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欧洲荒诞的禁欲主义:夫妇生下7个孩子,却连对方肚脐都没见过

 茂林之家 2021-10-22

看到文章的标题,相信不少人都会嗤之以鼻,大骂作者是“标题党”。众所周知,夫妻关系是人类社会最亲密的关系之一,双方的身体在对方的眼中自然也不再是“秘密”,更何况已经生育了7个孩子的老夫老妻呢?

但是我要告诉你,这件事绝不是空穴来风。1958年11月,约瑟夫·托马齐·迪·兰佩杜萨的一部小说《豹》在意大利引起轰动,它讲述的是19世纪60年代,在意大利统一革命的浪潮中,一个古老贵族家庭的命运抉择。小说一出版就风靡全国,一年内重印了18次。

欧洲荒诞的禁欲主义:夫妇生下7个孩子,却连对方肚脐都没见过

虽然小说经过了一定的艺术加工,或许有些夸大其词,但是我们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反映真实的社会现状,才有可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让万千书迷趋之若鹜。

小说主要描写的是萨利纳亲王家族的生活,亲王的原型是巴勒莫地区豪门托马西家族中喜好数学和天文学的朱利奥四世。小说开篇写道:加里波第的红衫军远征意大利西西里地区,一名士兵在战斗中身负重伤,误打误撞来到亲王的庄园,亲王一家原本安静的生活从此被打破。

萨利纳亲王是旧时代的高贵代表,受中世纪天主教“禁欲主义”影响极深。亲王夫妇虽然育有7个子女,却真的没有见过对方的肚脐眼,双方只是作为对方的生育工具而存在,除了裸露“必要”的部位用于繁衍后代之外,夫妻之间始终相敬如宾,不做任何其他亲密的举动。

“禁欲主义”起源于“柏拉图的爱情”

中世纪天主教的禁欲主义起源于古希腊、罗马的哲学。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肉体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它阻碍人们获取智慧,只有摆脱肉体的束缚之后,人们才能看到真理的光明。”这便是我们常说的“柏拉图爱情”。

欧洲荒诞的禁欲主义:夫妇生下7个孩子,却连对方肚脐都没见过

罗马时代的斯多葛也认为:

“肉欲的存在使得人成为其自身的囚犯。如果想要真正的自由,就必须憎恨肉体并鄙视一切快乐”。

这两种观点,再加上基督教《圣经》中亚当与夏娃的堕落和部分罗马法中有关“禁欲”的规定,便逐渐形成了西欧禁欲主义的宗教哲学基础。

早期基督教的圣父奥古斯丁给婚姻规定了三层目的:生殖、忠诚及圣礼。但他宣称已婚夫妇发生性行为要把握好度,只要能满足生儿育女的需要就可以了,不应为了追求快感而发生性行为。另外,他还是精神婚姻的构建者之一,认为婚姻不一定要建立在男女性爱的基础上,而是可以建立在一个人的心中,精神婚姻是值得尊重的行为。

罗马天主教教父圣哲罗姆的观点则更为激进,他认为性即使在婚姻内部,本质上也是一种罪恶。他鄙视性快感,认为那是不洁的、令人作呕的、低级下流的和极端堕落的。这种思想在教会越来越根深蒂固,直到15世纪,他的观点已经被教会的权威人士广泛接受。

天主教神学家阿奎那坚持这一观点:女性天生性欲就比男性强,但是她们满足性欲所要付出的代价要比男性小得多。所以丈夫必须时不时转移妻子的欲望,丈夫应该对妻子有绝对的控制权。这个观点对中世纪后期“夫权统治”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天主教给欧洲的世俗婚姻涂上了浓厚的“禁欲主义”色彩,圣奥古斯丁认为:

“虽然生殖对于基督教人口的繁衍来说最具实际意义,但就宗教的重要性而言,圣礼才是上帝赐给人们的礼物”。

欧洲荒诞的禁欲主义:夫妇生下7个孩子,却连对方肚脐都没见过

他说的圣礼就包括婚礼,等于将男女结合上升到神学高度。于是,教会便顺理成章地控制了整个社会的婚姻与家庭。从此之后,基督徒的婚姻从订婚到完婚都少不了教会参与,教会开始对世俗婚姻进行全面管制。

