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易文化翻译

 秋琰 2021-10-21

第一篇:周易文化翻译

周易文化精华荟萃

“箴言隽语”9 (1)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易传·系辞下》1章

译文:自然界的最大功德是滋养万物;当权者的最好宝贝是权力地位。怎样保住这地位呢?只有依靠爱护老百姓。怎样才能吸引人才呢?只有依靠物质利益。管理好财政,制定出合理的法令,制止少数人肆意妄为,这才是当权者最适宜、最合理的事。

(2)

《象》曰:山附于地,剥。上以厚下安宅。

【译文】 《象辞》说:本卦上卦为艮为山,下卦为坤为地,山在地上,风雨剥蚀,这是剥卦的卦象。君子观此卦象,以山石剥落,岩角崩塌为戒,从而厚结民心,使人民安居乐业。 【注释】 下,指庶民百姓。厚下,犹言厚结民心。安宅,犹言安居。

“箴言隽语”9 (1)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2)是故,刚柔相摩,八卦相荡。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日月运行,一寒一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乾知大始,坤作成物。 乾以易知,坤以简能。

译文:天在上尊贵,地在下卑贱,乾卦象征天,坤卦象征地,天地由此而定。天地之间万物由卑下到高大的位子已经排列,贵与贱的位子就确定了。天动地静有一定的规律,动则刚,静则柔,刚与柔也就划分了。宇宙万物的性向不同,因而同类相聚合,自然形成分离的群体,彼此之间都有利害的冲突,吉凶就生出来了。天上有日月星辰风雷云雨的现象,地上有山川草木鸟兽虫鱼的形象,它们都会产生错综复杂的变化。《易经》中的卦与爻的变易作用也就由此出现。

因此,刚与柔互相摩擦,八卦中的天、地、雷、风、水、火、山、泽互相冲撞又拢合,就演变成了八八六十四卦,产生宇宙万物的变易,以雷霆鼓动,以风雨滋润,随着日月运行,构成了一寒一暑季节的轮换。乾阳之气的运化成为男,坤阴之气的运化成为女。乾的作用是主管万物的创始,坤的作用是使万物生成。乾以容易的方式发挥作用,坤以简单的方式发挥能力。

//容易就便于理解,简单就便于跟从;容易理解就会使人亲近,容易跟从才能见到功效;有人亲近就可以长久,能见到功效就可以发展壮大;可以长久是有才能的人的智慧,可以发展壮大是有才能的人的事业。懂得了容易与简单的原理,就可以领悟天下一切事物的道理。领悟天下一切事物的道理,就能在天与地之间确立人的地位。

“箴言隽语”10 (1)君子以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易传·象传上》大畜卦

[注解]出自《周易·大畜》。告诫人们要多多记取前人的经验。识:同“志”,记住。前言:前贤的言论。往行:往日圣人的事迹。畜:同“蓄”,积聚,储藏。 [译文]君子要多多研究过去圣贤的言行,用来培养丰富自己的道德学识。

(2)君子以自昭明德。——《易传·象传下》晋卦

[注解]出自《易经》中的《象》,曰:明出地上,晋。君子以自昭明德。 译文:太阳从地面升起,象征“上进”。君子观此象应当自觉展现高尚的美德。“君子以自昭明德”,就是弘扬美好道德以提升人的素质。我们今天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与“柔进”观有相似、相通之处。

[译文]君子观象应当自觉展现高尚的美德(以提升人的素质)。

(3)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易传·象传下》益卦 〔译文〕君子看见好事马上跟过去学习,发现错误急速改正。

“易言难尽”

语录10 (1)圣人设卦观象,系辞焉而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六爻之动,三极之道也。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序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译文]圣人设立了卦爻,通过观察卦象,附上了解释的言辞来说明吉凶,又以刚爻与柔爻相互推移而产生变化。所以,吉与凶,是成功与失败的象征;悔与吝,是忧愁与顾虑的象征;卦爻的变化,是前进与后退的象征;刚与柔,是白昼与黑夜的象征。卦中六爻的运动,象征天、地、人三才运动变化的规律。所以,君子赖于安居的是《易》象的位序,赖于玩味的是《易》的卦爻辞。所以,君子闲居时就观察卦象,玩习卦爻辞,行动时观察卦爻的变化,玩味吉凶的占断,就能把握动静进退的原则,必然能得到上天的保佑,吉祥而无往不利。

“箴言隽语”11 (1)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易传·系辞上》5章

[译文]见下文

“易言难尽”

语录11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译文:阴阳的交替变化就叫做道。相继不断就是善,成就万物的是性。仁德的人运用它(谓宇宙变化的总规律一—道),认为它是符合仁德的;明智的人运用它,认为它是明智的。平民百姓每天接触阴阳之道而不懂得,因此君子之道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它表现出来就是仁,隐藏起来就是用,鼓动万物,不与圣人共同劳神忧虑,它的崇高品德和伟大业绩达到了顶点。拥有万物就叫伟大业绩。不断更新就叫崇高品德。变化不止就叫易。生成物象就叫乾。仿效乾而完成物象就叫坤。穷尽卦支而预知未来就叫占问。承接更新就叫事。阴阳交替不可把握就叫神奇。

“箴言隽语”12 (1)见下文 “易言难尽”语录12 (2)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易传·象下》家人卦

译文:君子应该特别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说话要有根据和内容,行动要有准则和规矩,不能朝三暮四和半途而废。

“易言难尽”

语录12 (1)《易》曰:“自天佑之,吉无不利。”子曰:“佑者助也。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又以尚贤也。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也。” 译文:从上天降下佐助(帮助),吉祥而无所不利。孔子说:“佐就是帮助的意思。天(自然规律)所帮助的人,是顺从正道的人,人所帮助的人,是笃信诚信的人。能够践行诚信而时时考虑顺从正道,又能尊尚贤能,所以从上天降下佐助,吉祥而无往不利。”

(2)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易传·系辞上》12章

释义:具象有形的事物之上(无形、不可见)的称之为道,具象有形的事物之下(有行、可见)的称之为器,(阴阳)转化而裁成万物的叫变,(阴阳)推移往来运动的叫通,将(《易》的作用)施加于天下民众的,就叫做事业。

“箴言隽语”13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

译文:不做大量有益的事情就不能成为一个声誉卓著的人,不干坏事就不会成为毁灭自己的人。品行不好的人认为,一般的好事对自己来说没有多大益处而不去做,一般的坏事对自己来说没有多大损害而不去改正。所以坏事多了而无法回避责任,罪恶大了也无法得到宽恕。

“易言难尽”语录13 (1)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译文:天数一,地数二,天数三,地数四,天数五,地数六,天数七,地数八,天数九,地数十。(天为阳,地为阴,阳数为奇,即一三五七九,阴数为偶,即二四六八十。)天数共有五个,地数也共有五个,五个奇数五个偶数各相配合。代表天的阳数合计为二十五,代表地的阴数合计为三十。天地的数字,共计五十五,这些数字构成天地变化的象征,就能如同鬼神般地推算判断未来了。

(2)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於抟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抟而后挂。

译文:天地大变化的推演数字,用五十根蓍草表示,占筮时只用四十九根(留一根不用,以象征太极)。将蓍草任意分握两手以象征天地两仪,从右手中取一根挟在左手指缝处象征人,此即天、地、人三才。再将左右手中的蓍草每四根一数,以象征四季的运行,将左手余下的蓍草,挂于左手指缝处,以象征农历的三年一闰。农历五年两闰,所以还要再将右手余下的蓍草,挂于右手指缝处。

(3)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译文:“策”指推算时蓍草的根数,乾为阳,用9代表,乘以四时为36,再乘以六爻为216。坤为阴,用6代表,乘以四时为24,再乘以六爻为144。二策相加为360,相当于一年的天数。《易经》上下二篇六十四卦,共384爻,阴阳爻各占192,分别乘以阳数36,阴数24,总计为11520,相当于万物的数字。

