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武术在明清两朝迎来大发展

 tjboyue 2021-10-20

《明清时代的武术》 明清两代,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两个封建朝代,也是我国武术集大成,大发展、最兴旺的时期,其时,内容丰富,流派林立,蔚为大观。由于明清农民起义连绵不断,特别是明代多次大规模的农民战争,彻底冲破了不许民间练枪棒的禁令,民间的武术家们兴起了“导师访友”、“以武会友”之风。他们相互磋商技艺,交流经验,并开始出现了一些武术专著,那种凭口传身授,只传嫡系不传外人的保守思想,初步得到了突破。

武术发展至明代,其体系已渐形成,(1)建立了有特定内容的武术系统。对形形色色的拳械之术,综合归并,并统称为十八般武艺。于 十 八般大类中,又按其不同特点划分种属,如对当时流传的各种枪法归纳为“十七家枪”。明代武术从拳法的不同内容与风格又分为“内家”和“外家”两天流派。清初学者黄宗袭在他写的《王征南慕志铭》中说:“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于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谓内家者,以静制动,犯者应手即仆,故别少林为内家”。(2)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技术结构。拳械之术由各种招势形成完整的套路并定名,多完成于明代。如宋太祖三十二长拳、六步拳、温家七十二行拳、三十六合锁、八闪翻、秘宗拳、六合拳、戳 脚 等。(3)总结了较为丰富的理论。历史上长期的实践经验,为明清的武术理论 提 供了坚实的基础。此一时期已总结出练习武术应由拳法入门的原 理,并 强调套路演习的重要性。如何良臣所著的《阵记》指出:“学艺先学拳,次学棍,拳根法明,则刀枪特易耳,所以拳棍为诸艺之本源也”。晚清武术家程冲斗在《单刀法选》中说:“以前刀法,着着皆是临敌实用,苟不以成路刀势演习精熟,则持刀运用,然进退跳跃环转之法不尽,虽云着着实用,犹恐临 改掣肘,故列成套路刀法一图......以便演习者观览。”这一时期武术理论上的另一特色,是开始将拳械技术要领编成歌诀,既有利于把握技术 关键,又便于记诵。如《纪效新书·剑经》俞公棍法歌诀谓:“阴阳要转,两手要直,前腿要屈,后腿要直;一打一揭,遍身着力;步步前进,天下无敌。'(4)创造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如明末武术家石敬岩训练枪法 时,先教“一微一革”的基本技术;“截革既熟,然后教以连环,......既熟既精,然后教以较法”(吴殳《手臂录》附卷上)。戚能光亦总结了武艺训练的若干法则,《纪效新书·赏罚》中记载了全面身体训练和从难从严的要求,还注意到根据士兵的不同体型和年龄等条件,分配使用不同的兵器。

在明清的军营和学校中,骑射之术也很受重视。洪武六年(1373)的《教练军士律》规定:“骑卒必善驰射、枪、刀;步兵必普弓弩、枪”(《明史·兵志》)。科举考试中,骑射亦列为主婴科目,就连文科也包括骑射 在 内,因此,不仅军中将士娴习骑射,儒生文臣中善于骑射的也屡见不鲜。

具有数千年历史的导引术,传至明清,在全面继承的基础上又有创新和发展。有关导引的著述增多,并广泛采用绘图说明,以利传 播。此一时期,还对前代的导引著述进行了整理,校订工作。如梁代陶弘景《养性延命录)中所记东汉华佗创编的五禽戏,只有关于肢体动作的叙述,缺少行气方法的记载,在明人有关“五禽戏”的著述中,就增补了行气的内容。周展靖(赤凤髓》所载“五禽戏”,其中提到“闭气”、“放气”、“吞气”等,突出了行气的要求。宋代的八段锦,仅有“武八段”的记载,明高濂《遵生八 笺》与 王折《三才图会》中始有“文八段”的图文记述。宋人陈希夷创 编 的“十 二月坐功”,具体方法也是到明代才有记载的,《三才图会·人事卷》载有图文,与《遵生八笺》中“十二月坐功”相同,但称之为“二十四气修真图'。晚明以前,有关导引著述的插图,练功人均为道装,所谓“灵剑子导引”、“逍遥子导引”等所冠人名亦为道家;《三才图会》中的导引图又有“修真”二字。充分说明导引与道家的密切关系。

明天启四年(1624)《易筋经》的出现,标志着导引发展史上的一个 新 阶段。据目前所见史料,《易筋经》创始于明代。达摩创《易筋经》之说实为消人之附会。之后导引术为释门所研习并有了明显的发展和 变 化,如《易筋经》中提出了“内壮神勇”和“外壮神勇”之说,并谓:“内壮既熟,骨力坚凝才可以习练“外功”。外功有八法:“日举、日 提、曰 推、日 拉、日揪、日按、日抓、曰坠,依此八法,日行三次,久久成功,则力充周身矣。”在以前的导引主要练“内功”的基础上,增加了“外功”;亦即在“行气”的基础上,增加了“力”的练习。原来多为文人习练的导引,从此也为武术家 所研习了。当时江南有名的武术家甘凤池善导引术,并曾用气功为人 治 病(《清史稿·甘凤池传》)。

此外,随着明清时经济代的迅速发展,各大商埠之间银钱货物往来增多,因此,兴起了专门以武装保卫行旅和财货的镖行业。镖局就成了武林豪杰谋生和扬名的一个重要场所。各拳派的镖师在镖局里演练武艺,传徒授技,这对于当时武术的发展也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当时的武术家们,虽然各有师承,但在互相交流借鉴的基础上,遥渐形成了新的风格特点,产生了新的流派。当时影响较大的拳种有几十个,全国流行的各种“路有数百种之多。各种技术流派又被分为内家、外家、南派、北派、或按山川分为武当派、少林派、峨嵋派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