在神学家们看来,婚姻只要达到为上帝繁殖基督教人口的目的就够了,任何超过这个目的的行为和想法,都是“罪过”!从十二世纪开始,几乎所有的婚礼仪式都要在教堂举行,并且基督教还规定,凡是已婚者除非一方死亡,否则不得随意离婚或再婚。

总体来说,中世纪基督教的婚姻观带有严重的禁欲主义、独身主义和精神婚姻倾向,节制性欲和贬低婚姻的观念在欧洲民众中逐渐形成。人们的一言一行都要遵守基督教教义,他们将自己的全部奉献给了宗教,而自己只能生活在一个缺乏灵性和快乐,只有恐惧和严肃的宗教世界里。

文艺复兴大变革 “禁欲主义”有改观

但是我们要知道,性是人的本欲,是很难压抑和控制的,时间一长,有些人总要想方设法寻求刺激,寻找快乐的源泉。他们会怎么做呢?

当然是在外寻找“情妇”或者“情夫”了,家里那位决不能多碰,否则就是破坏了“禁欲”的教义。但是宗教只管婚姻,不管婚外情,只要能够维持表面婚姻的和谐稳定,业余时间做什么就没人过问了。这就导致中世纪欧洲一种非常可笑的婚姻模式:夫妻在家相敬如宾,一出了家门就如狼似虎,看似“禁欲”的社会,其实更加的糜烂放荡。

欧洲荒诞的禁欲主义:夫妇生下7个孩子,却连对方肚脐都没见过

宗教改革家们意识到,不能让人们继续“痛苦”下去,得通过教义让人们自动自觉地感悟上帝赋予人类的幸福才行啊。唯有如此,宗教才能得以长期延续。

14世纪以来,文艺复兴运动勃然兴起,在意大利大部分地区,全新开放的贸易体制和个人才智的充分发挥带来了金钱与财富的巨大增长,这为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提供了普遍的物质基础。

俗话说得好,饱暖思淫欲。有了钱以后,人们对性的欲望开始空前膨胀,中世纪的禁欲主义受到严重挑战。人们开始将自己视为单独的个体,把他们的观念、欲望看成与生俱来的东西加以接受,从此意大利人迎来了一个性感与肉欲的时代。

在文艺复兴时期,性对教会生活和世俗生活的冲击巨大,文艺复兴运动强调个人价值,于是有人提出:性能够无限制地加以追求和享受。但天主教会此时对婚姻的约束力依然强大,从而导致了新旧两种性观念强烈的冲突和碰撞。

小说《豹》最终被改编成同名电影,里面有一个经典的桥段:萨利那亲王虽然跟妻子总是不苟言笑,甚至过分地守着“禁欲”的道德标准,却可以跟年轻的安琪莉卡亲密接触,同跳一曲华尔兹之舞。这标志着一些守旧派其实更愿意接受新世界的某些理念。

妇女运动的兴起同样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一抹亮色,女人们靠她们的智慧、品德与勇敢,以及男人对她们内在外在美的欣赏,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妇女解放。女权学者认为她们同男人一样,是被上帝创造出来的,同样享有经济独立的权利和性的权利。

欧洲荒诞的禁欲主义:夫妇生下7个孩子,却连对方肚脐都没见过

这是欧洲的一场“妇女解放运动”,女人们终于认清了自己的价值,开始为自己争取应有的权利。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妇女是最活跃、最具影响力和创造力的。她们改变了此前完全由男人主宰的世界,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女人的性自由。

梅毒大流行让“禁欲主义”收复失地

文艺复兴时期是一个颠覆的时代,破坏重建的时代,但是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比如民间的性解放运动就造成了梅毒在欧洲的大流行,很多人因此失去生命。

1495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利安一世颁布诏书,宣布梅毒是上帝对人类罪恶的惩罚。对性病的恐慌,逐渐转化为对疾病传播途径和异性的厌恶与惧怕。

就这样,“禁欲模式”重新收复失地,天主教的禁欲色彩更加浓重,越来越多的信徒开始自发戒色,并且坚定地站在“不婚主义”的立场上。

与中世纪的教会相比,此时对性自由的限制不是通过制定新的限制条款,而是更为严格地执行有关淫乱与统建的旧有禁令。这种观念的转变之所以能够被广泛接受,梅毒大流行正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欧洲荒诞的禁欲主义:夫妇生下7个孩子,却连对方肚脐都没见过