(4)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译文:所以,经过分

二、挂

一、揲

四、归奇等四次经营,从而构成《易》爻数的一次变化,因为卦有六爻,三变而成一爻,十八变完成一个卦的演算。八卦起初只是三画,这是圣人作易第一阶段的小成果。再将八卦重叠引伸,顺其类而增长之,就得到六画的六十四卦,再附上卦辞、爻辞,构成一部《易经》,天下可能发生的事全都包括在内了。

“箴言隽语”14 (1)当位以节,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 ——《易传·彖下》节卦 译文:在位妥当在于有所节制,处中守正必将行事畅通。天地有所节制而一年四季才能形成;君主以典章制度为节制,就能不浪费资财、不残害百姓。 (2)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易传·象上》颐卦

译文:君子说话谨慎,不惹是非;节制饮食,不生疾病。(把“节饮食”和“慎言语”并列在一起,是说语言不慎,会招来杀身大祸;同样严重的是,饮食不节,会招来百病伤生。)

“易言难尽”语录14 (1)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於天,俯则观法於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易传·系辞下》2章

译文:往古的时侯,伏羲氏治理天下,(他)仰观天象,俯察地理,观察鸟兽的形象和大地的脉理,近的取法自身,远的取于它物,在这个基础上,才创作了《易》和八卦,用卦象示人吉凶,来归纳所有事物的情状。

(2)夫《易》,彰往而察来,而微显阐幽,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易传·系辞下》6章

译文:《易经》的功用,能够照见一切事物的由来又能察知未来的动向,而且能够使隐微情形得以彰显,使幽隐的情况得以阐明,将各种事物分出类别又给它们恰当的名称。事物的分门别类,其正当序位的端正与否,吉凶后果的判断,这些都完全具备了。里面所定义的事物名称虽然具体而微小,但它所类比的事物却非常广大,它所揭示的义理非常深远,它的言辞文雅,它所说的道理委婉而又中肯,它所揭示的事理直观而又深奥。借助阴阳变化所体现出来的道理来辅助人们的行动,并且彰明得与失的内在因果关系。

“箴言隽语”15 (1)君子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周易·否》

【注译】俭德:以俭为德;辟:通“避”;荣以禄:追求荣华,谋取高位。全句译意为:君子以节俭为德而避开危难,不可追求荣华而谋取禄位。

【解读】《周易》的“否”卦告示人们当处在“否”(不利、不好)之时,要“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其实,当处在“泰”(通泰、顺利)之时,也应居安思危,保持清醒的头脑,也要“以俭德辟难不可荣以禄”。因为当处在“泰”之时,会经常面对灯红酒绿、金钱美女和高官厚禄的诱惑,稍有不慎,一纵贪欲,就会为权所趋,为利所惑,为色所迷,陷入贪婪的泥沼而不能自拔。

(2)君子以行过乎恭,丧过乎哀,用过乎俭。——《易传·象下》小过卦

译文:君子的举止都非常恭谨,办理丧事也极为哀痛,但费用却很节省。(天下事过当者常有,但不可过甚,过甚则枉矣。 )

“易言难尽”语录15 (1)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易传·系辞上》7章 译文:孔子说:“易,其道至极!易道,圣人用之增崇其德而广大其业。智慧崇高礼仪谦卑,崇高效法天,卑下效法地。天地设定位置,而易道运行于其中。成物之性常存,(阴阳)道义之门。

(2)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错。

——《易传·序卦》

译文:有了天地以后,然后就有万物的产生;有了万物,就有雌雄男女的分辨,而人类也就产生了;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所以在《易经》有咸卦;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以后,人类愈多,而遂有君臣的名分;有君臣以后,就有上下尊卑的职份;有上下尊卑的职份后,礼义就可以措置实行于其间。

“箴言隽语”16 (1)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 ——《易传·系辞下》5章

译文:君子安定的时候不忘记可能出现的危险,生存的时候不忘记可能灭亡,国家大治的时候不忘记可能出现的祸乱。所以,就能使本人身体安宁,国家也得以保全了。 (2)君子以同而异。——《易传·象下》睽卦

译文:君子应该在求大同的前提下,保留小的差别和不同。

“易言难尽”语录16 (1) 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乱者,有其治者也。是故,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易》曰:'其亡其亡,系于包桑’。”

译文:孔子说:“(倾覆的)危险,是(由于只想)安居其位所致;灭亡,是(由于只想)保全生存所致;祸乱,是由治世引发。所以君子居安而不忘危险,生存不忘灭亡,太平治世而不忘祸乱。只有这样身体平安而国家可以保全。《周易》说:'将要灭亡,将要灭亡,系于植桑而巩固。’”

(2) 子曰:“君子安其身而后动,易其心而后语,定其交而后求。君子修此三者,故全也。危以动,则民不与也;惧以语,则民不应也;无交而求,则民不与也。莫之与,则伤之者至矣。”——《易传·系辞下》5章

译文:君子要首先安定自身之后再谋求变动(有所作为),要将想说的话在心里反复斟酌、换位思考之后再发表言论,要先作朋友或给予他人帮助之后再向他人有所求,作为君子能够修行这三条,就比较完美了(能够与人和睦相处,于己于人两全其益)。明知道深处险境却还要行动,民众就不会相助。面临恐惧了才恫吓民众,民众就不会响应。没有做到与民相交(作朋友)而求助于民,民众也不会支持。没有外界(民众)的相助,受到的伤害就会很大。

第二篇:周易全文翻译

易经全文翻译

第一讲 乾卦

乾卦象征天,天的四种本质特征是:元、亨、利、贞。

1、天之阳气是始生万物的本原,称为'元'。

2、天能使万物流布成形,无不亨通,称为'亨'。

3、天能使万物和谐,各得其利,称为'利'

4、天能使万物,正固持久地存在,称为'贞'。

总之,天之阳气是万物资生之本,又制约,主宰着整个世界。天有开创万物并使之亨通,正固的'功德',元、亨、利、贞被称为乾之'四德'。

《彖》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译:天的运行刚劲强健,君子因此不停息地发愤图强。

乾卦六爻的爻辞:

初九,潜龙勿用。

意译:龙潜在水中,暂时不能发挥作用。

《彖》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意译:初期阶段,应暂行潜藏。

乾卦的卦辞以天为象征,六爻的爻辞以龙为象征。龙是善变之物,能够潜水,行地,飞天,海陆空三栖,取龙为象,可以达到假象喻意,以明变化的目的。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意译:龙出现在田间,有利于大德大才之人出现。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乾乾:健行不息。若:语助词。厉:危险。

意译:君子整天勤奋不息,甚至夜间时时警惕,虽然面临危险也无祸害。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意译:相机而动,跃起上进,无咎害。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意译:飞龙上天,有利大德大才之人出现。

九五在所有卦里都是最吉之爻,此爻为'君位'。皇帝通称'九五之尊',就是这么来的。乾卦九五,刚健中正,纯粹而精,最为可贵。

上九,亢龙有悔。

意译:龙高飞到了极点,必有过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意译:出现一群龙,都不以首领自居,吉祥。

常用占断用语:

1、亨:通达,顺利。

2、利:有利,适宜。

3、吝:遗憾,麻烦,艰难。

4、厉:危险。

5、悔:忧虑,困厄。

6、咎:过错。 第二讲 坤卦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意译:元始,亨通,利于雌马以柔顺坚持正道,君子有所往,如果争先前行会迷入歧途;如果随从人后,就会有人出来作主,有利。向西南走会得到朋友,向东北走会失去朋友,这时安于坚持正道是吉祥的。(攸:所。贞,坚持正道。)

