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游黄陂:从城市之根到武汉后花园

 行走的油条 2021-10-18
默认段落

在武汉的其他地方旅行,我一般不敢滥用赞美山水的形容词,毕竟都是高楼大厦和大面积的江汉平原,但到了黄陂,这些词怎么用都不为过,有山有水、有风有月,有人文,有绝景,大自然的恩赐都不是随便给的,毕竟,这里是江汉平原和大别山的接壤处。

这个冬天,对武汉人来说是少见的暖,腊月如秋,人的体感还是很舒适的,也成就了我们这些闲人相约黄陂,纵情于大别山南麓的山水之间。

盘龙城遗址,长江流域最古老的都城

出武汉市区,自驾半小时左右(或乘地铁2号线直接到盘龙城站),就到了位于黄陂区盘龙城开发区的杨家湾,这里就是盘龙城遗址公园所在,由于免费,由于环境幽静,遗址广场一直就是游人如织,不管春夏秋冬。

眼前的公园大概可分三部分,北边有盘龙城遗址博物馆,陈列了大量殷墟、商夏时期早、中、晚不同时代的珍贵器具,其中部分漆器、青铜器、铜圆鼎、铜提梁卤、玉戈还是中国文物中极为罕见的珍品;中间部分为绿化休闲场所,种植了大量适合四季游园观赏的植物花卉;东南区域就是公园的重点——遗址发掘现场、古宫殿所在地。

靠近盘龙湖的遗址现场,万木枯萎,满场萧瑟,荒野高台之上,几个土堆静默无声,却尽显千年沧桑。3500年前,早期商王朝依靠掌握的铜矿资源,在此建城,以图南征,一度成为当时的政治、文化、军事中心,有专家认为,它就是早商王朝的都城,现在称之为“武汉之根”毫不为过。

从遗址中出土的用于冶铜、酿酒、制陶的各类陶片、石器数以万计,可见当时城市建设的规模之庞大,属于当时长江流域规模最大、最古老的城市。城内有三处大型宫殿建筑,整体呈现前殿为堂、后室为寝的布局,体现了当时先进的宫殿建设格局,在我国古宫殿建筑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来了这里,我们也算是长了见识。

中国木兰文化的发源地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当我们还在学校吟诵这首南北朝时期的千古名篇时,位于黄陂区杜堂村的木兰花乡已经有人在收集木兰文化的遗迹,并在杜堂村建起了中国第一家木兰文化博物馆,我们对木兰文化的拜访就是从这里开始。

杜堂村,曾经是多年的贫困村,靠着致富带头人的回乡创业,打开了乡村旅游的新篇章,春季有上千亩鲜花盛开迎宾,一年四季都可游玩的鸟语林、可比美武汉欢乐谷的娱乐大世界、古香古色的民俗十二房,都是让人无法拒绝的游玩理由,木兰博物馆则是每个游人来此必看的项目。

馆内收藏了3000多件与传奇花木兰有关的瓷器、雕刻、版画、年画等等,还有证实木兰故里的木兰山“敕建木兰将军墓碑序”拓印件、唐朝诗人杜牧《题木兰庙》的诗集、木兰庙来源相关介绍等等,仿佛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穿越历史、寻找真相的时光之门,让人大开眼界。

而木兰传说流传更多、内容更丰富的地方则是位于黄陂北部石门山、距离武汉市区50公里的木兰天池,这里山谷幽静、水清石秀,一条5公里的峡谷将奇木、飞瀑、溪流穿成一条美丽诱人的风景。据说,这里就是木兰小时候跟随姥姥练习红松剑法的地方,9潭36洞处处留下了她英姿飒爽的身影。

穿过山腰和山顶的大小天池,就是传说中木兰姥姥家,木兰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不仅习得一身绝世武功,更将木兰家族的贤淑善良、忠孝节义精神发扬光大。

其实,木兰文化发源地也有争议,如同襄阳隆中和南阳卧龙岗一样,从未间断,但正如作家阿来在书中所说:一个好的故事,一定要在发生地才有吗?我觉得,我们真正要做的其实只有四个字:传承、发扬。

纵情木兰湖,美食锦里沟

正如我们动辄就来黄陂一样,武汉及周边县市的人每逢周末,总会呼朋唤友、携家带口来到黄陂各个角落,赏山赏水赏美食,木兰湖、锦里沟就是他们最爱的消遣地。

木兰湖,位于黄陂木兰乡,距离武汉市区60公里,因传说中的木兰将军入伍前常在湖边习武纵马得名。湖水清澈碧绿,水面如镜,水质一流,一直保持着天然饮用水的标准。湖中岛屿众多,星罗棋布,32个大小岛屿与108个湖汊珠联璧合,恰有“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妙境。趁夕阳未落,驾游艇纵歌其中,水波微荡,夕阳西照,又有远山、近水相映成趣,一派美丽的湖水夕照图令人心旷神怡。

锦里沟的特色很多,春夏有百花齐放自不必说,还有武汉唯一的土苗文化山寨、常年演出的土司城战实景剧、四季宜人的赏月湖、风情街,湖北唯一的山道滑车。当然,这个时节过来的人们,往往都是盯着这里的年猪宴美食。

一个大院子、上百套桌椅、几个巨大的农家土灶、热气腾腾的蒸肉格子、名扬武汉的黄陂美食、仪式感满满的土家摆手舞,把一场本来简单的年猪宴衬托得轰轰烈烈,热闹非凡,浓浓的年味、满满的乡情、儿时的记忆,全都洋溢在人们的笑脸上,久居城市的压抑、工作生活的压力,也都在高亢的敬酒声、抢菜的哄笑中烟消云散。也许,这才是生活应有的模样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