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刷了两天抖音,做出重大决定

 明心见悟 2021-10-18


为什么抖音这么火?很长时间不敢安装,手机空间太小了嘛,需要卸载其他应用,那天买菜结账扫码的时候,微信卡顿了半天,最后从兜里摸出10块钱救急,回家把聊天记录备份好,卸载重装,立马多出几百兆空间,终于有理由研究一下抖音了。咱是抱着研究的心态来的,总得形成一些总结文字吧,一点想法不吐不快。

操作简单。随手上划即可切换,双击屏幕就是点赞,加关注看留言都不影响当前视频的播放,用户体验非常好。随机的推荐就像游戏升级打怪掉宝一样,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条视频是什么内容,永远满怀着期待,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了。我们知道,兴奋是因为大脑分泌多巴胺,而且研究证实,当你真正得到一样东西以后,多巴胺的分泌量反而开始下降,也就是说期待的感觉能增加多巴胺的分泌,期待让人快乐。

内容丰富。粗略看过来,大致有以下几类:和着动感音乐跳舞的、秀唱功的、表演相声小品的、宠物卖萌的、做教程的、发人生感悟的、随手拍下感动瞬间的、自导自演搭讪小哥哥小姐姐的、表演两口子搞笑视频的,总有一款适合你,看起来十几秒钟的视频,其实功力蛮深的,为那几秒钟的精彩,背后有看不见的十分努力。

连续看了几个小时,翻来覆去就是那几首音乐,肤白貌美眼神放电的小姐姐、唇红齿白撒娇发嗲的小哥哥,对口型加夸张表情的演绎让我想起了后舍男生,那是2007年左右,当时别说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也刚刚进入视野。一个现象级的产品必须是天时地利人和,还需要一点运气加持。

收获了几首好听的歌曲,更新了我那陈旧的音乐记忆,网红翻唱版本相比原唱更有激情,比如《答案》《讲真的》《我的将军啊》《让我做你的眼睛》《回忆总想哭》《卡布奇诺》《That Girl》,记住了两个网络红人@郭聪明和@莉哥,粉丝都是千万级别的。

保持好奇。我是非常保守、后知后觉甚至不知不觉的人,不喜欢扎堆凑热闹,对于这样闹哄哄的应用,觉得就是小孩子打发时间的嘛,不值得关注。这样一种心态已经证明失去了好奇心,也担心自己是看不懂看不起看不上的心理,一款产品火爆的背后必有其逻辑,如果你根本没有研究过,就用别人的观点当作自己的观点,岂不是浪费了肩膀上吃饭的家伙。

我对自己的意志力还是有信心的,不会沉迷其中的,说到底网络也好,游戏也好,开发者针对人性弱点设计,但是你迷失自我浪费生命,也不能把责任简单的推到对方身上。毕竟,决定都是自己做的,没有人强迫你,就像投机市场里亏钱要愿赌服输,总不好意思说“这把不算,把钱退我吧,不跟你玩了“,成年人要为自己负责,小孩子不走正道只能怪大人没教育好。

仔细想想,这样的产品很可怕,精确的填充你空闲的每一秒,如痴如醉欲罢不能,让你停下来的理由,或者是流量不够用了,或者手机没电了,或者看到眼睛发酸恶心想吐的程度。不断的刺激你的爽点,不断制造愉悦的反馈,虽然大脑有意识休息,身体却很诚实的继续刷新。

如今互联网的战场,争夺用户时间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手机上安装了那么多app,多数是需要的时候点一下,用完就退出,没有那么强的黏性,这类产品就是让你把时间花在它上面,留住用户就是胜利。

快节奏让我们无所适从失去耐心,延迟满足感变得日益不可能,动不动就拿出手机看两眼,明明没有任何消息提醒,却害怕错过每一条更新。我们希望时时在线的状态,一条消息发出去,几分钟内没有回复都会觉得不正常。
抖音满足了对即时反馈的强烈需求,就像即开型彩票一样,开心和失望一翻一瞪眼。同样,对内容创造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几秒钟内抓不住用户的兴奋点,也许你就切换下一条视频了。类似的,公开场合说话或者讲课时,不要寒暄客套啰嗦一堆,直接说重点,否则大家的注意力很快就散了,拿出手机刷抖音去了。

共荣共生,好产品会利用反馈不断迭代。作为开放平台,用户可以用素材制作个性化的作品,相互点赞转发支持自带社交属性,平台和用户相互滋养,好内容吸引用户,用户群体的增长和反馈激发出更多创作热情,完全是指数级的增长模式。传统时代,一家公司成长起来需要很长时间,互联网时代完全不同了,短时间内就可以催生独角兽。

抖音是今日头条旗下的产品。今日头条成立于2012年,估值已高达400亿美元以上。今日头条不生产内容, 用机器算法智能推荐精准投放到用户,定位是一家科技公司。2015年成立的拼多多,7月16日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递交了招股说明书,发行区间16-19美元,估值200亿美元以上。

以上是看抖音的一点思考,算是意外收获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