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也谈“小班化”

 7ez45efr 2021-10-22

两所学校,几个亮点

今年,“小班化”教学的似乎变得很热门,培训、讲座、课堂观摩、比赛比比皆是,单是这个学期,我就参加了一项为期三天的培训,两场为期一天的专题讲座与报告会,几堂小班化课例观摩。

说到“小班化”,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人数少,老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了解学生,观照学生。小班化也分两种,一类是试点小班化,一类是自然小班化。相比于前者,自然小班化学校面临的困难似乎更大,优质生源的流失,留守儿童的增多,师资力量的薄弱等等,都给如今农村学校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今年10月份,我去了丽水景宁的两所农村学校参观学习,这是两所小而美的的精致型农村窗口学校,一个年级只有一个班,全校也就百来号学生,且都是留守儿童,但是这两所学校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根植乡土,全面个性,幸福成长。

比如大均乡校,这所处在景区里的学校,全校仅84名学生,葫芦丝是它的特色课程,每个孩子都会吹葫芦丝,路过学校书记办公室,里面也传来阵阵曲声。葫芦丝是学校的特色课程,那这里的孩子们就是“葫芦娃”,他们还特别制定了“七彩葫芦娃评价系统”,全校开展,逐级晋升。每个学期还有“葫芦丝考级”,特别表彰优秀的葫芦娃。

我们参观的梧桐小学也是如此,口琴是他们的特色课程,教学楼的墙壁上醒目地写着“口琴好声音”五个大字。校园里还有一个畲药园,每个班的孩子都相应地种植着属于自己班的植物。

因为是农村学校,在生源流失严重的情况下,就面临着转型,挖掘本土特色,打造学校品牌,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或多或少地掌握一项技能,从而“蓬荜生辉”。

一个比赛,一场观摩

当然,虽然学生数量少,但是老师的工作量并没有因此减轻,有很多时候,相比大班教学的常规课,一堂真正意义上的小班化课堂教学,背后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分层作业、不同的评价标准、相对应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关注每一个,发展每一个,这些对于老师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

学校里刚提出“小班化”这个理念时,实施起来确实很困难,从最开始的座位小班化入手,就已经让老师们头疼不已。小组合作模式的课桌摆放,方便了部分学生在课堂上的窃窃私语,同时长时间的侧身而坐也让部分孩子感到不那么方便。由于对“小班化”概念的不了解,老师们的教学方式在刚开始也并没有发生改变。

这周一我参加了小班化教学比赛,在不断的磨课过程中,才比之前更加了解了一些小班化课堂教学的理念。每一次比赛都是一场锻炼,不断地上公开课对我们来说提升是最快的。在这次的教学中,我的课题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经过导师的指点,我以“感动中国”为框架,串联起整堂课,课堂设计相比以前是有了新意,我从中又知道了一些课堂教学的小方法,也算是有所收获。

当然,在我的这堂课中,“小班化教学”体现的并不明显,这也是我一直疑惑的地方,好在这周五又在雁荡五小观摩了两堂我认为的真正意义上的小班化课堂教学。

施老师执教五年级的《钓鱼的启示》,他们有一个让我感到惊喜的“四色教学”——四色预习单。四色学习单、四色探究单、四色作业单。每个小组四个同学,每个同学根据能力的不同分配到不同的颜色,完成相对应的颜色的学习任务,将分层教学落实到底。

比如在一个教学环节中,老师让孩子们思考:钓到鱼后,我和父亲各有什么表现?圈出关键词。想一想,我的心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按照平常的教学,此时孩子们按照自己的速度默读课文中,自己找出相关语句,然后举手发言,往往有一小部分学生会游离于课堂之外,当一个课堂的旁观者。而在施老师的课堂中,采用了“四色探究单”来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

红:圈出父亲表现的五个关键词。

黄:圈出我表现的五个关键词。

蓝:圈出我和父亲的,并做好记录。

绿:组织讨论并汇报。

每一位学生根据能力的不同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真的是很好地做到了“人人参与,有所提升”。每当进行课堂讨论环节时,孩子们就全体起立,讨论完毕后一起鼓掌坐下,整齐有序。这才是真正的小班化课堂吧。

每一次听课都是一场学习。

真正的小班化

但是说到小班化,学校里再小的小班化,也是一个老师对着十几二十个孩子。其实,真正的小班化在家庭。

家庭中,父母和孩子是1对1,甚至几对1的比例。家长最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完全可以根据孩子的特点去因材施教。

但有的父母,却不愿承担起自己教育孩子的责任和义务,而是把孩子送进所谓的好的学校,把培养孩子的希望全部寄托在学校,寄托在老师身上?就算短期见效,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又要经历多少学校和老师呢?

孩子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等等在家庭中完全可以很好地实施,未必都要去报各种的班才能学到。各种技能其实都是小道,真正的大道是无为法,是父母做好自己,言传身教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