坤卦以柔顺的雌马为象征,坚持柔顺便是正道。坤是纯阴之气,本质是阴柔顺从,乾为君道,坤为臣道。

初六,履霜,坚冰至。

译:踩着微霜,知道坚冰快要出现了。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译:正直,端方,胸襟阔大,方能担负起辅佐之重任。不用'修习',也能成功。'无为而无不为'。 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译:蕴含美德,不显露,吉。辅佐君王的事业,不以成功自居,最后才会有结果。(章:文采、美德。)

**,括囊,无咎无誉。

译:扎紧囊口,免遭危害,也不求赞誉。 六五,黄裳,元吉。

译:穿黄色裙裳,大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译:龙在原野上争斗,流出青黄混杂的血。龙是本气阳的象征物,坤阴气极盛,转化为与乾阳抗争,血流遍野。

用六,利永贞。

译:永远坚持正道,以阴返阳为终结。

第三讲 屯卦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译:亨通,利于坚守正道,不宜有所前进,利于建立诸侯。(攸:所。)

屯卦意为'初生',象征万物始生状态。

《彖》曰: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 译:初生,阳刚阴柔开始结合,艰难也随之产生。在艰险中变动,如能坚持正道是极为亨通的。乌云与雷声混杂,大雨将至,象征'初生'状态。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候。 译:徘徊不前,利守正而居,利于建立诸侯。初爻是阳刚之爻,在卑贱的两个阴爻之下。在危险、风险面前,徘徊思考是正确的。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邅如,难行不进貌。班如:纷纷而来状。

译:创始艰难,彷徨不前。乘马的人纷纷而来,他们不是强盗,而是求婚者。女子守正不嫁,过了十年才出嫁。(字:许嫁。)六二凌乘初九,六二得六五之应的力量,一阴一阳,关系密切。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译:追逐野鹿没有虞的引导,只能盲目跟着猎物跑,君子放弃不逐,继续追赶会带来遗憾。

**,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译:乘马纷纷而来,是求婚者。前往应婚,吉。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膏:恩译。)

译:艰难创业时,需要广施恩译。柔小者,守持正道可获吉祥。刚大者,即使守正道也有凶险。 上六,乘马班如,滋血涟如。

译:骑在马上盘旋不前,哭泣得血泪涟涟。

屯卦强调万事创始时期的艰难危险,不要轻举妄动,要善于积聚力量。 第四讲 蒙卦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利贞。

译:亨通。 不是我去求蒙昧的童子,而是蒙昧的童子来求我。初次请问应该回答,对同一问题再三地滥问,那是对先生的亵渎,就不再回答。利于守持正道。

《象》曰:山下出泉,蒙。君子以果行育德。

译:山下流出泉水,象征蒙昧的开启,君子以果敢的行为来培育品德,人的智慧应该表现在品德修养上。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译:启发蒙昧,施加惩罚手段是有利的,使人免犯罪过。听任其发展下去必然造成遗憾。刑人:罚人。桎梏音:木制刑具。说:脱。

九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译:包容蒙昧,吉;容纳昏暗,吉。儿辈能治家。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译:不要娶这样的女子,见到有钱的男子,就失身子,娶她为妻子是不利的。(取:娶。不有躬:失身。)

**,困蒙,吝。

译:困在蒙昧之中,这是憾事。 六五,童蒙,吉。

译:童子蒙昧,吉。

九二,阳刚居中,启迪群蒙,是有道'师表'的象征,六五以'童蒙'身处,是好学,'君子'的象征。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译:以猛击来启发蒙昧,过于暴烈是不利的。严防其为非作歹是有利的。

《易经》的思维模式是辩证的,处处给人以启发。在施教方式上,一般说来是主张宽容的,但在必要时也不排斥严厉。

第五讲 需卦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译:需卦象征等待,信守正道,前途光明而亨通。

《象》曰:云上于天,需。君子以饮食宴乐。3140 译:云气上升到天空,象征等待,君子因此饮食娱乐。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译:在郊外等待,利于保持恒心,这样不会有过错。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译:在沙滩上等待,有些小小的言语中伤,最终是吉祥的。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译:在泥淖中等待,可能招致贼寇到来。'寇'是危害的象征,九三靠近于水,濒临于险了。但是毕竟没有直接陷入水中,灾祸危险仍然在外面。如果自我去招致,那是咎由自取。

**,需于血,出自穴。

译:在血泊中等待,能从陷穴中脱出。血者,杀伤之地,穴者,险陷之所。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译:在酒食宴中等待,持正道吉祥。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译:落进陷穴。有不请而至的三个客人来,恭敬相待,吉。

需卦的提示:在险外,不轻进;在险中,静守待援。处险的基本态度是沉着,等待。

第六讲 讼卦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译:诚实,克制,警惕。中途停止是吉祥的,争讼到底有凶险。利于出现大人。不利于涉越大河。(窒:堵塞。见:出现。)

《彖》曰:讼,上刚下险,险而健,讼。

译:阳刚居上,坎险在下,阴险又刚健,就会与人争讼。

《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译:天向西转,水向东流,违背运行。产生争讼。君子在谋事时要仔细策划好的开始。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译:不长久纠缠争执之事,略有言语磨擦,最终是吉祥的。(永:长)

九二,不能胜讼,赶快回家,像犯人逃亡一样。他的三百户领地中的农户可以免灾。克:胜。逋:逃亡。眚:灾祸。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译:安亨旧有的俸禄,守持正道,以防危险,终将吉祥。辅助君王的事业,不以成功自居。德:俸禄。厉:危险。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译:不能胜讼,回心转意而归向正理,改变态度而安守正道,可获吉祥。复:回头。即:靠拢。命:正理。渝:改变。

九五,讼,元吉。

译:能够决断争讼,大吉。

上九,或锡之以鞶带,终朝三褫之。

译:或许会得到赏赐佩带,也必然在一天之内三次被剥夺。锡:赐。鞶带:大臣的佩带。褫:剥夺。 整个讼卦提示:忍让息讼是有益的。 第七讲 师卦

师:贞,丈人言,无咎。

译:师卦象征军队,守持正道,以贤明长者为统帅,无灾祸。

《象》曰:地中有水,师。君子以客民畜众。

译:地中聚藏水,象征民众。兵藏于民中。君子因此注意蓄民众。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译:军队出动要用纪律来约束,军纪不良必有凶险。否臧:不善。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译:统率军队,守持中道,可获吉祥,无灾祸。君王多次赐命嘉奖。

六三,师或舆尸,凶。

译:军队可能会载尸而归,凶险。

**,师左次,无咎。

译:军队撤退驻守,没有灾祸。左次:撤退。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译:田地有禽兽,捕捉是有利的。没有灾祸。刚正者可以率兵出征,平庸小子必将载尸败归。守持正道可以防凶。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译:国君颁发命令,封赏功臣,分封诸侯,大夫。小人不可以用。开国:册封新的诸侯。承家:封为大夫使之承家继业。

《象》曰: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乱邦也。

译:国君颁发命令,是为了评定功勋。小人不可重用,因为重用小人必然使国家发生**。

师卦,可称为古代兵法的总纲。兵者,凶多吉少,用兵当慎之又慎。

第八讲 比卦

比:吉,原筮,元永咎,不宁方来,后夫凶。

译:比卦象征亲附,吉。要经过考虑观察再俾决定,有尊长之德,可以长久不变,能坚守正道,无灾。不安顺的邦国也来亲附了,后来者危险。

《象》曰:地上有水,比。先王以建万国,亲诸侯。

译:地上有水,象征亲附。先代君王因此卦建万国,亲近诸侯。

初六,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 译:心怀诚信地亲附,没有过错。充满诚信如同美酒盈缸,终究会有意处的吉祥。缶:盛酒的瓦器。 《象》曰:比之初六,有它吉也。

