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真难——读《问题学生诊疗手册》

 7ez45efr 2021-10-22

这几天在读《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时,脑海里总会不断地跳出几个名字,他们不自觉地就和书中的内容对应上去。于我而言,一本书若是能给我在当下带来一点启发,一点思考,即使后来书中的内容在脑海中也所剩无几,就没有浪费时间,就有了阅读的意义。

这本书中有几个观点值得我一读再读:

一、问题生不等同于有问题的学生

王晓春老师将问题生主要分成了五大类:行为习惯型、厌学型、心理型、品德型、“好学生”型。总的来说,行为习惯型问题生的特点是“懒”,厌学型问题生的特点是“怠”,心理型问题生的特点是“怪”,品德型问题生的特点是“坏”,“好学生”型问题生的特点是“骇”。

班级里这么多学生,基本上能对号入座。想转化这些问题生,需要老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磨合,但很多时候,往往事倍功半。其实学生或多或少也知道班级里谁是“问题生”,每次出状况,班里同学们也会来个“先行诊断”,告诉我又是谁没有做好,大概是什么原因他们也能讲个一二来。但孩子就是孩子,即使知道谁是“问题生”,也会不由自主地去和他们玩耍。

二、问题生教育在教师工作中的位置

在学校的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着教师精力分配不合理的现象,这既是教育低效率的表现,也是教育低效率的一个原因。

1.教师用在管理方面(比如应付各种评比)的精力反而多余用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精力。

2.即使在教学方面,教师的主要精力也常常并非用在真正提高备课水平和讲课艺术上,而是用在了“教学管理”方面,比如催逼作业、制造应试气氛、分数排队等等。

3.教师面对一个班的学生,本该把注意力的重点放到多数人身上,然而许多教师实际上是把重点放到问题生身上了,因为他们害怕“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结果满脑子都是“老鼠屎”,忽视了“那锅汤”。

4.老师面对问题生,常常想都不想,上手就管,碰了钉子也不琢磨是怎么回事,只会继续喝学生较劲,给家长打电话。这就正好把主要精力放到次要方面了。

问题生只是教师工作对象的一小部分,对问题生教育绝不是越重视越好,教师也不该被问题生牵着鼻子走,花费过多的精力。从问题生的分类和严重程度来看,有些问题已经不是教师一人之力能够解决的了,尤其是品德和心理型问题生。

改变一个人的价值观和心理很难,正如书中所言,教师应该以“稳住大局”,“维持得住”“消极防守”等策略为主,不要对学生甚至于对自己期望值过高,容易造成“失败感”和“反效果”。

三、遇到问题,多种假设

每一种学生行为的背后都蕴含着很多原因。例如学生无法完成作业,作者将不做作业分成了成绩不错的和成绩不如人意的两种情况。成绩不如人意中很多是障碍太多,而障碍太多种也分为态度问题和能力问题。态度问题我们可以进行说教,可以惩罚,但是能力问题我们则不能给予批评与职责,要认真观察和询问。每一个个案的背后,可能都暗含着无数种缘由。对于教师而言,做是非判断是很容易的,一般不需要专业能力。而真正的专业人员,应该是调查分析,从而真正去帮助学生怎么克服问题或减弱问题严重程度。

四、不搞“态度挂帅”, 先问“为什么”,再问“怎么办”

作者王晓春老师在处理“顶撞老师”的事件上,告诉大家,不要抓住学生一时气愤下的不当言语和不礼貌态度不放,而是要重点关注事实,理清事实,就事论事,让学生“心服口服”。遇到学生的捣蛋事件,不要马上气打一处来,顶着“老师”的威严和光环就以大欺小。学生的态度不好,背后的事实才是需要我们冷静去核对的重点,克服了背后的困难,学生才会“心悦诚服”。

案例:

前段时间,班里的小宇同学在午自习时间里一直在做小动作,不断地翻弄着他新买的《皮皮鲁》,丝毫没有要写作业的迹象,课桌周围都是他随手扔掉的垃圾。我批评他几句之后,又没收了他的一整套《皮皮鲁》。这时候,小宇爆发了,就开始一个劲儿地撕作业纸,他不断地从课桌抽屉里掏出一大堆他随意放置的试卷和作业本,不顾我和同学们的劝阻,自顾自地撕啊扔啊,拿作业本出气。

我当时非常生气,我一度觉得小宇这是在表达对我的不满,他此时完全听不进我的任何话语,只顾自己踢桌子、撕书。其他同学顿时也被他的反常行为惊呆了,整个午自习期间安安静静,没有人敢出声。

整个午自习,没有人去搭理小宇,我在批评无果后,也就放任他不断地拿自己的本子出气。终于在下午一点钟时,小宇基本上冷静下来了,在其他同学去上音乐课时,我对小宇说了几句话,他也理我了。这时候叫他去打扫自己弄脏的地时,他也乖乖地去做了。打扫完毕后,又默默坐在位置上补作业。

后来在和小宇的妈妈交流后发现,小宇撕书的表现,更多是他前期委屈、压抑情绪的一种发泄,我拿走他的书恰好是一个导火线。后来深入了解到,班里很多同学总是趁机捉弄小宇,笑话他,很多同学不愿意和他多接触小宇在班里有点被孤立,加上他父母离异,常年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很多事情得不到解决,很多情绪无法发泄,压抑了太久,终于爆发了。这次的撕书,也间接让他有了一点情绪上的舒缓,加上妈妈电话里的安抚,后面几天小宇也不再闹腾了。

现在的小宇表现时好时坏,昨天用黑色马克笔写试卷,校对作业也不听,今天又立马带了铅笔和卷笔刀,提前完成了我布置的作业。教育,真难。

教育是润物无声、文火慢炖的过程,没有哪一种教育方式可以立竿见影,都是需要时间的。教育问题学生,需要的不仅仅是爱心和耐心,更重要的是智慧。遇到问题要先问“为什么”,再问“怎么办”,进而对症下药。用有效的方法和策略指导教育教学工作,让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