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心理角度层面:继《小欢喜》之后,近日《小舍得》这部关于孩子教育成长的连续剧又让我们看见了什么?

 小青杂谈888 2021-10-18

《小欢喜》主要针对高考前的学生群体,家长与孩子之间的代沟、矛盾冲突、备考心态、结局无疑如主题是小欢喜。

每个学生对应于每个家,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悲欢离合都跃然于屏幕上。

剧情非常现实,也是给天下所有为人父母的教育理念提供正确的方向与观点。

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于当今实在太有必要了。

《小舍得》虽说是同一个教育题材,只是剧中的孩子们都还在念小学,重在小升初的过程描述。

而孩子们的心理变化起伏并没作浓墨重彩的描写,重点表现家长之间明争暗斗、家长与老师矛盾冲突波澜起伏才是此剧的看点。

剧中主要描写两个比较典型有代表性的妈妈,一位是蒋欣演的田雨岚即子欣妈妈,一位是宋佳演欢欢妈妈的南俪。

她俩的关系也很独特,虽是同父异母又没有血缘关系的再组合家庭。

而且南俪心中一直排斥雨岚,认为雨岚妈妈插足才使自己本来完整的家变成了如今尴尬的局面,而且深深为自己的母亲感到委屈。

吸引我追剧的原因有三点

一、相比《小欢喜》重点在于表现正能量,此剧则更接地气、更加真实、更让人有深深地代入感。

大多数普通老百姓也都是有一点点小情绪、小九九、小算计、小心眼、小攀比、小虚荣等等,在雨岚(蒋欣)这儿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仿佛她就活在我身边,或许也有我本人的一部分影子。

雨岚作为母亲后嫁给继父而言,她虽然表面显得很傲娇,但内心深处却有一种莫名的自卑与失落,相比之下,作为亲生女儿的南俪更富有底气。

在这大家庭里,雨岚也看不惯自己的生母低声下气的样子,似乎是扮演着一个佣人的角色,为了庆祝外孙女欢欢唱歌得奖。

老爷子举办家宴活动,所有的烧菜做饭都是雨岚妈妈一人承担,而老爷子也明显偏爱亲外孙女,从餐桌上的桌面换成欢欢所画的作品与他老人家送给孩子们的礼物,都可见一斑。

越是这样的自卑心理,雨岚越想装威风,她不断地在家人面前让儿子子欣表现优秀,一会儿叮嘱他少吃西瓜,暗示自己很有健康意识,一会儿又让儿子背诵圆周率,显示儿子的聪明才智,同时不断提醒亲人自己的儿子考试第一名。

可,老爷子似乎并不吃她这一套,给子欣的礼物居然是以前买过的东西,难道是他记性不好?不是,老爷子根本就没有把他放在心上,毕竟没有血缘关系,亲情浓于水,哪管你考了多少分,考了多少名?老爷子是明白人呐。

雨岚的自尊心再一次受挫,于是,她在饭桌上不停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只有吃得苦中苦、方能有人上人的机会。

她把自己未能实现人生价值所带来的遗憾变成激励儿子努力学习的动力。

儿子才是自己的荣耀,一切都是为了儿子,雨岚的精心打扮开家长会也是为了儿子,家里的C位也是给儿子奥数竞赛奖杯而设立的。

雨岚的人设很真实,是芸芸众生中一个小人物的命运轨迹,有时候反观自己,隐约可见有她的小小影儿。

雨岚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许许多多为母复杂纠结的心事,由此,我更加相信,如此教育孩子,无疑太功利,于孩子而言,没有任何积极的推进作用。

二、雨岚和数学老师的冲突,儿子在一次摸底考试中掉到了第四名,而且数学只考了85分,但相比南俪的女儿欢欢来说已经很好了,欢欢才考了45分。

雨岚心急如焚,一心认为是老师出的卷子有问题,儿子如此优秀不可能败在最后两道大难题上,最后她私下通过家长了解到,数学钟老师果然在开课后辅导班,并在辅导班上讲解过最后两大难题,这一下可激怒了雨岚,她联名上书教育局要求惩治钟老师。

钟老师的行为是有过错,但也可以理解,换位思考一下,或许雨岚不会那么过激反应,其他家长似乎也都不敢得罪钟老师,毕竟是孩子的老师怕以后小孩吃亏。

可雨岚确实有点魄力,她觉得教育一定要公平竞争,私下开小灶的补课行为是不符合教学规则的,儿子吃了亏,她怎肯罢休?最后,钟老师也因此而丢了饭碗。

我认为这一段情节值得点赞,说实话,我的儿子曾经初中的时候也是因为没参加一些个别优秀老师的数学补习班,导致他中考预录取失利而与上海中学擦肩而过。

《小舍得》真实反映了如今教育机构的现状,虽然上级部门三令五申要减负,取消各种辅导班,但家长们的焦虑心情依然没能让孩子真正轻松快乐,享受童年的美好时光。

曾经火过一段时间的电影《银河补习班》就非常值得家长们关注,告诉我们不要太在意学习成绩,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与习惯,大人们需要用长远的眼光去看待孩子们的未来。

并不是所有的学霸将来都能出人头地,也不是所有的学渣将来都没出息。这些个古中今外的案例举不胜举,我就不再一一详述了。

三、《小舍得》目前为止我才看完了五集,但小人物中反应大事件,普通平凡百姓的情感纠葛和为人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愿都非常合情合理,我不知道接下来的剧情会如何演绎与发展?

我想会抽空继续欣赏,因为有代入感所以就有话说,说出来不管大家反响如何,这都不那么重要,关键在于我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同时也站在心理咨询师的角度看原生家庭与家庭的教养模式对孩子未来人格发展起的重大作用。

教育以培养孩子的主动学习能力与兴趣爱好为目的,而非一味地追求成绩、班级名次、和竞赛成绩。一旦孩子产生了逆反心理,那就得不偿失、南辕北辙了。

希望我的文章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在孩子的教育方面随时都能一日三省吾身,及时调整心态,因为你培养的是国之栋梁,难道不是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