译:有开始阶段的亲附,会有意外的吉祥。

六二,比之自内,贞吉。

译:从内部亲附,坚持正道必获吉祥。

六三,比之匪人。

译:想亲附而不得其人。(匪:非)

**,外比之,贞吉。

译:在外部亲附,坚持正道可获吉祥。

九五,显心。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 译:光明正大的亲比是吉祥的,由于九五处正中,舍弃违逆者,容纳顺从者。听任前面的禽兽逃掉。对属下的邑人也不特别告诫。吉祥。

上六,比之无首,凶。

译:比附于人而没有良好的开端,凶险。

比卦指出:不论是亲附于人,还是为人所亲附,都要正而不邪,心怀诚信,充分有利条件,得到吉祥的结果,做任何事业都需要合作,必须协调好人际关系。

第九讲 小畜卦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译:小畜卦象征微小的蓄聚。亨通。从西方吹来的浓云密布,却不降雨。

《象》曰:风行天上,小畜。君子以懿文德。

译:风流行于天上,象征微小的蓄聚。君子因此蓄养文明之德。(懿: 蓄养美德)

初九,复自道,何其咎?吉。

译:返回于本位,会有什么害处呢?吉祥。

九二,牵复,吉。

译:被牵连而返回本位,吉祥。

九三,舆说辐,夫妻反目。;

译:车轮的辐条散脱,夫妻反目失和。(说:脱)

四、有孚,血去惕出,无咎。

译:心怀诚信,就能免去伤害,脱出惕惧,不会有过失。九五,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译:心怀诚信,紧密合作,充满至诚之心,并且推广影响到它的近邻。(挛如:结合紧密。)

上九,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译:密云已经降雨,阳气已被畜止,高尚的功德已经圆满。妇人应该坚守正道以防危险,要像月亮将圆而不过盈。此时,君子如果继续前进,将有灾祸。处:被畜止。载:积满。几望:将圆。征:前进。 小畜,就蓄聚的主体看,量'小'者,'阴'者。作为从属的'阴'只能在适宜的限度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蓄积作为主导者的'阳',促使阴阳的和谐统一。

第十讲 履卦

履:履虎尾,不咥人,亨。

译:履卦象征行走。跟在老虎尾巴后面行走,老虎却不咬人,亨通。(咥:咬。)

初九,素履,往无咎。

译:以质朴的态度行事,继续前进必无过错。

九二,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译:行走在平坦的大路上,安静恬淡的人坚持正道可得吉祥。

《象》曰:幽人贞吉,中不自乱也。

译:恬淡人生,紧守正道,没有扰乱自己的内心世界。 六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于大君。

译:独眼却自以为能看,跛脚却自以为能行。跟着老虎行走被虎咬,有凶险。这是一介武夫,只能郊力于大人君主。眇:一只眼盲。

九四,履虎尾,愬愬终吉。 译:跟在老虎后面行走,保持恐惧谨慎,吉。

九五,夬履,贞厉。

译:果断地办事,守正道以防危险。(夬:决)

上九,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译:回顾行动的历程,考察吉凶的征兆,自己省悟,大吉。祥:吉凶的征兆,旋:转身。

履卦强调慎行防危的行为哲学。

'归妹'卦的意思(翻译)

1. 关于《愚公移山》的神话

《列子·汤问》上说:太行,王屋二山本在冀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带事领子孙邻里,驳斥河曲智叟的谬论,移山不止。终于感动上帝并命大力神将二山背走,帮助愚公解决了出行和发展的制约。

相信任何一个无神论者都不会认可神仙的存在。那么这一神话传说究竟在向人们传递什么信息呢?很显然,它在驳斥河曲智叟无知和固执的同时,也肯定了北山愚公富于开拓精神的愚昧和执着,并由此向人们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规律。那么,这一规律又是什么呢?

2.《中庸》的解读与位置

《中庸》,礼记篇名,传为子思所作。什么是中,最通俗的说法就是不上不下,不左不右,不前不后。什么是庸,平庸也,言其所为平庸也。谓平庸之人所能为,亦能为,故称其为庸言庸行也。平庸之人所能行,故称其所行所言为庸。如有“天才出于勤奋”之说,则勤奋亦庸人所能为也,故亦可谓“天才出于平庸(之行)。”故平庸的意思,即是中而平庸。

不平庸之人而能为平庸之行。为其不平庸也,故能中,为其能(甘于)平庸也,故能明。

《易经·乾·九二文言》曰“庸言之信,庸行之谨。”平庸之言而能信,既能相信,也就能去实践。实践而又能谨慎对待,这就是“中”。也就是说,所作所为很是适中。

孔子说“智者过之,愚者不及也。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智者过于聪明,而不能为庸行,甘为庸行。愚者虽能去做(行),而不能最终突破教条的束缚(有失于中),故亦不能行真正的中庸之道。这就是道所以不得行的原因?lt;/FONT>

贤者陷于教条而失于中(贤者过之——于中),不肖者行虽往往能得中,而不能甘于平庸,故亦必不能及。之就是道所以不得明于世的原因。(大道似不肖,故不肖者往往能适中)

那么,这就是中庸了吗?《中庸》更为形象的实质又是什么呢?还是让我们看看孔子和孔子以前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看法吧。

3.《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归妹》

“归妹”,就现在众所周知的意思来解释,应当是指女子归嫁于其夫家。这固然没错,然而“归妹”的意思却不仅仅是这么简单。

我们知道男女之间因为生理上的差异导致在性格,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相对来说都存在着不同。这也为现代科学所证实并逐步得到更深入了了解和研究。同样的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也

意识到了这个明显存在着的问题,并且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我们的祖先意识到,人类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总会受到自身因素的制约。那么这种制约因素是怎么产生的呢?很显然,是由于人类自身的无知。我们的祖先把这种无知叫做“昧”(或说是定义为“昧”)人类的无知即是人类的昧。昧于无知,昧而无知是人类所以不能认识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原因。(昧而无知,大道所以不明也)

相同客观条件下,在人类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虽然(男性和女性)共同受制于自身的无知,但因为性格和思维方式等各方面的差异,女性所受制约相对来说要更大。换句话说,女性更容易受制自身的“昧”。在组织管理各种生产劳动和处理各种复杂事物的过程中也同样如此。

因为女性事实上更容易“昧”于无知(停留于无知),故而在我国古代早期的男权社会中,“昧”亦逐渐成为了女性的代名词。但同时又因为“昧”是人类共同存在和面临的问题(男性同样存在着),故而我们的祖先将“日”去掉,而换成代表性别的“女”旁,创造了“妹”字。用于代表女性(更多的时候是代表年轻女性)。

基于以上原因,就有了“昧”者“妹”也,或“妹”者“昧”也的说法。由此可见,在我国古代早期男权社会中,“妹”与“昧”在一定的程度上是相通的。

女子出嫁,即归于男家。将预示着她需要为(自身)这一决定舍弃一些权力并同时承担一份新的责任。但男婚女嫁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如果说因为它对自身的制约而把它定为是愚昧的决定,那么人类就必须归于愚昧并从中走出来,为自己创造新的生活。

故“归妹”者,亦“归昧”也。归于平庸愚昧,以寻求创造和发展。归于愚昧,“昧”而行之不辍,是由于中心的喜悦在推动外在的实践。能自己归于愚昧并实践不止的人,主观上就具备了能用中来不断纠正自身认识的偏差和局限,并最终突破愚昧制约的能力。(昧而能归,非中而何,此大中之象也。唯能大中者,为能不局限于已有认识而自归于昧。)

4.结论:《愚公移山》《中庸》《归妹》之三为一体

“归妹”者,“归昧”也,归于愚昧也。北山愚公者,不为河曲智叟所惑,不尚河曲智叟之智,自甘于昧,自归于愚味。其愚则足以行,其中则足以及,故能去太行,王屋二山也。

愚公移山者,中心悦而乐为之也。内喜悦而外付诸实施,归昧之道也。中庸者,中而平庸也。中庸者必昧,安于平庸而能守中者,必自归于昧者也。故中庸者,归昧(妹)之道也。

孔子曰“归昧,天地之大义也。”大义就是事物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山此而言,天地之大义,亦人之大义也。则归妹亦人之大义也。那么,按照孔子的说法,由愚昧而走向文明就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

第三篇:周易与巫术文化

《周易》与巫术文化

张志祥 ?

