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事:《哦,小雪》作者:丁丽萍

 作家文坛 2021-10-18

     (一)

  她叫小雪,她的名字好听,人也长得很美。

  小雪生于1956年十一月二十二日,那天是入冬的第二个节气-小雪。

  那时农家妇女生孩子是不进医院的。据说那时村里有个经政府统一培训合格的接生婆,可不知为什么她家没有去请她来,小雪是由她的奶奶接生到这个世界上的。

  那天,天上有飘着零星雪花伴随着她来到世间。奶奶说,“在小雪这个节气里,以往,咱这里没看见下过雪,今年竟应了节气,这丫头就叫小雪吧。”

  (二)

  小雪童年时遇上了三年困难时期的大饥荒。据记载,1960年,河北、山东、山西的受灾程度最为严重,受灾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0%以上。小雪的家乡是重灾区,那年周围十里八村,经常有因病饿而死的老幼病残者。她家住的靠村外,房子座落在一个池塘边上,池塘对岸是一片坟地,那里每隔几天就能看到有哭丧送殡的人群。

  小雪的家庭里人口众多,除了她和她的父母外,还有爷爷、奶奶和多个姑姑、叔叔。他们家本来就底子薄,一家十几口人,在饥荒的年景里,要填饱肚子是比一般家庭要困难得多。没办法的办法是省着吃配给的食物,并且每天到野外收集能充饥的野菜,草根,树叶充饥。小雪记得自己就经常被奶奶带着到野外去找吃的。

  那年,基本上是家家都在找野菜、树叶充饥,田野有生命的植物几乎被人们采集光了。

  小雪的奶奶求生自救的能力很强。她记得,奶奶曾把玉米棒心用锤子一个一个地砸成碎块后,放到石磨上反复磨两三遍,力求磨细,然后放到盆里,加水和点儿地瓜干面粘起来,做成窝头给一家人充饥。她还记得过七巧节,奶奶把刨回来的一种带有甜味的草根,洗净,剪碎,晒干后磨细用来做七巧果。

  她记得最清楚的是,过一个什么节,奶奶鼓捣着蒸了一锅包子。吃饭时,她拿起一个在包子的角上咬下一口,就赶紧呸,呸地吐了出来,她以为自己是吃了土渣,其实她没有吃到土渣,是因为那包子皮是用地瓜蔓磨的面做的。她的二姑姑看到她吐出来后不肯再吃,就对她说:“你不爱吃包子皮,我把我这个的馅给你吃吧。”说着,她从她正在吃的那个包子里,挖出一团馅放在小雪的眼前,她用小手抓起来放进嘴里一嚼,又赶紧吐了出来,原来那包子馅是用泡软了的干萝卜叶子加点儿盐合成的。

  那些东西真的不是人能吃的,不过人在快被饿死的关头,其求生欲是很强的,需要了,什么都能咽得下去。

  (三)

  英语有句谚语“Angrycomesfromhungry”,翻译过来就是“愤怒来自饥饿”,这用来形容当时小雪一家人的状态特别贴切。

  因为饥饿贫困的缘故,小雪家里的人,火气都很大。家里每天都会有大大小小的争吵,那些争吵,纵横发生在夫妻,父女,父子,姐妹,兄弟,兄姐,弟妹之间。可不管是为什么起头的争吵,最后都会集中到小雪和她妈妈的身上,大意是她俩在拖累他们,多吃了家里配给的食物,而她俩又不中用,不能出去找吃的。

  不得不说,人类是无法躲避天灾的。当一个国家遇到这种灭顶的天灾时,只有以国家为整体,全国一盘棋,才能战胜困难,走出饥荒。据后来的资料披露,当年,中共中央政府给地方政府拨出了大量的救济款,来帮助农村灾民渡荒。救济款的发放并未按照形式上的平均主义,而是以公社为单位,优先分配给真正有困难的村子,救济款发放金额是社员公开评定,再由乡一级审核下发。针对粮食短缺问题,国家充分发挥全国一盘棋的优势,除了进行了统一调拨,着重要求各级政府积极开展生产自救运动。

  可是因为普遍的口粮不足,导致许多人营养不良。小雪村就有多个老人患上了浮肿病,有很多小儿得了因营养不良引起的疾病。对此,地方政府开展了有效的救助,各村开始了给患浮肿病的老人每天发放适量的豆浆。为了保护儿童,上级决定各人民公社,在其范围内分片,以多个自然村为单位,成立几个保育院,家长们可自愿送五岁以下的孩子进去,保育院是封闭全托的。

  (四)

  听够了家里人的无端指责埋怨,也为了保住孩子不被饿死,小雪的妈妈决定送她去她所属那个保育院。

  那是个秋日,小雪还差几个月才到四岁。

  那天她妈妈背着她,上路了。她臂上挽着个包袱,包袱里面有给小雪换洗的一两件衣服,和一床薄被子。

  小雪不知道她们那是要去哪里,她以为妈妈又是要带她去邻村的姨妈家。姨妈比妈妈岁数大,平时家里吵架,她妈妈常常会带她去姨妈家躲避。

  可今天家里好像没人吵架!走了一会儿,小雪认出来那不是去姨妈家的路,她问妈妈到底要去哪儿?

  这是妈妈也是累了,她蹲下把小雪放在地上,小雪看到妈妈满面泪水。妈妈爱流泪,她经常被家里的人气得哭,可今天没人气她啊。

  “小雪,你记得我说过那个保育院吗?”

  “嗯?!“小雪似懂不懂地说。

  “你认识胡同北头的秀珍吗?”

  “不认识。”小雪认真地答道。

  “就是小力的姑姑,“

  小力是个男孩,他比小雪大几个月,他们经常和几个岁数差不多的孩子一起玩儿,玩得最多的是过家家,小力经常当“爹”。

  “他的姑姑在那个保育院里做老师,他跟她去那里了,我也要送你去!“

  “我不去!”小雪哭了起来。

  “小力你认识,你在那里有伴,不会想家的。”

  “可我会想你,妈妈!”小雪大哭了起来。

  为了不使自己动摇已下的决心,小雪的妈妈狠下心,毅然地重新背起她往前走。小雪在妈妈的背上哭着,挣扎着,可她妈妈没有心软,她没有松手。

  在妈妈的背上哭闹了一会儿,小雪安静了下来。

  又走了一段路后,她告诉妈妈说要撒尿。妈妈正好也需要休息一下,就又蹲下放她下地,这次妈妈用一只手死死地拉着她的一只小手,她怕小雪跑了。

  重新上路后不一会儿,她趴在妈妈的背上睡着了。她受到惊吓,她哭,她闹,她累了,在剩下去保育院的那段路上,她一直在睡着。

  未完待续

  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的人或事件,纯属偶然。

  作于10月5日2021年

作者简介丁丽萍,女,笔名 萍水相逢; 美籍华人,现住纽约上州 ; 文学爱好者,作品见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文学杂志及多家公号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