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增强孩子的沟通能力呢

 上海家庭教育 2021-10-22

启蒙阶段,孩子的交际圈是有限的。基本上,围绕家长,以及亲朋好友等。在这个时候,是锻炼孩子交际的好时候。因为,此时的孩子,容易听话,教起来也容易,表现很乖巧可爱。学习是非常专注,认真起来谁都不能干扰。小孩子在一起玩,是很讲诚信的。有时候,甚至会忘记吃饭。妈妈时常交代“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接陌生人的东西”,局限在家庭教育的范围中,父母怎么能不抓住机会呢。等孩子走到校园,跟更多人一起学习;相互交流的时候,就缺乏经验和方法。有时候,想表达却表达不出来;有事没有办法及时解决,家长怎么能不焦急呢。

培养孩子沟通能力,也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你好,谢谢,对不起,不客气”。从什么角度,跟不同的小朋友,在什么场合下,都是在事上练不出来的。单纯记忆方法,是不够用的。就像学习课本上的内容,掌握技能有什么用;不能放在事上练,孩子就会觉得“无事可做”。家长催他干什么,就会感到这个过程,是枯燥无味的。沟通是为了能深层次了解,让孩子的想法,表达出来;家长才能完成沟通。

很多时候,孩子做得不对,马上就纠正。让孩子无从下嘴,怎么好好跟家长说话呢。其实,孩子的想法,原本是好的。想得到家长的亲近和关爱。家长有严格的一面,更要有温暖的一面。这样就会让孩子了解,在沟通中保持理智。不必因为对他一直好,就没有原则的服从;对他很严格,就什么都反对。

如果亲子沟通不畅,孩子就有自己的想法,而不知道该怎么分享。家长问一句,孩子就答一句;不问就不答,这让家长很被动。原因是,在培养孩子表达能力的时候;家长让孩子被动,而不能正确培养其主动性。没有自己的看法,一味跟随别人;当问到自己的时候,就借用别人,或道听途说。这样呢,学习中表现不了自己的想法。只能跟着老师,讲什么就记什么,记什么就学什么。学什么,就做什么,不学的就不做。过于个性,不容易听家长的;没有个性,家长更担忧。在表达中,就可以培养出来。建立自己的目标,坚定不移地完成。当遇到事情,该孩子做主的,就锻炼他去做主;不该做主的,让孩子请教或寻求帮助。

怎么样让孩子有话可说呢,如果没什么话说,见了面会比较尴尬。这是家长需要教会的,并不是遇到了,就要找点事。没事的时候,也能交流情感,交换需求。对父母是有感恩的,对小朋友是有爱心的。如此,就有很多可以沟通的。学习上,沟通上比较少,是开始疏远的表现。此时,也是培养孩子自主能力,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时候。否则,孩子没自主力,又疏远了家长;容易随波逐流,而不听家长的劝告,表现为任性而没主见。沟通中,以孩子的想法,为自己的想法。就不会产生矛盾,相反,会倾听家长的想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