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发生7.3级地震,专家通过地震数据,发现了惊人现象!纪录片

 虎踞龙盘3c4yha 2021-10-16

神户是日本第六大城市,位于关西地区,夹在六甲山与大阪湾之间。

日本神户

市中心位于宽仅5公里的狭长土地上,东西两侧是人口密集的传统建筑住宅区,往南是广大的码头区,让神户市成为国际贸易大港之一。

为了善加利用寸土寸金的土地资源,长达160公里的阪(bǎn)神高速公路,建在了高架桥墩上,从城市上方横穿而过。

神户市地底布满了蠢蠢欲动的断层,这些不稳定的裂缝位于地下20公里处,由地壳变动而成,这些断层沿着六甲山麓正好位于神户市区的延长线上。

神户市非常幸运 当地断层活动很少,4百年来还没发生过大地震,然而一切都在1995年1月16日改变了。

在神户市东边30公里处是大阪的地震观测所,由工作人员值班监测地震侦测仪,数千台侦测仪遍布全日本,今天负责值班的是有本敏夫和另一名同事。

21年来他侦测到数起日本大地震,但可能是因为当天是国定假日,所以他似乎无心工作。

地震侦测所

突然宁静的值班室被打破,规模3.6级的轻微地震出现在屏幕上,但他们并没有放在心上,日本一年内有上千次有感地震,这种程度的轻微地震,连窗户都不会晃动。

23分钟后地震仪再次侦测到地震,但这次震度更小 只有2.5级,这两次轻微地震都来自明石海峡。明石海峡分隔本州与淡路岛,位于神户西南方15公里处。

不久后第三次轻震发生,只有1.5级,数分钟内连续三次轻震,但值班人员仍没有提高警觉,直到深夜,明石海峡发生第4次轻震。

日本每年平均发生五次规模1.5级以上的轻震,然而今天 五个半小时已经发生了4次,似乎很不寻常,而且这并没有结束。

第二天清晨,人们还在熟睡的时候,明石海峡地底再度摇晃,撼动了大阪地震观测所的地震仪,这次不再是轻震,房屋剧烈摇晃,行驶在高架桥上的大巴,瞬间左右摇晃,颠来倒去,高架桥的路面像海面一样上下起伏。

千钧一发的大巴

地震侦测仪显示地震规模为7.2级,震中位于明石海峡南端的淡路岛,距离神户市15公里,这是四百年来神户地区首次发生强烈地震。

经过14秒的天摇地晃,地震似乎平息了下来,但神户市住宅区却被大火环绕,数千人被困在传统木制房屋和坍塌的瓦砾(lì)之中,灾难程度前所未有。

在地震的摧残下,高楼倒塌,高架桥坍塌,传统日式住宅区被夷为平地,数千人丧命于房屋和废墟之中。

神户市紧急救难系统设法奋力救灾,但街道上遍地房屋残骸,救护车无法通行,市政府出动了全市的52辆消防车,但是完全不足以扑灭市区的140场火灾,最终导致5502人在此次灾难中丧生,超过23万5千人无家可归。

10万余栋建筑惨遭摧毁,水电供给系统崩塌,全部损失高达1千5百亿元,是史上最惨烈的灾难。

灾后惨状

全市紧急救难系统陷于瘫痪,政府救援直到2天后才抵达,神户大地震是日本,自1923年关东大地震以来,规模最大的直下型地震。

对于兴建耐震建筑 ,日本向来自豪于世,那么为何此次神户市几近全毁?科学家们为什么没有侦测到大地震?神户市民很想知道真相。

随后24组各领域的专家,开始大规模调查此次灾难的原因,震中位于淡路岛地下断层,地震本应该只重创淡路岛,那为什么在15公里外的神户也遭受重创呢?

唯一的可能就是,神户市正下方的断层发生破裂,专家们分析了数百份侦测神户地震的资料,结果发现明石海峡地下藏着隐秘断层,先前的调查从未发现过。

这断层虽然不大,但却连接着淡路岛断层至神户市正下方的断层,地震侦测所做侦测到的一连串小地震,并非无害的微震,而是淡路岛地底的断层线某一侧地壳(qiào)正在移动。

神户市俯瞰图

很快专家就确定此次地震是由未发现的断层引发的连锁反应,地震沿着断层迅速直击神户,时速高达9千公里,6秒钟后神户地底的隐秘断层破裂,直击神户市。

强烈地震的威力相当于6.5万吨核弹爆炸,如今已明白强震是如何袭击神户的,调查组还要解决另一个疑点,为什么超过五千人在此次灾难中丧生?

调查员分析了死者的死因类型时,发现绝大多数死者住在近郊住宅区,住宅区内所有传统木框架构的,日式建筑全部倒塌,4900名遇难者死于此住宅内。

此类住宅都是以木材构架支撑,覆盖于木架构之上的却是厚重的砖瓦屋顶,其中某些屋顶重达2吨,而且传统住宅的墙壁里均为水泥墙和竹材,结构强度很差。

地震来袭时,单薄的木柱根本无法支撑沉重的屋顶,随着木造结构摇晃倒塌,沉重的屋顶会压垮楼层和屋内的居民。

而这种头重脚轻的屋顶设计,是为了抵御另一项天灾 台风,神户市每年平均遭受,两次热带风暴侵袭,沉重屋顶可以用来防台风救命,但突如其来的地震却让所有人措手不及。

房屋倒塌

当然除了传统建筑,各处的现代建筑物也有倒塌,而阪(bǎn)神公路高架桥3号神户线,半数以上遭到地震损毁或破坏。

该道路兴建于1969年,是神户市的交通命脉,每日车流量超过18万辆 ,严重损毁使神户交通系统几近瘫痪。

调查发现损毁最严重的一处是东侧的市郊道路,该路段每隔52米就有钢铁固定装置,以锚栓固定于桥墩,装置厚达19公分。

调查小组在检查固定装置时发现它已经被强震扯断,但调查人员还是不明白路面为什么会坍塌,一段路面重达965吨,需要往前1.2米才会坠落,仅靠地震的力量,根本无法使路面滑这么远的距离,在支撑道路3.3公分的钢梁表面。

紧接着他们发现了问题,后钢梁被挤压弯曲变形,说明是路面互相撞击造成的损毁,猛烈的撞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

几个回合后路面就被撞下了桥墩,而桥柱的坍塌是因为桥墩内,三圈用来支撑桥墩的钢筋圈,只有外面两圈贯穿整个桥柱,而内圈钢筋只有1.5米高。

阪神大桥倒塌

所以阪神公路之所以坍塌,是因为它的主结构成分强度不够,当初兴建阪神公路时,是依照1964年颁发的防震特设建筑法规来兴建的。

因为当时的资料显示,该地区不会有大规模地震,所以当时的建筑抗震等级要求并不高,而这次神户地震的强度,超出了当年设计抗震能力的两倍,这就是神户为什么受灾如此严重的原因。

此次事故引起了日本对地震科学都市建筑和交通防范的重视,经过神户赈灾后,市政府用最新防震科技重建了神户。

日本政府实施了全国灾难紧急对策,以确保强震发生后,能够迅速派遣搜救组织及设备,这次灾难也迫使日本人重新评估了各个城市的防震效能。

日本地震频繁虽然无法改变 ,但神户地震后学到的教训,却能在下一次地震时拯救数千条生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