摘要:《周易》是一部卜筮之书,是巫术文化的产物,同时亦是它的发展。《周易》由符号系统与文字系统共同构成。它为儒、道两家共同尊奉,是中华文明的共同源头。其巫术文化通过象数所体现的易理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面貌和走向,影响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意识及风俗习惯。本文试从《周易》所体现的巫术文化来看待其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周易》;巫术;象数;科学

一、巫术的起源

《周易》是巫术文化的总结和发展。巫术文化时代是人类社会普遍经历的一个阶段。马林诺夫斯基认为“巫术极古以来便在专家的手里,人类第一个专业乃是巫术的专业”。弗雷泽同样认为“巫师或巫医似乎是社会演进过程中最古老人为的或专门职业的阶级”。实际上巫术文化是早期人类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体系。迄今为止,它仍然与科学文化、宗教文化一起构成三种基本的文化类型之一。

巫术的起源有三大文化要素:首先是自然难题无法克服与解答;其次是人盲目相信自己能够解决一切自然难题;再次是人的头脑中存在着“万物有灵”、鬼神观念等,且迷信物我,主客之间的神秘感应。

原始巫术是一种朴素的生存哲学,是在面对严酷的生存环境下人掌握自然的方式。人类首要的是生存,然后才是发展。马林诺夫斯基在《文化论》中说:“当人类遇到难题,且知识与实际控制的力量都告失败,而同时又必须向前追求的时候,我们通常便会发现巫术的存在。须知人类一旦为知识所摒弃,经验所不能援助,一切有效的专门技术都不能应用之时,便会体认自己的无能;但是,这时他的欲望只是更紧迫着他,他的恐惧、希望、焦虑在他的身体中产生一种不稳定的平衡,而使他不得不追寻一种替代的行为。”这种替代的行为就是巫术。

“万物有灵”和鬼神观念源于古人的灵魂观念。古人认为,肉体会灭亡,但灵魂不会消失。列为·布留尔在《原始思维》中说:“灵魂是一种稀薄的没有实体的人形,本质上是一种气息:薄膜或影子;灵魂是他使之生的那个个体中的生命和思想的本原,它独立地占有它的从前或现在的肉体拥有者的个人意识和意志;它能够离开身体很远,并且还能突然在各种不同的地方出现;它能够钻进其他人或动物甚至物品的体中,控制他们,在他们里面行动……”正是由于相信灵魂的独立存在,才会出现沟通人神之间的巫师。古人在自然与社会中无法解释的现象和事物便被认为是具有神灵的存在。植物、动物、天地、日月星辰、山水都具有神灵。

易卦与巫术的起源也有相同之处。《系辞传》说:“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易经》卦爻的制作,是通过对天地鸟兽、人类自身即宇宙万物的综合考察,然后将之概括、抽象简化而来的。关于巫术的起源瞿兑之《释巫》说:“巫之兴也,其在草昧之初乎?人之于神祗、灵异、始而疑、继则畏,继而思容悦之,思所以和协之,思以人之道通与神明而求其安然无事。”这是巫术产生的过程,而不是巫术的真正起源。巫术的核心是巫法、巫技并加以施行的人,是后起的。巫法也是源自对宇宙万物的观察与效仿。《周易》源于巫而高于巫。《礼记·曲礼上》所说“疑而筮之”,使之“决嫌疑,定犹与(豫)”,增强成功的信念。如果是高层次的占卜,还能告诉人们如何处事的具体方法。《周易》就是这样一种占筮艺术。可见巫术既是人类的一种能力,又是一种文化观念或信仰。这种观念来源于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它可以解释早期人类的身体与意识、人与自然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构成了人类原始思维的主体。在早期人类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彼此联系,相互感应的。

二、神秘而独特的象数占筮巫术 《周易》是巫术文化高度发展的结果。它是伏羲画卦、文王重卦、周公爻辞、孔子十翼构成所谓“四圣”的秘籍。《周易》的体系主要由六十四卦及其卦象发展而来,每一卦代表着一类事物的特殊本质及其演化规律。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认识到六十四卦的具体认识对象涉及天人关系的方方面面。《易传》是春秋战国时期人研习周易,解说卦象的产物。它基本上并非巫学,却保留了许多占筮甚或龟卜的思想材料,而且在原始巫学基础,成为富于时代特色的文化智慧。

《周易》的“经”部分的创作过程经历三大阶段:阴阳概念的产生,八卦的创立,重卦并撰成卦爻辞,三者均是遵循“观物取象”的创作原则。“阴“、“阳”概念的形成,是古代人们通过宇宙万物矛盾现象的直接观察得出的。《朱子大全·易纲领》中说:“盈乎天地之间无非一阴一阳之理。”在古人心目中,天地、男女、昼夜、上下、吉凶……几乎生活环境中一切现象都体现着普遍的、相互对立的矛盾。根据这种直接的观察,前人把宇宙间变化万端、纷纭复杂的事物分为阴阳两大类,用两种符号来表示:阴物为“--”,阳物为“一”。阴阳爻象的形成,本于古人对自然万物的直接观察,象征着广泛的相互对立的种种事物和现象。

古人以阴、阳符号为“爻”,每三爻叠成一卦,出现“八卦”。八卦的名称分别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八卦的取象,已经从阴阳二爻对事物的广泛象征,发展到对自然界八种基本物质的具体象征;这八种物质是: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在后来的《易》理演绎和《易》筮的运用中,八卦又分别对应不同的卦德。八种卦德是:健、顺、陷、丽、动、止、入、现。在占筮的过程中推演吉凶。八卦与时间和空间结合,产生了卦位。八卦与八季、八方相配,赋予八卦以空间方位和时间序列的意义。“时”是易理之根本,易理是由卦象符号所表达的,正如王弼所言,“夫卦者,时也”。八卦方位的往复流变首先是一个“时”的问题。坎卦为水为北方为东,阴气极盛而衰阳气始生之时;震卦为木为东为春,阳气渐长之时;离卦为火为南为夏,阳气极盛而阴气始生之时;兑卦为金为西为秋,阴气渐长之时。文王八卦方位中的四正卦是自然四时运行的卦符模式,它将世界万物运动归结为“时”,用“数”的方式推演。

《周易》的巫术占筮是世界上独特的巫术方式,其筮数的运演别具一格。八卦之学是易的基本文化智慧,其原型是一种巫术智慧。它是在龟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在中华巫术史上,一般认为先有卜后有筮,卜是渔猎时代巫术的主要方式,筮是农耕时代的巫术的主要方式。占卜巫术方式更古老。所以《左传·僖公四年》有“筮短龟长,不如从长”的说法。占卜是占筮的前期状态,两者在文化意识和情感方式上是一致的。

占卜主要是一种以龟甲、牛骨为材料具有一定操作过程的原始巫术,是通过捉龟、杀龟、刻龟等多种操作步骤而完成的巫术过程。董作宾在《殷代龟卜之推测》指出,“卜其音同于爆破。余谓不惟卜之形取象于兆坼,其音亦象灼龟而爆裂之声也”。卜之形、声,综合构成占卜的前兆。既灼之余,其龟甲(或牛骨)炸然有声,古人称之“龟语”,以为是有灵气的。而卜之形亦与爆裂之声同时出现,同为征兆。古人根据这种占卜的声响之强弱、清浊以及卜形之大小、长短、曲直、姿线、走向等占验吉凶的。这一类巫术现象的出现是人为灼烧龟骨的结果。占筮是用筮草或筮竹来进行的,这一占筮被古人称为“自然之易”,然而它与自然之联系较前类巫术稍弱。最根本的是用以占验吉凶的前兆或预兆即卦、爻象,是占筮者通过数的运演而构成的,这是人为的创造,其过程更加复杂现代。尽管这种巫术智慧被始终笼罩在“象数”互渗的阴影之中,它与前类相比,其理性因素无疑有所加强。

