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是针灸治疗杂病的一组...

 tjboyue 2021-10-20
“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是针灸治疗杂病的一组配 穴方法,有“三百六十穴,不如十二穴”之名。
十二穴包括足三里、内庭、曲池、合谷、委中、承山、昆仑、环跳、阳陵泉、通里、列缺、太冲,皆分布在四肢,取穴安全方便,针刺感应强,疗效迅速,但 现代针灸临床只用于中风病等少数病种。
庞祖宜整理研究发现徐凤《针灸大全》记载“马丹阳天星十二穴并治杂病歌”,首次将此歌冠以马丹阳之名,此处首次将“天星十二穴”托于金代全真教道士马丹阳, “北斗降真机,金锁教开彻”一句,明确了十二穴与道教、北斗有密切的联系。高武《针灸聚英》收录有“薛真人天星十二穴歌,多个版本出现的“马丹阳”“薛真人”“北斗”“天心”等关键词提示天星十二穴的 起源、演变与道教的北斗崇拜密切相关。
阴升阳降,一气周流,重视脾胃 《灵枢·逆顺肥瘦》描述人体经络的升降趋势为:“手之三阴,从脏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 足之三阳,从头走足;足之三阴,从足走腹。”天星 十二穴流注顺序也顺应这一趋势,一气发于三焦,阳气从至阳逐渐降为阴,一阴始生,而后逐渐升为阳, 阴阳合抱,相互转化。《素问·阴阳离合论》在篇首提到万物方生,气弱时未出地,处于阴,气盛出于地, 而入阳,譬喻人身之阴阳气的运行。一气分阴阳, 阴阳气机的开、阖、枢正体现了气的不同状态和运动形式,而其本质为“一气”。
(1)阳气右降
合谷、曲池属手阳明大肠经原穴、合(土)穴, 内庭、足三里属足阳明胃经之荥(水)穴、合(土) 穴。阳明主阖,腐熟水谷,其气内行下达。取合谷、 曲池、内庭、足三里 4 穴调节阳明之气,使气机顺利得降。少阳为枢,气如转动之门枢,主半表半里,能转枢阳气之机,疏泄胃肠。环跳沟通少阳与太阳两经之气,阳陵泉为本经合(土)穴,两穴调节少阳之气, 助阳气降沉,使之可转为阴气。委中、承山、昆仑为足太阳膀胱经穴位,委中为合(土)穴、昆仑为经(火)穴,3 穴助太阳之气沉降。太阳为三阳中之开气,沉 中蕴升浮之力,入于厥阴阖气。
(2)阴气左升
太冲为足厥阴肝经之原穴、输(土)穴,厥阴主 阖,化生营血濡养全身,太冲可助厥阴之气升发。通里为手少阴心经之络穴,少阴主枢,为太阴与厥阴转化的枢机,取通里通调血脉、温煦厥阴,助厥阴之气升浮转为太阴之气。列缺为手太阴肺经之络穴,助太阴阳明之气转化运行。太阴之气,主输布营血津液, 通调水道,为三阴中之开气,浮中含降沉之意,入于 阳明阖气。
(3)一气周流,重视脾胃
天星十二穴中阳陵泉、足三里、委中、曲池同属土穴,土为万物之母,上应北斗主万物收藏、生化之功能,从而达到天、地、人三才合一的境界。
十二穴取象于北斗,寓三阴三阳的开阖枢理论于其气化流注顺序中,重视脾胃,温煦中土,从而治疗临床上以阳虚土湿、水寒木郁、胆胃不降、心肾不交为病机的诸多杂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