中学着做浮屠斋戒祭祀之事,得到皇帝诏书表彰后,刘英更“遂大交通方士,作金龟玉鹤,刻文字以为符瑞”,大力发展佛教。不料却给自己闯下大祸。

永平十三年(公元70年),男子燕广告英与渔阳王平、颜忠等造作图书,有逆谋,汉明帝大怒,下令有关部门彻查。主管官员经过一段时间的核查,向汉明帝上奏说:刘英谋逆证据确凿,理应处死。汉明帝没有批准处死刘英的奏章,而是废掉刘英的王位,将其发配到丹阳郡泾县,也不追究刘英的子女和刘英的母亲许太后的责任,让他们仍然住在楚王宫中。刘英抵达丹阳后,自杀。接着连续几年,朝廷极力追究刘英案。尤其是刘英暗中将天下的名人记录在册,明帝得到了这个名单,于是要求有关部门按照这份名单一个个抓起来受审。这下受牵连的就越来越多,多达数千人。这些人中有在朝亲贵,有藩国要吏,有民间名士。在严刑之下,多人被处死或流放。

三、汉明帝下邳妙峰山亲耕

其实,汉明帝一开始就对刘英“谋反”有疑问。他废掉楚王,发配丹阳。“赐汤沐邑五百户。遣大鸿胪持节护送,使伎人奴婢妓士,鼓吹悉从,得乘辎軿,持兵弩,行道射猎,极意自娱。男女为侯主者,食邑如故。楚太后勿上玺绶,留住楚宫。”其实只是软禁而已。不料刘英自杀,明帝又下诏慰问许太后曰:“国家始闻楚事,幸其不然。既知审实,怀用悼灼,庶欲宥全王身,令保卒天年,而王不念顾太后,竟不自免。此天命也,无可柰何!太后其保养幼弱,勉强饮食。诸许愿王富贵,人情也。已诏有司,出其有谋者,令安田宅。”

明帝知道刘英礼佛后,接着就自己“世传明帝梦见金人,长大,顶有光明,以问群臣。或曰'西方有神,名曰佛,其形长丈六尺而黄金色。’帝于是遣使天竺,问佛道法。”并于永平十一年在洛阳建立中国第一座佛寺——白马寺。是第一个把佛教引入中国的皇帝。

通过事实,明帝知道自己听信谗言,错了。但那时代皇帝怎么能认错呢。永平十五(公元72)年,明帝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个信佛的皇帝。更觉得对不起楚王刘英。决定去下邳刘英浴佛处,拜祭五谷神,并“耕于下邳”。从而肯定刘英浴佛的正确。二月,明帝离开洛阳,先到彭城,“见许太后及英妻子于内殿。悲泣,感动左右。”接着,明帝来下邳后,来到妙峰山祭坛,郑重其事的祭天地、神农、社稷诸神后。把选中的耕牛,按照天子亲耕的礼仪,打扮起来。认认真真的在妙峰山农田中亲自耕作起来。下邳及妙峰山的名气立即高涨起来,人们在妙峰山建立了寺院,以后下邳出生、信仰佛教的吴大帝孙权在江南长兴建立佛教圣寿寺后。这座佛教寺院也就命名圣寿寺,成为名噪一时的千年古寺。

刘庄亲耕下邳后,立即下诏把原楚国所属的临淮郡改为下邳国,都下邳(今睢宁古邳),并封自己喜爱的六子刘衍为下邳王。领十七县。下邳进入历史上面积最大也最辉煌的时期。汉明帝仍不满足,又将徐州州治从郯城迁来下邳,徐州所辖除了下邳国外,还有琅琊国、彭城国、东海国、广陵国。共五个郡国计六十二个县。这是下邳作为徐州治所管辖最大的时期,对汉家天下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汉明帝是第一位信仰佛教的皇帝,他对楚王刘英浴佛的肯定,佛教在中国蓬勃的发展起来了。为以后汉末、南北朝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