“数”在中国古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就其类而言,有气数、运数、神数、命数等。在古人看来,数是宇宙现象在度上的规定,是有规律可循的。正如郭志诚所说的“人为自然界天地作用的产物。人在天地间生存,运动无一不受数的制约。古人认为,对这种数人们可通过卜筮等手段,得到神的指点和启示,感知和认识它”。在人神交通中,神并不说话,那么人如何理解并传达神的启示呢?一是迹象,一是数。商周时流行的卜筮,卜是根据灼后的龟和兽骨裂纹来判断人事吉凶;筮则是用蓍草或其他可数物为工具来推测吉凶。前者是征兆,后者就是数,八卦所代表的符号和数字就是这样一种数术。古人有数分奇偶的观念。数分奇偶是为了吉凶相对应的,因为占卜的出发点与目的就是为了预测吉凶。奇偶便是判断吉凶的最根本依据,所以占必三次或三占从二。从而便有天数一三五七九,地数二四六八十这样简单的数的划分。从文献记载来看,卜筮不吉,则可再卜。《周礼》中云:“凡国之大事,先筮而后卜。”《周易》中的八卦正是表明古人数分奇偶,吉凶由数的观念。所以《易传》称:“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筮,参天两地而依数,观变于阴阳而立卦。《易传》又说:“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九,这就个自然数实际都参与了占筮过程,它们可以分奇数、偶数两类,其中“奇字”中一五七九为偶数。这六个数是筮数的初步简化。由数字卦发展到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原型。有了

一、二,然后有三。“三”包含着“一”、“二”。因而,“三”又包含着天地在内,表示无限多,无穷大,为天地宇宙之极限的观念便由此产生了。《老子》曰:“三生万物。《史记·律志》云:“数始于一,终于十成于三。”古人就是把事物发展过程中阶段性所显示出来的数量关系视为事物前途的决定条件,因此,“三”具有事物的神圣性。“四”是由“两”而来,“两仪生四象”。按照《周易》一分为二的变化法则,在天,四表示太阳、少阳、太阴、少阴;在地,表示太刚、少刚、太柔、少柔;在天,表示春夏秋冬四时之分;在地,表示东南西北四维之别。“五”是中国神秘数字观念中最重要的数字之一。在《周易》中“五”既指天数一三五七九,又指地数二四六八十。它的重要性和神秘性最主要体现在影响巨大的“五行”观念中。“八”的神秘性由八卦而来。作为《周易》中的八种符号,各代表一定属性的若干事物,其中均由阴(--)、阳(—)两种符号组成,而且两两相对。将其两卦相叠加又构成六十四卦,体现最基本的两分法,反映古人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

《周易》本是卜筮的记录,是当时一种普遍的文化现象。其卦爻辞则是当时巫使解说卜筮中的数与术的说辞。这些说辞其实就是用天象来解释人事,随着人们对自然的掌握能力断提高,一些有人文传统精神的史官,开始逐渐摆脱巫术的具体羁绊,用一些新的观念来理解卜筮的结果。古代先民正是在巫术的观念下,逐渐深入自然,目光逐渐从天数转到人自身,自觉地赋予人主观能动性。

三、巫术:早期人类的“科学”

巫术对早期人类而言如同科学对现代人的重要意义一样。巫术就是早期人类的科学。巫术与科学在认识世界的概念上,两者是相近的。两者都认定事件的演替完全有规律,因为这些演变由不变的规律所决定,所以就可以准确地预见和推测出来。对那些深知事物的起因,了解自然宇宙奥秘的先知来说,巫术与科学二者为他们开辟无限可能性的前景。巫术同科学一样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强有力地刺激着人们对于知识的追求。

巫术在观念上提高了人的能力和地位。沟通人神之间的巫师具有某种神性。相对于普通人而言,巫师具有通神的能力。从先秦的典籍记载,古代的巫师不仅要求有特殊的心灵,比如精神专注、情感虔诚,而且还要具备有正确处理人神关系的智慧、领会神意、准确传递神意的灵性,善于观察,耳听八方,洞察入微。早期的巫师是依靠个人的能力取得这一地位,如马林诺夫斯基所说的“原始灵媒往往要依靠个人的天赋”。这些有着特殊的超乎寻常的心灵的人,大都是一种综合性的人才,也即所谓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最早的巫师同时也是祭司,又是传达神旨和利用各种手段预测吉凶的预言家。最早的巫师也是最早的医生,巫医同源以得到充分的论证。最早的巫师又是天文观测与历史记录者,他们是最早摆脱物质生产领域的一批知识分子或脑力劳动者。正是有了这样一批巫师有条件与能力从事巫术的钻研与知识的学习积累,各种学术文化也就在其中发展起来。他们经常参与政治、军事决策,在国家和宗教中享有较多的威望。正是由于他们的努力,在精神文化生产方面产生了后世的官学。

巫术思想文化具有重要贡献。佛雷泽对此有高度的评价,他认为“人类走向文明的第一步都总是发生在神权政治的专横统治之下。就巫术公务职能曾是最能干的人们走向最高权力的道路之一来说,为把人类从传统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并使人类具有较为开阔的世界观,从而进入较为广阔自由的生活,巫术确实作出了贡献,对于人类的裨益绝非微不足道。当我们进一步想到巫术还曾经做过许多坏事,那么,它也曾经是许多好事的根源,如果说它是谬误之子,那么,它也曾是真理之母”。如果巫术变成真实有效的,那就不再是巫术而是科学了。人们积累的经验和准则中有些事珍贵的,有些则是废物。珍贵的成为科学的一部分,错误的则成为“巫术“。巫术就这样成为科学的近亲。巫术的仪式和咒语若不能使人们获得希望的结果,则会促使人们寻找更加真实有效的理论方法把握现实。 巫术是人类社会经历的原始文化发展阶段的产物.它是早期人类认识把握自然的方式,许多思想观念和认识方法作为集体无意识流传到今天。了解巫术文化有助于人类看清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把握未来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列维·布留尔(法)著. 丁由译. 原始思维.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马林诺夫斯基(英)著. 李安宅译. 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7. 【3】弗雷泽(英)著. 徐育新等译. 金枝. 北京: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987. 【4】黄寿祺,张善文译著. 周易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7. 【5】王振复著. 大易之美——周易的美学智慧.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刘绪义著. 广人视界:先秦诸子发生学研究.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9.

