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考试如何做到超常发挥

 方所的书屋 2021-10-19

全文1441字,阅读约需3分钟;

今天的文章主要的对象是那些明明考的都会,但是总是因为考试紧张、心态不稳导致失分严重的学生,最近没有考试的同学也可以了解下文中的方法。

为什么我们在平时的测验中总是发挥正常,在考试的时候却屡屡碰壁?

在《认知天性》这本书中,作者的一段话点出了要点:

那些非常害怕在考试中犯错的学生,成绩可能真的会更糟糕,原因就是他们感到了焦虑。为什么会这样?

这可能是因为很大一部分工作记忆容量都浪费在监测自己的表现上了(我做的好不好?我是不是犯错了?),而分配给测验中解答问题的记忆容量则较少。

这两段有点不太好理解,所谓“工作记忆”,是指我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个用于暂时存放信息,以及加工信息的记忆系统。

工作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我们在考试的时候,会因为种种原因来询问自己,像是我做题的速度是不是太慢了啊、这道题我做的对不对啊等等,把一部分的工作记忆容量用于监测自己的表现,而不是将它全部用于解题和调取记忆上面。

当你在考场上有了得失心,并且畏惧担心自己会考得不好时,你就陷入了对自己的对抗中,没法投入到事情本身。

这就导致,我们在考试的时候,经常会出现明明是以前早就掌握了的知识点,到了考场上反而就卡住做不出来了,这种感觉真是可恨又可气。

考场上一遇到不那么熟悉的题目,就想着“完了”,不能够将注意力聚焦在解决问题上面。

我曾经与同学探讨考试最好的状态是什么,我说:考试的时候最好的状态,是一种极其专注的状态,一种“身心合一”的状态。

我翻了翻高三时的记录,找到了我以前的解决办法:

考前给自己估计一个可以接受的最低分,考试的时候心中沉静,专注做题,不用想着这道题我有没有做错,无条件相信自己,考一门丢一门,也不在所有科目没考完前和人对答案,这样,即使考差也能客观地看待自己。

在考试的时候,当你一旦对自己的表现有了评判之心(一般是对自己负面的评价),那你就很难正常发挥了,甚至连本应该有的水平,都无法达到。

你可能会想,这怎么可能呢?考试的题目难度、周围人的风吹草动都可能会让自己陷入评判的漩涡之中。

的确是这样,我们很容易就被别人带偏,我们第一面还没做到一半,别人翻卷子的声音真的太影响心态了。

那这里就分享一个简单有效、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提高专注力的方法:默念。

在考试的时候,你可以这么做,可以默念题目,采用自问自答的方式与自己互动:

诶,这道题目应该选这个;

这题选这个应该没错。

在考试的时候,不出声地念,当你这样去做的时候,你会发现,在这个过程中,你几乎全部的注意力(工作记忆)都聚焦在了题目上面。

即使遇到很难或者做不出来的题目,你也不会那么容易焦虑,而是用早已预备好的应对方式完成接下来的题目。

如果给这个方法加一个通俗一点的核心,就是:写完这一题,再写下一题;写到下一题,忘记上一题。

不要想着,我是不是做错了,我有没有做好,不要去评价自己的表现,当你开始评价时,就已经会影响你的表现了。

你要做的,是把所有的得失心和前因后果都暂时忘掉,不给自己预设标准,能够做到怎么样就是怎样,不要走两步一回头,忘记考试是为了什么、忘记你的目标、忘掉你刚刚做过的题、忘掉考试。

考试的时候,全然地、专注地做好眼前这道题,不必东张西望,能做到怎样就是怎样。

珍惜你的注意力,把它聚焦在题目本身,那么,在一定的程度上,你就做到了“超常发挥”了。

那走神了怎么办?走神是好事啊,走神之后,庆祝一下继续把你的注意力集中在题目上就好了。

最后,距离2021年的高考还剩5天的时间,6月5号还会出一篇关于考试的文章,希望大家都能够取得一个满意的成绩。

祝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