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255篇 同人现代语言解读伤寒系列(15)

 同人王皓宇 2021-12-24

皮肤是人体散热的“终端”,人体的内热从体内脏腑向外“一层层”外散。如果得了太阳病,导致人体皮肤散热失常,则内热很容易积蓄在皮下组织。皮下组织在有形层面由腹膜、胸膜等组织构成,在无形层面承担着水液在皮下的流动和传递的热的作用。在传统的中医术语称作“少阳为枢”,相对于“太阳为开”和“阳明为合”。
多余的内热积蓄在“少阳”会导致皮下组织的水流异常,少阳失常也会导致人体肠胃功能失调。由于少阳所在的“位置”在皮下,所以用发汗的方法无法消除内热,用泻下的方法也无法直接消除。少阳功能失常对治的方法就是我们比较熟悉的“小柴胡汤”。
96.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人参三两、半夏半升、炙甘草、生姜各三两,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若胸中烦而不呕者,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一枚;若渴,去半夏、加人参合成四两半,栝楼根四两;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三两;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四两;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四两;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三两,温覆微汗欲;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半升,干姜二两。

柴胡有“疏导”少阳和清除少阳“气分”热邪的效果,黄芩可以祛除从少阳进入厥阴的热。仲景的组方里经常有“截断”的含义,少阳在气分的热很容易进入厥阴血分。内热积蓄在少阳很容易破坏肠胃正常的升降机制,半夏起到降逆的作用。条辩中讲的“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等全都是内热破坏少阳运行的症状。(点击链接小柴胡汤)
后面的加减是一些变化。栝楼实可以祛胸中的痰饮,人参和天花粉可以补充人体上缴的津液和水分,芍药可以改善胃部的静脉曲张。牡蛎可以软坚化结,柔软胸胁两侧的痰饮和郁结。茯苓有通利三焦,加强利尿,改善身体蓄水的情况。如果同时兼有“表证”,可以用桂枝解表散热。咳嗽反应了内热郁结在中焦体内不得释放,仲景通常用温暖中焦的方式进行改善,通常用干姜加五味子的组合。
97. 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当人体气血不足的时候,皮肤的毛孔开合就没有力气,外邪很容易入侵到体内皮下的少阳组织。出现往来寒热的少阳证。从解剖学上看,少阳胆“镶嵌”在肝脏下面,很容易连接痛引到胁下。胆囊释放胆汁起到消化吸收食物,可以间接引导食物向下在小肠中吸收,如果吸收不好,很容易呕吐。这时依然用小柴胡汤来“疏导”和“调和”少阳。
如果内热积蓄导致“渴”,是内热传递到阳明的表现特征。

98. 得病六七日,脉迟浮弱,恶风寒,手足温。医二三下之,不能食,而胁下满痛,面目及身黄,颈项强,小便难者,与柴胡汤,后必下重。本渴饮水而呕吐者,柴胡汤不中与也,食谷者哕。
“脉迟浮弱、恶风寒”反应了身体虚,但“手足温”反应了身体只是虚弱到了脾胃,还没有出现心肾虚(心肾属于少阴系统,心肾是运行血液产生热量的核心脏器,心肾虚会出现手脚凉)。医生如果错误的使用的下法会导致脾胃进一步被虚弱,脾胃通过运行人体的津液促进消化吸收。如果脾胃被削弱,身体的气血流动就会变缓,“身体黄、小便难”都是水流变缓积湿的结果,人体依靠气血流动产生热量和动能,气血流动变慢就会出现脖子僵硬。脖子是少阳经经过的地方,所以就非常敏感。(例如生活中脖子吹到冷风就会出现脖子疼或者僵硬,用中医的视角看,是寒抑制了气血的正常流动)。柴胡汤是祛少阳热的,而这时的身体症状是脾胃虚寒,如果继续服用柴胡汤就会加重身体不舒服的症状。
“后必下重”是指腹泻完后还继续想拉。人体五脏六腑和肠道实际上是依靠水分和热量来维持其“弹性”机能的,腹泻导致肠道和脏腑失水,也会导致能量减弱和功能减弱。肠胃失水和热量损失就会出现“后重”。
口渴而且喝水呕吐,是内热积蓄在胃肠道不易下降的缘故,柴胡汤定位的是“少阳”,而非阳明。
99.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身热是少阳调解功能失调导致,人体皮下组织是水液流动的重要场所(肥胖体质皮下很容易积水),水液在少阳的正常流动也起到了散热的作用。后面的“颈项强、胁下满”都是反应了津液在少阳流动失调的特征。手足温是排除法,说明了不是以太阴、少阴虚为主的虚寒证。
100. 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建中汤方:桂枝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上六位,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呕家不可用建中汤,以甜故也。(点击链接查看小建中汤)
用中医的简单视角来看,人体脏腑中的津液、水分和血液以及正常流动就是人体的抵抗力,以及实现人体生理功能的基础物质。“阳脉涩、阴脉弦”反应了病人身体肠胃平时不好,不能吸收足量的津液和水分进入血液。后面的腹中痛也证明了这一点。

碰到这种的情况的时候,身体没有足够的力量和津液去抵抗外邪,得先用小建中汤来增强肠胃和加强吸收。小建中汤在桂枝汤的基础上把芍药增加了一倍,将桂枝汤解表的力量内收改为加强胃肠道的循环,同时,饴糖有保留津液的效果。
现代人认为糖是个“坏东西”,其实,天然的糖是产生热量最好的来源,而身体和生命就是在热量的支持下工作的。
经常呕吐的人通常是肠胃循环不好容易积湿积浊的人。如果喝了甜的东西就更容易滞留水分和痰饮。
101. 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汤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人体的少阳经过的区域范围很大,不同人的体质不同,三焦水液流动失常可能会引发很多症状。所以说“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只要具备柴胡汤的辩证特征,就可以使用。柴胡汤使用后,人体的三焦水液流动恢复正常的过程可能会出现热量的恢复而“蒸蒸而振”,如果汗出,证明人体内少阳和太阳都恢复趋于正常运行。
102. 伤寒二三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
心中经常感到心悸,实际上是肠胃消化不好,不能足量供应心脏津血的缘故。“烦”,实际上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情况。人体的津液是通过肠胃吸收后再供应到全身和皮肤。
所谓“虚人伤寒先建中”,身体虚弱容易感冒的人通常是肠胃吸收不好,不足以供应脏腑和皮肤的结果。
在南方地带,由于出汗特别多,身体通常偏虚,感冒经常会遇到通过小建中汤“先里后表”的原则和逻辑。
实际上,小建中汤可以广泛的使用到儿童肠胃不好容易感冒、胃口差、个子发育缓慢、皮肤气血流通差导致西医所说的“疤痕体质”等等。
另外,小建中汤对于肠胃不好的人,还有很好的增肥效果和提升气血水平的功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