第四篇:《周易》与传统文化

《周易》与传统文化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 06-04-11 10:07:00 ] 作者:张岱年 编辑:studa9ngns

《周易》是一部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重要典籍。《周易》为汉、唐、宋明的文化学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源泉,直至今日,仍能给我们以深刻的启迪。

《周易》分经传两部分。传说'上下经'是周文王所作,但无确据。今天多数哲学史家都承认《周易》上下经是西周初年的作品。《周易大传》十篇传说是孔子所作,亦无确据,但是有两件事实是确定无疑的:第一,《大传》是孔门弟子或再传弟子所传授的;第二,《大传》在历史上是以孔子手著的名义发生影响的。 在春秋战国时期,《周易》已为各国卿大夫所传诵。《左传》宣公十二年,记载:'晋师救郑',知庄子评论云:'此师殆哉!'引用《周易·师卦》:'师出以律,否臧凶'。又昭公元年'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医和视之',引《周易·蛊卦》:'女惑男,风落山'云云。此外以《周易》进行占卜的事例尚多,足证《周易》在春秋时已流传于周、鲁、秦、晋诸国了。《史记·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序《象》、《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这当是根据当时儒家学者的传说。《大传》对'上下经'作了较详的诠释,提出了许多非常深刻的哲学观点,从而使《周易》成为一部哲学典籍。《庄子·天下篇》说:'《易》以道阴阳'。其所谓《易》显然包括上下经与《大传》。《汉书·艺文志》著录'《易经》十二篇',颜师古注:'上下经及十翼,故十二篇'。'上下经'及'十翼'统称为《易经》了。

《周易大传》的一个特点是提出了一个博大深微的天道论。《论语》和《孟子》中关于天道的言论很少,在先秦儒家典籍中,惟有《周易大传》含有较详的天道论。对于天地的本原,对于天地万物的普遍规律,都提出了精湛的观点。这些学说补充了《论》、《孟》的不足,为后儒建立本体论体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周易》经传在汉代居于五经之首。《汉书·艺文志》的《六艺略》首列《易经》。《汉书·扬雄传》赞述扬雄云:“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以为经莫大于《易》,这是汉儒的共识。三国时代,玄学兴起,老庄之说流行起来,儒家经典之中唯有《周易》仍受尊崇,与《老》、《庄》并称'三玄',列为玄学的经典之一。

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经过魏晋南北朝,佛教逐渐流行,到隋唐时代,佛教高度繁荣,出现了中国化的佛学。当时'儒门淡泊,收拾不住人才',许多人都被佛教吸引去了。韩愈力图复兴儒学而未获成功。直到北宋中期,理学兴起,才恢复了儒学作为统治思想的权威。理学何以能回应佛教的挑战而赢得统治的地位呢?理学的创始人周敦颐、张载以及程颢、程颐,大都“出入老释几十年,返求诸六经而后得之”(几十年是说几乎十年,不是说数十年)。即在儒学经典中找到了理论根据,从而建立了自己的完整遂密的学说体系、超越了佛老的思想水平。从理学家创始人的学说来看,他们主要是得力于《周易》经传,他们都是凭藉《周易》经传而建构自己的哲学体系的。

周敦颐的《太极图说》虽然接受了道家的影响,但其中'太极'、'阴阳'都是来自《易传》的,篇末赞《易》云:'故曰'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又日: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表明了自己的思想渊源。所著《通书》首章亦云:'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通书》本名《易通》,亦与《易传》有密切的关系。

张载早年著《易说》(即《横渠易说》),着重阐发了《周易大传》中的辩证观念与唯物主义思想,晚年又将《易说》中的精粹文句收入所著《正蒙》之中,这表明张载的主要思想是在钻研《周易》时提出的。《正蒙·太和篇》云:'太和所谓道,„„语道者知此,谓之知道;学《易》者见此,谓之见《易》。'又云:'知虚空即气,则有无隐显、神化性命通一无二,顾聚散出入,形不形,能推本所从来,则深于《易》者也。'这即表明,他的基本哲学观点是深研《易经》而引发出来的。

二程论学,经常引用《周易》、《论语》、《孟子》、《大学》及《中庸》。他们的伦理学说宗述《论》、《孟》,在认识论方面兼采《中庸》'学、问、思、辨'与《大学》'格物致知'之说,在本体论方面,则归本于《易传》。二程的基本范畴,如'道、器'、'形上、形下'、'生'、'易'等等,都来自《易传》。《周易大传》是二程学说的重要根源。

隋唐佛学,如天台、华严,虽各自建立了独具特色的体系,但论其传承,则远绍天竺,尊仰释迦。禅宗最具特色,论其传承,亦远尊释迦,近亲达摩,都推崇印度佛教的'法统'。宋代理学,虽吸取容纳了佛学的一些思想资料,但论其传承,则莫不绍述孔颜思孟。韩愈以来的'道统'之说,虽有其狭隘的束缚人们思想的一面,也有其维护民族传统、保卫民族尊严的一面,这都是值得注意的。佞佛之士诽谤宋儒为'阳儒阴释',那是不合事实的。理学兼取释老的一些思想观点,突破了汉唐儒生之拘陋,这正是宋儒的长处。值得惋惜的是,宋儒对于墨家之学无所了解,不能容纳墨学的优长。

《周易大传》内容丰湛,其中一些精粹思想具有历久常新的义蕴,具有令人赞叹的感染力,因而熔铸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我认为,《象传》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可以说集中表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两条是以孔子的名义发生影响的,在长期历史中,广泛地受到人们的服膺尊崇,激励着广大民众奋发前进、在困难面前决不屈服,同时保持着泛阔的胸怀。直至今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对于我们仍然起着鼓舞激励的作用。

但是,也要看到,历代易学亦多虚妄之说。《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 :“汉儒言象数,去古未远也,一变而为京焦,入于讥祥;再变而为陈邵,务穷造化,《易》遂不切于民用。王弼尽黜象数,说以老庄,一变而胡瑗程子,始阐明儒理,再变而李光杨万里,又参证史事,《易》遂日启其论端。此两派六宗,已互相攻驳。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至于今日,异论叠出,《易》说较往昔更繁了。我们今天研究《周易》经传,应以实事求是为准则,力求避免任何穿凿附会之谈。

应该承认,《周易》经传在历史上对于文化学术的发展曾经起了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而且在今后仍能发人神智,仍然具有充沛的生命力。

第五篇:周易五赞(四赞翻译)

《周易五贊》朱子 原 象

太一肇判,陰降陽升。陽一以施,陰兩而承。

太一初生,天地阴阳,阴重浊下沉,阳清明上升。阳,阳爻为一,象征天主施布;阴,阴爻为两,象征地主受承。

惟皇昊羲,仰觀俯察。奇偶既陳,兩儀斯設。

皇(伏)羲观察天地之象,确定了奇为阳,偶为阴,即确定了阴阳两仪。

既幹乃支,一各生兩。陰陽交錯,以立四象。

如同树干分枝,阴阳两爻上又阴阳各生两爻,阴阳又相互交错,产生四象。

奇加以奇,曰陽之陽。奇而加偶,陽陰以章。

阳爻之上再加一阳爻,就被称作阳中之阳;阳爻之上再添一阴爻,则被称作通过阴来彰显阳。

偶而加奇,陰內陽外。偶復加偶,陰與陰會。

阳爻之上再加一阴爻,则被称作阴位于内而阳主于外;阴爻之上再加一阴爻,则被称作阴阴交会相融。

兩一既分,一復生兩。三才在目,八卦指掌。

一阴一阳称为两仪,两仪之后各添两种变化就成为四象。四象之后再加两种变化,三才俱备,八卦才形成。

奇奇而奇,初一曰乾。奇奇而偶,兌次二焉。

三爻为一卦,三爻均为阳爻,就称为乾;初、二两爻为阳,三爻为阴,就称为兑。 奇偶而奇,次三曰離。奇偶而偶,四震以隨。

初、三两爻为阳,二爻为阴,称为离;

