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改变他人的唯一方法

 方所的书屋 2021-10-19

全文1106字,阅读约需2分钟;

今天的这篇文章,讲到的是关系。

我们与所有的事物都存在着关系,现在你与你看的这篇文章,屏幕背后的你我,都有着关系。

《生命的重建》中写道:

事实上,你与所有物品、食物、天气、交通工具和人的关系,都反映出你与自己的关系,而你与自己的关系则深受你小时候与周围大人的关系影响。童年时那些大人对待我们的方式(无论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方式),我们现在往往也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

你仔细想想你现在责怪或者赞美自己的方式,是不是和小时候父母对待我们的方式一样?

之前我有一篇跟大家聊过要用关系的角度看问题。

一位有控制欲的妈妈,从个体的角度来看,应该改变的是妈妈的问题,但从关系的角度来看,正是因为丈夫或者儿子对应的相处模式,妈妈的控制欲才会出现。

从关系的角度来说,倘若你要改变他人,首先你要改变这段关系的相处模式,再往深一点说,你需要改变的,是你自身的信念。

书中提到,请先改变自己,因为这是改变他人唯一的方法。改变自己的模式之后,你就会发现“他们”也变得不一样了。

生活中有好多例子都可以拿来证明这个观点,在家庭中,父母总是要求孩子——你要自律、好好学习。可是,孩子在房间里认真学习、写作业的时候,门后的父母正看着电视。

父母做不到以身作则,孩子怎么可能会完全实现按照父母的预期,养成好好学习、自律的习惯呢?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教育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我个人认为,最好的教育应该是潜移默化式的,如果父母都做不到严于律己,那么孩子很有可能会模仿父母的模式,即使受到父母的严厉管教,但还是不容易养成自律的习惯,反而在之后的生活中,孩子的行为模式会出现反弹式的自由、散漫。

改变他人的唯一办法是改变自己。

《生命的重建》中提到了“把他人当作镜子”的练习:

想一下生活中让你感到困扰的某个人,说出三件这个人让你不喜欢的特点,或是你希望他或她改变的地方。

现在,请深入探索自己的内心,问问自己:“我有哪些地方其实跟他是一样的?我什么时候也会做出相同的事情?”

闭上眼睛,给自己时间好好想一想。

接着问问自己,你是否愿意改变?一旦将这些模式、习惯和信念从你的思想和行为中移除,对方就会随之改变,或者离开你的生活圈。

人际关系就是你的镜子,你吸引来的事物,往往会反映你的特质,或是你对关系所抱持的思想。

这个练习目前我还没有做过,需要考究,但值得尝试,毕竟我们很习惯的一个做法是,对他人严苛,对自己宽容。

一些时候,当我看到别人的行为之后,内心生出一团不明业火,比如小孩子的坏习惯、朋友的冒犯等等,我会仔细想一想,自己身上的某些方面是否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当你能够这样去觉察的时候,你就已经踏出改变的第一步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