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年读了129本书,有你喜欢的吗?

 魔镜老师 2021-10-19

01 

2017年已经到来十多天,忙完了三天“天生会作文第五期师训”,寒假班在今天如期举行,终于找到时间来写16年的读书总结。

真正相信那句话: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和能力发展史。

从2014年1015日坚持跳绳、阅读以来,好像开启了一个新的人生。大致的阅读计划和实际完成情况如下:

1、一年读50本书 (八个月读完)

2、100天读33本书 (78天读完)

3、100天写5万字读书笔记  (完成八万字)

4、一年读100本书 (读完129本)

02

今天,不谈阅读收获,单单记录这一年的书目,未来再回首,至少可以发现这一年没有虚度。

先说明几点:

001 关于分类“教育心理类”“文学小说类”“休闲类”“自我提升类”,没什么具体的依据,有的分类比较模糊,《大败局》《激荡三十年》等应该属于企业发展类的书,被分到“休闲类”了。

002 关于数量:读书不能以数量论英雄,关键在于阅读本身,你享受这个状态还是火急火燎地求速度,自己最清楚。这是我这一年的成果,有的书读了两遍,数量上算的两本。

003 关于推荐:这里的书,只是记录我的阅读状态,若在书单中有你感兴趣的,欢迎交流。我并不主张推荐书,实在不知道看什么书好,最好的办法:一头扎进一本书里,读着读着就知道下一本应该读什么

用黑体标明的,是个人比较有感觉的书。


教育心理类:

《来玩写作的游戏》

《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

《跟着管老师教作文》

《我的作文教学主张》

《我的作文训练系统》

《我的作文教学革命》

《我的作文教学六讲》

《我的作文教学课例》

《我的作文教学故事》

《一线教师》

《从优秀教师到卓越教师》

《管建刚和他的阅读教学革命》

《不做教书匠》

《微笑不止一个角度》

《作文,其实很简单》

《作文,多大点儿事》

《一个教研员的作文示范课》

《玩出名堂,写出精彩》

《我的魔力语文课》

《吴勇教故事》

《优秀教师在悄悄做的那些事儿》

《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

《小学语文教学策略》

《不跪着教书》

《回到教育的原点》

《做教师真难,真好》

《爱和自由》

《第56号教室的奇迹》3

《蒙台梭利0-7岁心理培养》

《没有围墙的教室》

《孩子挑战》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全脑教养法》

《正面管教》三本

《每当我找到生命的意义,它就又变了》

《对生命说是》

《第七感》

《最好的告别》

《超越自卑》

《天才在左,疯子在右》
《故事的疗愈力量》


我是一名作文老师,立志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写作,成为孩子一生的爱好”是我们的愿景。所以,读作文类的书是为了吸取营养,一些教育大家:于永正、窦桂梅、吴勇等,都在教育一线前行。读一本书,就是读作者涓滴成海的思想、经年累月的人生。

管建刚的书都读完了,他的确给我很大的影响。还有发现很棒的方法,忍不住自己来践行时,却发现差距很大。其实,这些教育家们无一不是经历了数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坚持写详案、坚持磨课、坚持写教学反思,坚持用心对待每一个孩子,他们的背影飘渺而伟岸,让后来者不乏追随的勇气。

 

《最好的告别》很触动我,书中告诉我们:关于衰老和死亡,必须知道的常识。人生的终点都一样,我们都会陪伴重要的人,走完他们生命的最后一程,这些珍贵的日子里,我们该做些什么呢?

《天蓝色的彼岸》是一本教会孩子如何面对生命和死亡的书,是一个很美的小故事。所以,我经常推荐给孩子们,特别是高年级的孩子。


 

休闲类:

《虫子旁》

《迷人的材料》

《白说》

《行走在爱与恨之间》

《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看见》

《那些古怪又令人担忧的问题》

《日日之器》

《断舍离》

《有味》

《三体》三本

《先谋生,再谋爱》

《世界很大,幸好有你》

《一问一世界》

《幸福要回答》

《乖,摸摸头》

《好吗,好的》

《生活的艺术》

《借山而居》

《行在宽处》

《大败局》两本 两遍

《激荡三十年》两本 两遍

《打造超级IP》


个人非常喜欢《虫子旁》,讲述了平时被我们忽略的虫子,图文并茂的小故事,读起来很可口。这么一类的书籍,如《造物有灵且美》《迷人的材料》《借山而居》,观察器物、小动物、一些材料,甚至跑到山上去生活,读完让人更相信生活的美好。

“当我趴在地上看虫的时候,在我的头顶上,是否还有另一个更高级的生命,就像我看虫一样,在悲悯地看着我?”

朱赢椿这样思考,让我想到了《三体》,非常精彩的三本科幻小说,生动过瘾,那个三体世界奇妙莫测,读完我会用不一样的眼神看夜空。

 

文学小说类:

《忘言书》

《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天蓝色的彼岸》

《当我谈跑步时,我在谈些什么》

《谈文学》两遍

《骆驼祥子》

《四世同堂》

《且听风吟》

《了不起的盖茨比》

《围城》

《挪威的森林》

《尘埃落定》

《命若琴弦》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蒋勋说红楼梦》

《解忧杂货店》

《洗澡》

《白鹿原》

《丑陋的中国人》

《长恨歌》

《平凡的世界》3本

《嫌疑人X的献身》

《白夜行》

《女心理师》

《幽梦影》

 

作为中文系毕业的学生,文学类的书籍是我的最爱。很多书以往读过,再读,完全不一样。《四世同堂》再现那个积贫积弱的中国,有人奋斗,有人堕落,几度落泪;《尘埃落定》是一部充满血泪的土司制度衰亡史;东野圭吾的书构思巧妙,不到最后一刻,不知道结局。


自我提升类:

《名家怎样讲话》

《女人天生富有》

《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

《TED演讲的秘密》

《如何阅读一本书》两遍

《自控力》

《把时间当作朋友》

《奇特的一生》

《如何讲好一个故事》

《精进》

《改变1%,人生从此大不同》

《逆向管理》

《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

《这样读书就够了》

《刻意练习》

《影响力》两遍

《精要主义》

《你的知识需要管理》

《印象笔记留给你的成长空间》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

《优秀到不能被忽视》

《深度学习的艺术》

《如何写作》

《马上写出好文章》

《拖延症,再见》

《必然》


 

这里的书教我成长——如何读书,不像以前盲目乱翻,一味求记住;如何管理时间:找到时间黑洞,提升专注度(正在践行当中);如何运用自己的知识:构建知识体系。每个人的成长方式都不一样,只能说,读书给我的帮助很大。


03

这两年,的确读了很多书。有两个场景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前年回家,坐火车。因路段塌方,绕道而行。比原先多出了10多个小时才能到家。一路颠簸又归心似箭,车厢里怨声载道又无可奈何,隐隐一股不快在人群中蔓延。从头到尾,我手中拿着一本书,读累了就睡一会儿,睡起来继续看书。只记得有些摇晃的列车,偶尔抬眼看看窗外(并不建议在火车上看书,对眼睛不好),就这样,不知不觉到站了。

16年831日,准备完成计划中的第100本书,那天约着一朋友去公园散步,堵在高架桥下面十几分钟没动。于是把车停好,拿起书继续读,是冬子的《借山而居》,扉页上写着“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旁边疯狂按喇叭的车摇下车窗,以一种奇怪的眼神看着我。管他呢,我读得很自在。

04

开始读书,是因为浅薄。读着读着,发现自己更浅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