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歌诀详解——肾气丸

 廿氏春秋 2021-10-21

 《金匮要略》

 金匮肾气治肾虚,地黄淮药及山萸,

丹皮苓泽加桂附,水中生火在温煦。

 【歌诀总括】

 肾气丸能补肾助阳,主治肾阳不足证,症见腰痛脚软,下半身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或沉弱而迟,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全方药物由生地黄、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桂枝、炮附子组成。

 【歌诀详解】

原书用治虚劳腰痛、痰饮、消渴、脚气、转胞等肾阳不足诸症。肾为先天之本,真阴、真阳所在之处,为机体气化之根本。一旦肾阳不足,命门火衰,气化失常,百病丛生。腰为肾之外府,脚为足少阴经脉所过,肾阳不足,不能温达腰脊、下肢,故腰痛脚软。阳虚则外寒,故下半身常有冷感。寒生而筋脉收引,故少腹拘急。肾阳虚,不能化气行水,则小便不利;肾阳虚馁,膀胱失约,则小便反多;入夜阳消阴长,故夜尿频多。肾主水,肾阳虚弱,气化失常,水液失调,壅滞为患,聚于皮下,则为水肿;水湿下注,则足肿不能履地而为脚气;水湿上泛,则为痰饮咳喘。肾气虚不能摄水,小便恣出,肾水下趋则小便频数,肾气不上腾则口渴喜饮,故见消渴。以上诸病,总由肾阳不足所致。肾阳不足,温煦无能,气化失司,水液代谢失常为本证的基本病机。治当补肾助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辅以化气利水之法。然肾阴与肾阳互根互用,阳虚者补阳之时,配伍补阴之品,以阳根于阴,使阳有所附,并可借阴药的滋润以制阳药之温燥。

 方中附子大辛大热,温补命门之火;桂枝辛甘而温,温阳化气,二药合用,补肾阳之虚,助气化之复。然肾为水火之脏,内舍真阴、真阳,阳气无阴则不化,故又重用干地黄滋阴补肾;山茱萸、山药滋肝补脾,益阴涩精,辅助干地黄滋补肾中之阴。泽泻、茯苓渗湿泄浊,通调水道,与桂、附相伍,温阳化气以作动力,则更能去水湿、消阴翳;丹皮苦辛而寒,擅入血分,伍桂枝可调血分之滞。泽泻、茯苓、丹皮三药寓泻于补,俾邪去而补药得力,并制诸滋阴之品助湿碍邪之弊。

方中用少量附、桂辛热入肾,加入大量滋补肾阴药中,于水中补火,温助肾中之阳,升发少火,鼓舞肾气,取“少火生气”之义,若桂、附大量应用,则易化燥化火,伤阴食气,变生他证。是以阳药得阴药之柔润,则温而不燥;阴药得阳药之温通,则滋而不腻,二者相得益彰。方中补阳之品药少而量轻,滋阴之品药多而量重,可见其立方之旨,并非峻补元阳,乃在于微微生火,以鼓舞肾气。

全方诸药合用,温而不燥,滋而不腻,寓泻于补,以泻助补,补而不滞。如此配伍,则助阳之弱以化水,补阴之虚以生气,使肾阳振奋,气化复常,则诸症自除。

 【应用点睛】

 本方为补肾助阳的常用方剂,临床以腰痛脚软、小便不利或反多、舌淡而胖、尺脉沉弱或沉细而迟为使用依据。现代本方常用于治疗慢性肾炎、糖尿病、醛固酮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低下、性神经衰弱、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更年期综合征、慢性前列腺肥大、营养不良性水肿、老年性白内障等辨证属肾阳不足者。

临床使用需注意,阴虚火旺之遗精滑泄者不宜使用本方。

肾气丸

《金匮要略》

【组成】干地黄八两(240g)薯蓣(即山药)山茱萸各四两(各120g)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各90g)桂枝附子炮,各一两(各30g)

【用法】上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十五丸(6g),日再服。

【功用】补肾助阳。

【主治】肾阳不足证。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小便不利,或小便反多,入夜尤甚,阳痿早泄,舌淡而胖,脉虚弱,尺部沉细,以及痰饮,水肿,消渴,脚气,转胞等。

【方解】本方证皆由肾阳不足所致。腰为肾府,肾阳不足,故腰痛脚软、身半以下常有冷感、少腹拘急;肾阳虚弱,不能化气利水,水停于内,则小便不利、少腹拘急,甚或转胞;肾阳亏虚,水液直趋下焦,津不上承,故消渴、小便反多;肾主水,肾阳虚弱,气化失常,水液失调,留滞为患,可发为水肿、痰饮、脚气等。病症虽多,病机均为肾阳亏虚,所以异病同治,治宜补肾助阳为法,即王冰所谓:“益火之源,以消阴翳”之理。方中附子大辛大热,为温阳诸药之首;桂枝辛甘而温,乃温通阳气要药;二药相合,补肾阳之虚,助气化之复,共为君药。然肾为水火之脏,内寓元阴元阳,阴阳一方的偏衰必将导致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而且肾阳虚一般病程较久,多可由肾阴虚发展而来,若单补阳而不顾阴,则阳无以附,无从发挥温升之能,正如张介宾说:“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类经》卷14),故重用干地黄滋阴补肾;配伍山茱萸、山药补肝脾而益精血,共为臣药。君臣相伍,补肾填精,温肾助阳,不仅可藉阴中求阳而增补阳之力,而且阳药得阴药之柔润则温而不燥,阴药得阳药之温通则滋而不腻,二者相得益彰。方中补阳之品药少量轻而滋阴之晶药多量重,可见其立方之旨,并非峻补元阳,乃在微微生火,鼓舞肾气,即取“少火生气”之义。正如柯琴所云:“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再以泽泻、茯苓利水渗湿,配桂枝又善温化痰饮;丹皮苦辛而寒,擅入血分,合桂枝则可调血分之滞,三药寓泻于补,俾邪去而补药得力,为制诸阴药可能助湿碍邪之虞。诸药合用,助阳之弱以化水,滋阴之虚以生气,使肾阳振奋,气化复常,则诸症自除。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是补阳之中配伍滋阴之品,阴中求阳,使阳有所化;二是少量补阳药与大队滋阴药为伍,旨在微微生火,少火生气。由于本方功用主要在于温补肾气,且作丸内服,故名之“肾气丸”。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补肾助阳的常用方。临床应用以腰痛脚软,小便不利或反多,舌淡而胖,脉虚弱而尺部沉细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方中干地黄,现多用熟地;桂枝改用肉桂,如此效果更好;若夜尿多者,宜肾气丸加五味子;小便数多,色白体羸,为真阳亏虚,宜加补骨脂、鹿茸等,加强温阳之力;若用于阳痿,证属命门火衰者,酌加淫羊藿、补骨脂、巴戟天等以助壮阳起痿之力。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慢性肾炎、糖尿病、醛固酮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低下、神经衰弱、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慢性支气管哮喘、更年期综合征等属肾阳不足者。

4.使用注意若咽干口燥、舌红少苔属肾阴不足,虚火上炎者,不宜应用。此外,肾阳虚而小便正常者,为纯虚无邪,不宜使用本方。吴仪洛称:“此亦为虚中夹邪滞而设尔,若纯虚之证,而兼以渗利,未免减去药力,当用右归丸或右归饮。”(《成方切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