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闻鹊喜·吴山观涛

 玉淇之乐 2021-10-20

[宋]周密

天水碧。染就一江秋色。鳌戴雪山龙起蛰。快风吹海立。〇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

【注释】

周密(1232—1298),字公谨,号草窗,湖州(今属浙江)人。以门荫入仕。历事理宗、度宗、恭帝三朝。初监建康府(今南京)都钱库(建康府总钱库的主管),后应辟入两浙西路转运使司、安抚使司幕府,丰储仓检察(管理国家粮库的官员),出为义乌县(今浙江义乌市)令。南宋亡后,隐居杭州不仕,与爱国志士谢翱等交游,以宋遗民终其身。他工诗文,善书画,长于歌词。一生著述甚丰,诗集有《草窗韵语》《蜡屐集》;野史笔记杂著有《齐东野语》《癸辛杂识》《武林旧事》等多种;其词今存150余首,有《蘋洲渔笛谱》《草窗词》等不同名目版本;又曾选辑南宋人词为《绝妙好词》。

这是一首山水诗,写的是杭州钱塘江的仲秋大潮。

“吴山”,在今杭州西湖东南,钱塘江北,宋时为观潮的胜地。

“天水碧”,南唐李后主时,宫女染衣为浅碧色,夜晾于室外,经露水湿染后颜色更好,称“天水碧”。见五代无名氏《五国故事》。

“染就一江秋色”,套用五代韦庄《谒金门》词“染就一溪新绿”句格。

“天水碧”二句,写潮起之前的钱塘江,满江浅青之色似是秋天的风露所染成。

“鳌戴雪山”,相传渤海之东,不知其几亿万里外,有五座神山,曰岱舆、员峤、方壶、瀛洲、蓬莱,浮于海面,随潮水动荡不已。天帝怕它们漂往西极,使岛上群仙流离失所,乃命十五头巨鳌轮番负载它们。说见《列子·汤问》。这里形容涌起的潮头仿佛巨鳌顶起了雪山。

“龙起蛰”,形容潮水掀腾,似是蛟龙从蛰伏状态中苏醒过来,开始翻江倒海。蛰,动物休眠,潜伏不动。

“快风吹海立”,化用苏轼《有美堂暴雨》诗:“天外黑风吹海立。”

“快风”,令人感到胸襟畅快的大风。语出战国楚宋玉《风赋》:“快哉此风。”

“吹海立”,吹得海水起立。形容海潮高涌。

“烟鬟”,形容烟水外的远山如美人的髻鬟。

“青滴”,青翠欲滴。

“一杼”,杼,织梭。这里用作量词。

“霞绡”,薄绸般的云霞。神话传说,云霞系天上的织女用机杼织成。

“数点烟鬟青滴。一杼霞绡红湿”,二句写潮平后的远山晚霞,“青滴”“红湿”尤为生动,仿佛山和天都刚被潮水洗过,尚未晾干。

“白鸟明边”,化用杜甫《雨》诗四首其一:“白鸟去边明。”白鸟,白鹭、江鸥之类白色的水鸟。明边,明处。明,指白鸟的亮色闪耀。

“白鸟明边帆影直。隔江闻夜笛”二句,时间又有推移,已由傍晚入夜。

本篇押用一部入声韵,句句皆押。

杭州钱塘江的仲秋大潮,向来就有“天下奇观”之称。

词人在其笔记杂著《武林旧事》中,另有一段专题介绍钱江观潮胜状的精彩散文,可与此词对读。文中写潮起时的景观,有云:“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呑天沃日,势极雄豪。”此与本篇上片措词虽异,气象略同,都着意刻画出了昼间钱塘江上那种奔逸跳荡的动态之美。

文中还写到了弄潮儿和观潮客,写弄潮儿的一段尤为生动:“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这些内容则为词中所无。

但是,我们不必因此而遗憾。有所不为,方能有所为。词的下片,就用腾出的篇幅,提供了文中未有的另一种境界——傍晚及夜间潮平时,钱塘江上恬适空濛的静态之美。

如此,则上下两片,朝与夕互补,动与静相宣,鸳鸯剑合而益增其利,凤凰钗并而愈见其妍。

末句以隔江夜笛之一“声”,收束上文七句中碧、青、红、白诸“色”,亦拖出了长长的余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