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孝亲杯全国首届文学作品大赛入围大展【408号刘峰】

 中国作家图书馆 2021-10-22

··

评奖参考作品+专题人气

(本刊所发作品均为作者投稿作品。投稿即代表作者授权编辑部对应删减、修改、编辑、发表等权利)

外婆家的记忆(组诗)
文/刘峰

外公
 
腰身佝偻 是我对外公的唯一记忆
或许是太久的缘故
记忆的打捞显得如此模糊
外公的样子已经没有样子
在妈妈的唠叨中 在耐心的倾听里
梳理出外公的形象
 
曾是国民党壮丁的外公
当了解放兵 参加了淮海战役
光荣地做了陈毅元帅的警卫员
无论是随时铺开的军用地图  还是
递上察看敌方阵地形势的望远镜
外公铺开了他扬鞭立马的戎马生涯
 
可以想象 纵横交错的壕沟
隐蔽的指挥所 还有
站得笔直的外公和外公机警的眼睛
陈老总的黑色皮衣 墨色眼镜
包括上衣口袋的派克钢笔
伫立成一幅油画 在那个忘记了寒冷的严冬
 
妈妈泛黄的记忆
捧出了外公和刘伯承元帅的合影
合影中淡淡的微笑
绽放的是血与火铸就的激情
粟裕大将的果敢坚毅
给外公记忆板上 刻下深深的印痕
马鸣声,喊杀声,响彻在耳畔
那种豪迈 冲撞外公厚厚的胸膛
特具诗人气质的陈元帅 也一定
非常喜爱这个籍贯江西的老俵
 
听说外公的伤疤有七处
七处伤疤的故事无处搜寻
渡江战役 解放南京 解放杭州 解放上海 进军大西南
最后农垦大西北 这些长满英雄气概的奖章
安放在妈妈的回忆里
妈妈说不清外公一枚枚奖章的故事
但是 说的清外公退伍回家的宁静
 
倔强的外公
告别了给予他光荣与梦想的绿色军营
告别了维吾尔老乡的热情
告别了大西北刚刚生长的繁荣
毅然决然 一头扎进
豫东南平原的家乡
 
一个老兵 放下绿色的包裹
擓起老粪筐
扛起旧铁锨 学着庄稼人的模样
用心倾听 庄稼拔节的声音
陶醉在 乡村泥土的芬芳
收获工分的季节
开始 品尝贫瘠的味道
 
经历了天灾人祸的土地 无法
满足一个家庭的温饱
忍饥挨饿的外公 依然
忘记身上阴雨天带来的伤痛
忘记功劳簿缀饰的荣耀
全心守护 生他养他的村庄
守护爹娘的口粮 守护子女的成长
守护 一片内心的安详
直到归于村东头那块隆起的土岗
 
 
外婆
 
外公的走 直接趴下了一个家庭
三个尚未成年的舅舅 失去了最重要的依靠
出门不久的母亲成了家庭的主要外援
外公成了悲怆的风景
 
外婆的腰身是挺拔的
犹如白杨的树干 任凭凄雨冷风的侵蚀
顶天立地 嗷嗷待哺的幼儿
在她的余温中 野草般生长
红薯成了整个锅台的主角儿
红薯片 红薯馍 红薯秧 红薯汤
红薯的强大 耀眼到迸发出生命之光
 
外婆的工分 换不来丰腴的红薯
土地 填不饱舅舅们肠胃的饥饿
二舅偷刨地里的红薯
被集体批斗的吼叫声 惊跑
舅舅们蜷缩在一张土床上
连土床的芦苇席也蜷缩成一片凄凉
墙边枝桠遒劲的红枣树
  颗颗大枣 变成生存的口粮
 
妈妈的记账簿很长
一笔笔数字帮外婆完成了抚养
泡在外婆眼泪中成长的舅舅们
不知不觉开始成家立业
外婆干涩的眼睛里 蓦地
拥有了 一丝光亮
拥有了 祖孙满堂
 

表哥
 
体会童年时期的亲情 表哥
就是我全部的天空
推铁圈 逮鱼 凫水游泳
编织花环 拾籽 踢毽子 跳绳
包括写不出来名字的儿时游戏
都成了我随时找他玩耍的冲动
他就像一本游戏大全
眼睛一眨 新游戏应运而生
 
外婆家的夜空很亮
影子很长 表哥的调皮也很出名
有趣的想法 总是
让我跟着他的屁股后面追踪
黑白无常 飞毛腿这样的故事
给我的眼神布满惊恐
不知为何 童年的好奇心
被表哥撩拨的浓浓
 
长大了 当了爸爸的表哥依然年轻
换亲和早婚的现象 农村盛行
成了家的表哥反差很大
沉默寡言成了他的别称
庭院到处是农具
犁子和耙聆听他的心声
庄稼把式他很在行
延续千年的农耕文化在表哥身上传承
 
早就当上爷爷的表哥
厚厚的背长成了弯弯的弓
看不见调皮的双眸 凝固在
黝黑的脸庞上 总算是
在儿时的回忆中 绽放
些许笑容
 

  刘峰,笔名金戈,男,中共党员,本科毕业,中国曲艺家协会会员,河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驻马店市曲艺家协会副主席,新蔡县曲艺家协会主席。《青年文学家》杂志社理事会理事,常年从事曲艺、诗歌、散文等创作,发表作品数十篇(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