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送给即将上大学的你

 方所的书屋 2021-10-19

《血战钢锯岭》剧照

全文1653字,阅读约需3分钟;

我的一些读者,都是准大学生,所以今天的这篇,我想写给你们。上过大学或者还在上中学的朋友也不用担心,这篇对你们依然有用。

我想先泼一盆冷水,大学的真实生活可能跟你们想的不太一样——大部分人的生活就是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甜甜的恋爱也只是说的那少部分人,丰富的校园活动需要你主动去报名,而更多的人喜欢窝在宿舍里打游戏……以下还可以列出很多。

可能到这里,你就开始怀疑自己了——难道我之前听到的都是假的?也不全是,你总得要自己去经历一遍才知道。

刚刚从应试教育杀出来的你们,身上可能会携带一些它所存在的弊病——对教学内容无动于衷、不思考、不主动,这也是很多大学生身上存在的问题。       

高考前,你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很清晰也够明确,当考试结束、过完假期、进入大学、一段时间后,你可能会陷入一种茫然,因为你不知道自己应该怎么走接下来的路。就像我的一位准大学生朋友跟我说:我还没有准备好进入下一个赛道。

之前看过黄灯老师写的《我的二本学生》,里面的文字是如此地真实描述了大学生的状态:

让我痛心的是学生付出那么多,到了大学,依然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下面是他们在试卷中对自己状态的描述:

“不明不白地进入教室,不明不白地接受着对于他们而言,无论是将来,还是现在的生活,都可能完全用不到的知识。”

“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考出好成绩。”

我很建议大家可以读一读黄灯老师写的这本书,只是采用了如实地叙述,却是如此地真实,读来会有很多很强烈的“共振”,她长达十多年地观察了底层大学生群体的特点,使这本书成为了新加入二本甚至一本院校的学生的一个入学指南。

接着来讲,迷茫是很正常的,我自己也陷入过几个月的迷茫,完全找不到出路,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但我仍然记得当时我给自己的答案是:多去尝试、多去体验,尝试是更好地探索外部世界,体验是来更好地探索内在自我。

你要问我,大学生最好的状态是什么?我的回答一定不是自律、努力、勤奋之类的,我今天早上想了一下,应该是:拥有持续的自我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的习惯。这是一条没有尽头的路,却是越早上路越好。

在我们的身上,可以说是我们每一个人身上,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的问题,像是莫名其妙的的固执、根深蒂固的偏见、未经审视的成见以及必须放手的执着等等,都等着我们去解决甚至是做到与它相处,我一直以来,都很庆幸自己在大学相信了终身学习、相信了成长、相信了写作,这使我开始学会“自我教育”,慢慢走向“自我完整”。

前一段时间,看到我一位微信好友(一位很牛的终身学习者)的写作,我觉得她写的东西更贴合今天的主题:

进入大学,成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人生全面的拓展,关于如何成为一个人的问题,都会呈现在你的面前。

这时,如果还是沉浸在狭窄的学习中,没去拓展你的人生,伸展你的活力,那就太悲哀了。结果是,这份苦闷,直到恋爱,直到婚姻,直到生儿育女,直到死亡……

回顾学习生涯,我觉得最庆幸的是没被应试教育的这条主线所控制,我一直都是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习,并且那些节外生枝的东西,更有价值。当然,比起没读好书来,还有一件事更遗憾,那就是活得不精彩。如果人生能重来,那我会好好玩体育、音乐和美术等等,更要偷偷早恋,让自己的生命一直有玫瑰般的色彩相伴。

成为一个人,成为一个活力四射的人,要远胜过考试,胜过读书。

当然,读好书,具有非凡的意义,因你身边大多数人都没成熟自我,却自恋得不行,以为自己可指导你该如何活着。所以你要到别处寻找指引。

所幸,在这个世界上,还有许许多多人找到了自己,他们写了很多书,读这些好书,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之一。

我们的人生,从生到死,我们的起点一样,终点也一样,可是,这个展开的过程,却不太一样。而这个过程,才是它的本质。

这一篇文章不会讲太过具体的方法,甚至不讲方法,只是想跟你说,你始终是有所选择的,你可以在进行“自我教育”之后,选择你要走哪一条路。

进入大学的你,无疑手中握着比高中更多的自由,代价是你不知道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这一篇文章中已经给到了一些参考,但真正做出决定的还是你自己,我希望你可以自主选择,而不是被动选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