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晏 ▏西北中学不在西北

 新用户7771xieo 2021-10-17

西北中学不在西北

作者 ▏马晏

西北中学不在西北,在西南,在成都。

前几天友人推一由本地民俗专家袁庭栋老先生讲解成都马家花园主人的短视频,当中提到民国时期马家花园的主人马毓智,说马为成都西北中学的主要创建人。

袁老此说过得去,但不准确。马应是迁建于蓉的西北中学的助建者,而非主要创建人。今天就来简单梳理一下成都西北中学的前世,时间段截止到解放初期。

成都西北中学的前身是1928年创办于北平牛街30号的清真中学。主要创办人是当时的北伐军总指挥白崇禧(回族),由他领头出资。其它的创办者有时任北平市政府参事的孙绳武(回族),西北五马之一的马福祥(回族),曾任北洋政府教育部代部长的马邻冀(回族)等人。由孙绳武任校长,当年9月开始招生,回、汉兼收。北平清真中学成为了中国第一所回民中学。

1931年孙绳武向当时的学校董事长马福祥提议,仿上海“南洋公学”、“中国公学”之例,将“北平清真中学”改称“西北公学”,以培养回民人才开发西北。西北本来就是我国回民聚居之地,故改称为“西北中学”顺理成章。

改名,也有学校在政府部门备案的要求,当时对含有以“清真”等宗教名称的学校不予备案。其时马福祥正任国民政府蒙藏委员会委员长,以“斯校既欲振导回民,而回民以西北为众,是以经营西北为本校最大责任,又以校之名称,倘限于教,量或未宏,如扩其含义,使此后招生鹄的,罔间五族,举凡中土,及西北失学子弟,不问族教,咸予收纳,将来即以造就之材,输诸西北,效力边陲,……易名为西北公学”。

马福祥与孙绳武又联名向国民政府申请,经国务会议批准,决定在国家教育经费项下每月向学校补助1200元,到1933年增为2400元,“七七”事变前又增至4800元。

1934年,“西北公学”还用过“北平西北公学主办西北中学校”这个名称。原因是“西北公学”这个当时为国民政府所批准的名称,地方主管单位竟不予承认,北平市社会局不予备案。为使高中毕业生参加北平市中等学校毕业会考,只得向社会局妥协,备案用“北平市西北中学”(不加私立二字),自身仍可称“西北公学”。“西北中学”的名称即肇始于此,沿用至今。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平沦陷,校舍被日军强占,大部分师生流亡于外,政府停发补助钱款,学校已到无以为继的地步。在此情况下,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拟迁至成都、兰州两地续办。

1938年2月,校董会在武汉召开。重推白崇禧为董事长,增选了董事。当时国民政府已决定迁渝,董事会遂决定在成都设立学校以延续教育事业。适逢四川回教俱进会派马克静护送考入南宁军分校的四川回族学生途经武汉,由他去电与在成都的四川回教俱进会会长马毓智联系,马回电欢迎并愿大力协助。白崇禧、孙绳武二人决定派金鼎铭为代理校长随马克静经重庆赴成都。

金鼎铭等人到蓉后,在东门街租了一所民房,挂出了“北平西北公学主办成都西北中学校办事处”的牌子,开始了筹备工作。在地方回民的鼎力协助下,得成都清真男女两小学校董会同意,将该会出租的皇城明远西街铺面楼房收回,改建为教室和学生宿舍,1938年8月开始招生。学校自定的“北平西北公学主办成都西北中学校”名称,四川省教育厅也不予承认,并径行定名为“私立成都西北中学校”。

学校运行前后,成都的回民人士给予了极大的帮助,出钱出力,只为共举教育事业。时承马毓智(川康绥署参谋长)、马剑青(川康绥署交际处长)两人的帮助申请,得到了四川省政府的2000元补助拨款,在老西门至茶店子之间购得水田20亩,拟平整土地兴建新校址,但由于抗战时艰,一直未能修建。

始于1939年的日寇大轰炸,炸毁了明远西街的校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完全被打乱。学校无奈,只得应急疏散到外西土桥,租赁了距镇不远的西来寺供学生上课。后又从当地农民手中转租部分农田建起12栋教室及操场,用以扩充班次。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抗战胜利。

抗战虽然胜利了,但是学校已到了停办的边缘,个中原因,颇为复杂。金鼎铭与白、孙商量后,决定将学校交地方办理,必要时停办。在马毓智及众多回民人士的倡议下,决定由地方另组董事会,由马毓智出任董事长,聘白崇禧为名誉董事长,成立临时校务委员会,校址迁回明远西街,在院内增建校舍。

1946年2月如期开学。

1946年秋,金鼎铭离蓉返京。学校董事会聘韩怡民(回族)为校长。

1950年7月,新成立的成都市回民人民代表大会代为接管学校并改组董事会。

1952年10月,成都市人民政府接管学校,定名“成都市西北中学”。

附录西北中学老校歌,1931年由语文老师仁化远作词,音乐老师荣在林作曲。

我西北大地茫茫万里无疆,

山河势壮禹甸号雍凉。

虎视龙兴历周秦汉唐,

统御诸夏声威震远荒。

中世递降士民风教渐被天方,

贤豪出没英雄腾骧。

念先民之伟业,

悠然神往,

唯我学校。

作育多士跻跻跄跄,

式展新猷载启其光。

踵武前轨,

永奠我家邦!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