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 | 温室工厂养殖 | 一般生态养殖 | 本项目研究 |
[size=14.0000pt] [size=14.0000pt] [size=14.0000pt]养 殖 条 件 | 温室工厂化养殖,养殖池10-15个平方,锅炉蒸汽管道加热,顶棚密闭,环境封闭,通风条件差,固定资产投入高。 | 池塘小水面养殖,要建设防逃设施;营造[size=14.0000pt]养殖池的生态环境,根据放养密度合理搭建饵料台和晒台,栽种水浮莲、凤眼莲等高等水生漂浮植物。 | 天然湖泊大水面养殖,无需建设防逃围栏;修整大型人工生态岛,同时结合中华鳖集中栖息活动重点堤段修造了近3000米不小于45度的人工斜坡,并在堤坡上种植杨树,大量种植湘莲、菱角等净水经济作物(面积不超过水面的1/3) |
种苗来源 | 一般商品幼鳖 | 稚甲鱼野生中华鳖繁殖的苗种 | 优质汉寿“龙阳鳖”品牌两种,分二级精心饲养。 |
放养密度 | 稚甲[size=14.0000pt]养殖池150-200只/米3,成鳖池15-30只/米3 | 稚甲[size=14.0000pt]养殖池15只/米3,成鳖池1--2只/米3 | 根据浮游生物量,底栖等水生资源的生物量,建立以中华鳖为主要养殖种群的能流生物链数学模型,根据鳖饵料自生产能力,推算中华鳖的投放数量,预测中华鳖的产量。 |
饵料管理 | 饵料的选择以配合[size=14.0000pt]饲料为主,同。时添加生长激素和各类抗生素。 | 饵料的选择以配合[size=14.0000pt]饲料为主,同时,配以总投饵量10%--30%的鲜活鱼,猪、鸭肝脏和10%新鲜蔬菜,0.5%等天然饵料。 | 以螺、蚌等天然而料为主,不投喂人工配合饲料,及时监控螺蚌的数量,利用其自生产力能保证中华鳖饵料的需求。在螺蚌量生长能力不足时,适当补充部分天然活饵料。 |
药物管理 | 病害较严重,定期使用大量抗生素和大量的化学水体消毒剂 | 使用药物,并定期用生石灰或溴氯海因消毒水体,水体营养化程度高。 | 基本无病害。不使用药物,利用水体生态系统达到动态平衡,水体营养化程度较低。 |
对环境的影响 | 对环境污染较大 | 对环境有轻度污染,造成水体营养富集 | 对环境无污染,与环境相和谐 |
[size=14.0000pt] 产品 品质 | 产品品质很差,外观、色泽、口感、营养均与生态甲鱼有很大差距,相应指标远远未能达到该产品无公害绿色食品的行业标准的要求 | 四肢沉积较多的脂肪,肝脏质量显著地增加。肌内脂肪、胆固醇的含量、脂肪的碘值和裙边的胶原蛋白可溶率都显著地提高。 [size=14.0000pt] | 四肢沉积的脂肪少,肌内脂肪、胆固醇的含量、脂肪的碘值和裙边的胶原蛋白可溶率都略低,肌肉和脂肪的感官色泽、肌肉的蛋白质及其谷氨酸和丙氨酸的含量、裙边的食用粘度及其相关的总胶原蛋白和可溶性胶原蛋白含量却明显地增加。 [size=14.0000pt] |
经济效益 | 固定资产投入大,生长成本高,产品价格偏低。 | 固定投入一般,生长成本略低,产品价格较高。 | 固定投入较少,生长成本低廉,产品价格较高,受市场欢迎,供不应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