即便如此,受限于当时糟糕的医疗条件,梅毒流行的趋势也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面对纵欲可能产生的可怕后果,人们对婚外性行为深恶痛绝。受此影响,人们也开始了对婚内性生活的节制和对一切享乐的排斥。这么看来,欧洲人实在是太爱走极端了,不是“禁欲”就是“纵欲”,根本不懂什么叫“中庸之道”。

宗教改革家勇于普及推广正确的婚姻观念

眼见世俗中的男女好不容易实现了性解放,可是马上又要回到解放前,那些有良知的人们终于站了出来。16世纪初,宗教改革运动爆发,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婚姻问题。为了让新教思想生根发芽,一些宗教改革家和新教徒们开始通过婚姻实践来论证他们内心的真理。

威登堡教士和宗教改革派领袖路德认为,按照《圣经》的基本原则和基督经历,“禁欲主义”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行不通的,必须做出改变。敢于挑战旧观念的他打破了之前教士不能娶妻的教义,1525年,在四位证婚人在场的情况下,42岁路德与25岁的卡塔琳娜结婚。

路德结婚的事情立即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反对他的天主教徒说:“如果这个修道士结婚,魔鬼和世人都要笑话他。”同时他们期待这名受天谴的修士和修女可耻的结合会“生下反基督”的孩子,认为他们注定会受到上帝的惩罚。

然而事实证明,路德和卡塔琳娜的婚姻非常成功,也无比幸福。卡塔琳娜是一个称职的家庭主妇,每日相夫教子,操持家务。路德体弱多病,卡塔琳娜也没有任何怨言,日夜守候在丈夫身边。路德经常说:

“有人因为我结婚的事看轻我,只有我清楚我这么做天使会高兴,魔鬼会因此痛苦,是上帝把凯蒂(卡塔琳娜的爱称)赐给我的。”

欧洲荒诞的禁欲主义:夫妇生下7个孩子,却连对方肚脐都没见过

之后数年,路德和卡塔琳娜的6个孩子相继降生。当妻子怀孕的时候,路德总是抓住机会对其他教士说:“我的凯蒂正在履行创世纪第一章第二十八条的内容(神赐福给他们,又对他们说,要生养众多,遍满地面,治理这地;也要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和地上各样行动的活物。)你们一定也想结婚了吧,因为这是上帝给我们的自然权利。”路德的家庭开创了教徒结婚的先河,也由此成为了后来宗教改革家和全世界新教徒夫妇的榜样。

“禁欲主义”扼杀人类生命本能

1887年,德国哲学家尼采在《论道德的谱系》一书中深刻批判基督教的“禁欲思想”。尼采认为,基督教的禁欲主义思想是一种颓废的有害理想,以禁欲主义思想为代表的基督教道德对整个社会都带来不同程度的腐蚀,致使整个社会风气变得不健康。

尼采又认为,以“禁欲主义”为代表的形而上学思想中理性主义过度泛滥,严重地限制和扼杀了人类的生命本能,使人变成了理性的奴隶,失去了本真的情感,没有了激情和冲动,也扼杀了人的创造性。

古语有云:“食色,性也。”性是人的原始欲望之一,也是人类能够繁衍至今,不断壮大其族群的原生动力。我们要正确、理性地看待它,既不要视性为洪水猛兽,谈性色变,也不能放纵欲望,害人害己。

我们在如今的一些影视作品中能够看出西方人对“性”相对比较开放的态度,也许两人只是在旅途中看对了眼,就可以共度一夜春宵,然后各回各家,再无瓜葛。性对西方人来说,更像是家常便饭,也许这就是他们曾经被“禁欲主义”压抑太久的后果吧。

欧洲荒诞的禁欲主义:夫妇生下7个孩子,却连对方肚脐都没见过

洁身自好 享受“性”福

回看中国,性的问题从来没有受到过来自宗教的压迫,佛教虽然把色戒列为佛门戒律,但那也仅仅是对正经皈依的和尚有效,对普罗大众并没有类似“禁欲”这种过分的要求。而道家虽然避世修行,但也是可以结婚生子的。

东方文化含蓄内敛,对于性这种非常隐私的话题自然比较避讳,但是我们却从来没有受到过“禁欲主义”思潮的压迫。对于每个人来说,男欢女爱并不羞耻,但应注意洁身自好,唯有这样,才能真正体会到性的快乐与甜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