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狗十三》观后

 明心见悟 2021-10-18

因档期电影密集,想看《狗十三》都有点困难。晚上8点的影院,置身于一群学生中间,我感觉自己确实不再年轻。虽然影院条件不咋地,放映厅拥挤、压抑,散发着霉味,但是观众不少。

《狗十三》讲了一个初中女生的故事,她叫李玩,十三岁。父亲离婚重新组建家庭,她住在爷爷奶奶家。父亲怕她孤独,送给她一条狗,开始她一点也不喜欢,可能是感觉小狗可爱中带着可怜,慢慢的小狗成了她的情感寄托。起初小狗关在卧室门外,小家伙一直挠门,只好放进房间;刚躺下没多会儿,哼唧哼唧不让人安生;拉到床边,给它一个手指吮吸,还是不成;最后睡在床上,这才安心的睡了。从市场买块猪肝回来,切碎拌两碗米饭,她一碗,狗一碗。

有一次爷爷上街买菜,不留神小狗跑丢了,一家人紧张不安,不知道怎么安慰她。李玩情绪失控,冲上大街,哭喊着“爱因斯坦~汪汪~爱因斯坦~汪汪”,伤心、难过、无助,听不进任何人劝说,情急之下推倒了爷爷。

在大人看来,谁都不是故意的,既然丢了已成事实,就应该接受。不能再没完没了的折腾,要不就是不懂事儿。李玩找同学倾诉,借酒浇愁,大半夜不回家,到家时手上还拎着半瓶啤酒。父亲见状瞬间暴怒,抓住她的手腕,用力在门上一撞,酒瓶碎了,手上鲜血淋漓。父亲粗暴地拖她下楼,拉开车门扔到座位上,开车去找奶奶。正因为奶奶担心孙女,夜里独自上街去找她,父亲为此大发雷霆。

到家后,父亲把她一通臭骂,歇斯底里的喊道,“一家人都为你操心,你还想怎么样?”,还忍不住动手打了她。她含着眼泪说,“我再也不闹了。”这样的场景里面,大人极度愤怒,孩子极度委屈。事后父亲道歉,说自己工作忙,压力大,睡不好觉。女儿默默的选择原谅父亲。

这一段戏很精彩,生动刻画了每一个家庭可能发生的故事。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就曾经情绪失控、抓狂发怒,冲着儿子吼叫,就像魔鬼附体。


我想起20年多前养过的一条狗,记不清是上小学还是初中了,是一条德国黑背。表弟给它起名叫熊儿,长得特精神,毛发油亮,耳朵竖起,印象很深的是它蹲在地上,专注的看着我的样子。父亲把它训练得很听话,让坐就坐着,让趴就趴着,走到哪儿根到哪儿,还会顺着梯子上房。春天麦苗长到膝盖深,我们在田野里撒欢儿疯跑,跟小狗玩捉迷藏。秋天在谷子地里收庄稼,带着小狗抓蚂蚱,半天下来肚皮都吃圆了。冬天带出去抓兔子,是我和表弟的一大乐趣。

同村一位大爷跟父亲私交甚好,特别喜欢我家的狗,软磨硬泡花几百块钱买走了。那是我上高中的时候,后来它再见到我就很生疏了,再后来听说吃了死耗子中毒死了。从此以后,我家几乎再也没有养成过狗。当时我虽然很不开心,也没有硬要父亲把狗要回来。

这样一步关于青春记忆的电影,很容易联想起自己小时候。回忆童年,父亲没有打过我,更多的是鼓励和支持,但因为他的脾气比较坏,我也比较怕他。家庭氛围常常是紧张的,也会羡慕别人家的欢声笑语,难免抱怨为什么我们家总是吵来吵去。


电影有两个视角,大人和孩子各有各的难处。从大人的角度,一方面因为离婚家庭不完整,父亲内心觉得亏欠了女儿;另一方面又因为工作忙应酬忙,生活压力扛在肩上,希望孩子不要给自己添麻烦。

孩子希望得到尊重,不想被愚弄。如果小狗确实找不回来了,她也能理解,但是无法接受大人的粗暴态度,尤其不能接受被当成傻子糊弄。爱需要耐心陪伴,青春期更需要大人的理解。

如果非要观众做出取舍,我想跟年龄有关。对我来说,更多的是站在父母的角度,当然对孩子不要那么刻薄,每个人小时候都有过同样的想法,就是等自己长大了,一定不要成为父母的样子。真正为人父母,无法再体会当年的愿望和心情。

不完全是屁股决定脑袋,想法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当年你觉得天塌下来的事情,总有一天会变得云淡风轻。时间是最好的疗愈,让你痛不欲生的经历,有一天会笑着说出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