二、三两爻为阴,初爻为阳,称为震。

偶奇而奇,巽居次五。偶奇而偶,坎六斯睹。

二、三两爻为阳,初爻为阴,称为巽;初、三两爻为阴,二爻为阳,称为坎。

偶偶而奇,艮居次七。偶偶而偶,八坤以畢。

初、二两爻为阴,三爻为阳,称作艮;三爻均为阴爻,称作坤

初畫為儀,中畫為象。上畫卦成,人文斯朗。 因而重之,一貞八悔。六十四卦,由內達外。

八卦两两相重成六十四卦,六十四卦分内外卦

交易為體,往此來彼。變易為用,時靜時動。

一卦之内各爻之间相呼相应成体,来往变化不止。同时又互生变化而产生效用,有时静止有时运动。

降帝而王,傳夏曆商。有占無文,民用弗章。

自有帝王开始,《周易》开始传承,从夏朝传到商朝。一直都有占卜筮文,在民间却流传而没有明确章法,人们用来混乱不已。

文王系彖,周公系爻。視此八卦,二純六交。

文王为易传系彖辞,周公作卦爻辞

乃乾斯父,乃坤斯母。震坎艮男,巽離兌女。

乾象父,坤势母,震坎艮近男,巽離兌为女,这是不同的卦性质不同,所以象征的事物不同 離南坎北,震東兌西。乾坤艮巽,位以四維。

八卦分别对应八个不同的方位,乾南、坤北、离东、坎西、震东北、兑东南、巽西南、艮西北

建官立師,命曰周易。孔聖贊之,是為十翼。

孔子为《周易》作注,七种十篇称为十翼

遭秦弗燼,及宋而明。邵傳羲畫,程演周經。

秦政焚书,易独以卜筮幸存,到宋朝发展极盛,邵雍陈抟以图画解易,程颐以儒理释易

象陳數列,言盡理得。彌億萬年,永著常式。

言易之理周全完备,于变化万千中恒定不变

述 旨

昔在上古,世質民淳。是非莫別,利害不分。

这里说的是上古之时易道未显众生蒙昧的状态

風氣既開,乃生聖人。聰明睿智,出類超群。 仰觀俯察,始畫奇耦。敎之卜筮,以斷可否。

圣人出世,观测天地之理并加以总归分类用以教化万民,明确前路之所向

作為君師,開鑿戶牖。民用不迷,以有常守。

卜筮之事,上至天子下到布衣均用,通晓此道则心中清明,意志坚定不会随意因外物更改

降及中古,世變風移。淳澆質喪,民偽日滋。 世风日下,虚妄之事日多,此为圣人演易之因

穆穆文王,身蒙大難。安土樂天,惟世之患。 乃本卦義,系此彖辭。爰及周公,六爻是資。

三位圣人作易之过程,其实《周易》现在一般认为,“经”作于商末周初,“传”作于春秋、战国之间,经传并是“人更多手,时历多世”的集体撰成的作品

因事設敎,丁寧詳密。必中必正,乃亨乃吉。

周易每卦均依循事物发展变化的道理,且十分周详细密,其中之理,唯处中正之位,方有亨吉之势

語子惟孝,語臣則忠。鈞深闡微,如日之中。

若占得子之象,则需“孝顺”才能得吉之果;有臣象的,则需忠贞得吉,这里扶阳抑阴,即扶君子抑小人的意思是很明显的

爰暨末流,淫於術數。僂句成欺,黃裳亦誤。

然而世人舍本逐末,只迷信易中卜筮之法,却失去了其中蕴含的大道至理,于是无法占得真正的吉凶,反倒推说是易之过了

大哉孔子,晩好是書。韋編既絶,八索以祛。 乃作彖象,十翼之篇。專用義理發揮經言。

孔圣人晚年为易作注,用浅显的义理来阐释易经,于是有了《彖传》、《象传》等十翼传世,从此易之理更加平易近人了

居省象辭,動察變占。存亡進退,陟降飛潛。

易之理变化万千,周普变易,以变数占,以全备明,胜败、进退、利弊、得失的征象都存于六爻之中了

曰毫曰厘,匪差匪繆。假我數年,庶無大咎。 易之道在于精小细微之处,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是故学易强调见微知著

恭惟三古,四聖一心。垂象炳明,千載是臨。

强调修周易的功德之大,千年不变

惟是學者,不本其初。文辭象數,或肆或拘。

告诫学易之人不忘易之本义

嗟予小子,既微且陋。鑽仰沒身,奚測奚究。

学易之时应摆正自身,以至卑至谦之态,学至精至深之理

匪警滋荒,匪識滋漏。惟用存疑,敢曰垂後。

以警醒来代替荒废,以知识来填补漏洞,易的完备恒定之道必将流传万世

稽 類

八卦之象,說卦詳焉。考之於經,其用弗專。

八卦均是古人通过观察自然物象所得,然后又作为喻示种种物情事理的象征符号,用处广泛,记载于经典之中

彖以情言,象以象告。惟是之求,斯得其要。

乾健天行,坤順地從。震動為雷,巽入木風。 坎險水泉,亦雲亦雨。離麗文明,電日而火。 艮止為山,兌說為澤。以是舉之,其要斯得。 这三段说的是八卦各自的象征义及象征物,八卦的象征义是乾健、坤顺、震动、巽入、坎陷、离丽、艮止、兌說,而其最基本的象征物是八种自然物: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

凡卦六虛,奇偶殊位。奇陽偶陰,各以其類。

八卦两两相重,即成六十四种各不相同的六画卦形,也就是六十四卦,六十四卦每卦各有六爻,六爻爻位由下至上依次递进,即初、

二、

三、

四、

五、上,象征事物发展的不同时期与状态,六爻爻位有奇偶之分,初三五为奇属阳位,二四上为偶属阴位

得位為正,二五為中。二臣五君,初始上終。

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均称“得正”或“当位”,当位之爻象征事物发展遵循正道;六爻所居位次,第二爻当下卦中位,第五爻当上卦中位,两者象征事物守持中道、行为不偏,称“中”;六爻之间“二”为臣道,“五”为君道,以初为始,以上而终

貞悔體分,爻以位應。陰陽相求,乃得其正。

爻位不同,则象征爻义之吉凶利弊不同;这里说的是六爻的相互关系——“应”的现象,即处下卦之三爻与处上卦之三爻两两交感对应,初与

四、二与

五、三与上交应,若对应之爻为一阴一阳,阴阳交感谓之有应,否则谓之无应

凡陽斯淑,君子居之。凡陰斯慝,小人是為。

这里体现的是易中扶阳抑阴的思想,阴阳当位方能得吉,不当则易遇凶

常可類求,變非例測。非常曷變,謹此為則。

《周易》占动不占静,平常之状易得,变化之态难测,占得异常之状,应记住这一点

警 學

讀易之法,先正其心。肅容端席,有翼其臨。

此言学易之法,亦是朱子本人学易的心得体会

於卦於爻,如筮斯得。假彼象辭,為我儀則。 卦象和爻象都由卜筮而得,借卜筮所得之辞来完善我的君子之道,这是通常儒家对待《易传》的态度,即以儒家的义理来阐释易之道,用易理行儒学之教化

字從其訓,句逆其情。事因其理,意適其平。

易所占得的结果,顺之则有,逆之则反

曰否曰臧,如目斯見。曰止曰行,如足斯踐。

是好是坏,要依据你所看到的去判断;前进还是停止,只要看着脚下的路就能明白

毋寬以略,毋密以窮。毋固而可,毋必而通。

道不可行至极致,极盛必衰,极坚易摧;通达自然,顺理而行才是正道

平易從容,自表而裏。及其貫之,萬事一理。

平易近人,从容不惊,内外一致,万事万物的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理定既實,事來尚虛。用應始有,體該本無。

这里有朱子形而上思想的体现,注重抽象之用理,而轻实际之事体

稽實待虛,存體應用。執古禦今,由靜制動。

已难以感知又确实存在的大道至理来预测事物发展的方向,以不变之理测变化之世事,足见易理之深

潔靜精微,是之謂易。體之在我,動有常吉。

简洁纯粹,细致入微就是指易理了,通晓了易理,并能应用它,便能在常常收获吉祥

在昔程氏,繼周紹孔。奧旨宏綱,星陳極拱。

从程颐到孔夫子,《周易》中深奥的旨意与宏伟纲领,已然被清晰的罗列,可见说易之书卷帙浩繁 惟斯未啟,以俟後人。小子狂簡,敢述而申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