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手记(25):只能感受

 语默无常钟洪蕊 2021-10-22

教师,是一个对人的成长负责任的职业。除了直面学生,还要应付来自单位、家长和社会的眼光。正如柴静在《看见》中的描述“年轻时,总意识到镜头在盯着自己,必须夸张行为,取悦谁,来完成任务。到了我这个年龄,已经知道有些人承受的东西是他人无力改变也无法体会的。唯一能做的是在得到别人的允许后,陪伴于此。跟你一起,试图感受你的感受。'陪伴’也在传达一种无能为力。对不起,没办法,只能感受。

我也试图借用陪伴和感受的思路,以获得思想的自由。但是“一个人进入另一个人心灵的过程是一个可怕的过程…可怕就在于…思想本身是不安的。它拒绝接受已经形成的定见,他需要从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出发去认识人,这本身就意味着动荡、不安、危险,还有进步…你原来思想上可能有一个拐杖,但是你不得不把它抛掉”(柴静:采访是一场抵达) 

胡适先生说,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在获得自由之前,还是要容忍指手画脚的冲动,容忍思想流动的不安。这种时候,自然要拿一些微末的成功,去鼓励安慰自己,在感受和陪伴的路上继续前行。

H是从其他老师那里转来的学生,听说厌学情绪严重。跟他交流的过程中,初步看到了他厌学的原因。说是五年级的时候,因为老师比较凶,英语就落下来了。如果能学,他还是会尽量学的。他肯如此,那就说明问题不是很大。所以不再指望给他做初一的辅导,在保证他肯学的基础上,先去补齐他小学落下的内容。

正式转过来,也是第二次课,他的配合度很高。学完了六年级上册的122个单词,而且在松鼠AI的教学系统评定了等级,并进行了相应的学习。学习用时和正确率都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后面的情况不清楚,但他在学习的时候会发出“真得很不错”之类的感叹,就说明“如果能学,还是会尽量学的”不是空头支票。后面的成就感,可以慢慢兑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