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特品种:广造银胎烧蓝五供

 kenbian8 2021-10-18

清乾隆时期掐丝珐琅器的烧造出现新的繁荣景象,对这类技术的掌握和控制,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工艺相当发达,出现了桃红色新色釉和锤堞起线的新技法,所生产的珐琅器应用于宫廷生活各个方面。因宫廷需求量增大,生产地域扩大,当时除造办处珐琅作外,广州、苏州、扬州都是珐琅器的重要产地,而且作品也毫不逊色,被誉为“广造”和“苏造”。

清宫档案对珐琅供器的记载较多,并多次提到分配到热河的器物。这些档案与馆藏实物还不能一一对应,有待进一步研究考证。

避暑山庄博物馆所藏的1100多件精美奢华的珐琅佛前供器,不仅丰富了馆藏文物数量,而且有极高的珐琅器传承研究价值。这些珐琅供器由造办处、扬州、广州三地制作,大部分无款识。

图片

▌[清·乾隆]银胎烧蓝五供

避暑山庄博物馆藏

此套银胎烧蓝五供,为广州制造。通体以银为胎,錾出兽面纹、莲瓣纹和回纹,于纹饰处填蓝色釉料低温烧制而成,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阳文款识。烧蓝技术始于雍正,乾隆时期制作渐多,大多以银为胎体,蓝色釉占主体,透明度、光泽度均较好,显得庄重典雅,是珐琅器中较为独特的品种。

图片

▌[清·乾隆]银胎烧蓝炉

避暑山庄博物馆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