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系列文章用通俗易懂的现代科学语言解读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的内涵,帮助读者建立系统的中医思维,不同层次的人都有所收获及心得。为把道理讲清楚,每篇文字都会较长,适合慢慢品味。 备注:《黄帝内经系列》以及慢性病系列暂未出版,目前同人正在原创中;本系列(讲伤寒)是同人在给学员讲授伤寒论基础上整理的内容,与此前《迈入中医之门》《深入浅出讲伤寒》有关联,但更侧重伤寒论原文讲述。 仲景在《伤寒论》中特别讲到了身体5种的失水情况。从中医的角度看,身体失水以及水的运转流动失常是可怕的。第一种失水情况是腹泻,第二种是过量出汗,第三种是小便过多,第四种是上文提到的不正确的火烤或者火疗,第五种是呕吐导致。 120. 太阳病,当恶寒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数者,以医吐之过也。一二日吐之者,腹中饥,口不能食;三四日吐之者,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以医吐之所致也,此为小逆。 这一句也用了倒装句。催吐的方法也是汉代常用的方法。关上脉指的是肝和胃的脉,食物进入胃以后,通过肝的“虹吸”作用进行吸收到血液循环。如果吐了,胃和肝的津液和血液就会流失,出现关上脉细数。人体皮肤的气血循环依靠肠胃供应,肠胃气血供应变差,就很容易出虚汗。 呕吐还会导致肠胃的气血循环变差,人体的胃口也会变差。如果呕吐严重,肠胃就容易产生虚热,但是又消化不良,出现“朝食暮吐”。 文中的“一两日”,“三四日”是虚指,想表达的是病情的长短。 121. 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 人体皮肤通过散热,还可以起到“泄压”的作用。如果风寒关闭收缩人体的毛孔,内热积蓄在身体就会导致身体的“压力”上升,胃肠道食物水分就会向上导致恶心呕吐,这也是我们在感冒当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呕吐导致津液流失,皮肤不能正常地散去的热就会转移到体内,加上津液流失导致的内热,人体就会感觉到烦热。 122. 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吐也。 “脉数”反应了血脉中有热,身体有热的时候应该可以吃。但吃下去会吐出来。继续采用了倒装句的说法,原因是发汗到了身体虚。 一般说来,脉跳得快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内热从身体内出不去导致;第二种情况是心脏的一种代偿反应,心脏是在其他脏腑的协同下产生热量和动力,如果其他脏腑协同不足(譬如被吓到的时候心脏也会砰砰乱跳),或者血液流失,这种情况下,心脏会通过加速跳动来补偿身体的不足,这种情况称作“虚热”,是身体虚的缘故。吐会导致身体津液血液流失,令心脏加速跳动,肠胃血液损失,反而会变冷,所以不能吃。 123. 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心下温温欲吐,而胸中痛,大便反溏,腹微满,郁郁微烦。先此时自极吐下者,与调胃承气汤。若不尔者,不可与。但欲呕,胸中痛,微溏者,此非柴胡汤证,以呕故知极吐下也。调胃承气汤。 这一句继续用了倒装句。太阳病的“病位”在皮肤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如果错误地使用了严重的吐法,会导致人体津液的流失出现轻微腹泻和烦闷,内热就会进入体内。调胃承气汤是一个补充肠胃津液的方子。“胸中痛”和柴胡汤有接近之处,仲景强调,这是因为吐导致。 124. 太阳病六七日,表证仍在,脉微而沉,反不结胸,其人发狂者,以热在下焦,少腹当鞕满,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阳随经,瘀热在里故也,抵挡汤主之 水蛭(熬)、虻虫各三十个(去翅足,熬),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酒洗)。上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风寒闭表导致人体内热散热失常,内热也很可能进入体表的血液循环(与病人的体质有关系,一般说来血液总量匮乏的人,或者女性在月经期间更容易导致内热入血)。内热入血就会导致人精神亢奋,出现所谓的“发狂”。由于人体的表面的太阳经连接着膀胱,如果内热造成淤血,很容易在小腹部的膀胱淤堵形成血块。如果淤血能依靠人体自身的循环排出来,病就会好。如果不能,则使用抵挡汤活血排淤。 抵挡汤中的水蛭和虻虫都是力量很强的吸血动物,可以通过“吸收”污血改善血液循环,桃仁作为辅助活血的药物,大黄可以泄除血中的瘀热。 组方中大黄用了酒洗,酒的气味可以帮助药性更容易入血,体现了组方祛淤血的特点。 相比桃核承气汤,抵挡汤的力量更强。 125. 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鞕,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谛也,抵挡汤主之。 这是仲景一贯的表达方式,在124条描述了抵挡汤的机理后,125条再进行一次归纳和强调。 从西医角度看,排尿过程中会把胆红素一起排出,因此正常小便呈淡黄色。如果排尿不畅血液中就会积攒胆红素而令身体变黄。如果小便不利,通常是小便不畅导致的黄色。人体血液中有淤血,淤血形成的内热会导致发狂。 这一条,是仲景区别强调淤血内结膀胱和小便不利蓄水的差别。 126. 伤寒有热,少腹满,应小便不利,今反利者,为有血也。当下之,不可余药,宜抵挡丸。 水蛭二十个(熬)、虻虫各三十个(去翅足,熬),桃仁二十个(去皮尖),大黄三两。 上四味,捣分四丸,以水一升,煮一丸,取七合,服之。晬时当下血,若不下者,更服。 小便通利与否是用来判断究竟是血淤膀胱还是膀胱蓄水的重要差别。如果少腹满,但是小便通利,说明不是膀胱蓄水,而是淤血。 与抵挡汤比起来,抵挡丸的作用要“缓”,起到“慢慢”活血化瘀的作用。服用之后,要观察24小时,给药物在身体“融化”淤血留一定的时间。如果不下血,可以继续再服。 127. 太阳病,小便利者,以饮水多,必心下悸;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 得了太阳病以后,人体背部的足太阳膀胱经水的流动的功能被削弱。实际上,人体正是依靠体内的水液运行到体表,依靠体表的水液流动来维持和发散人体的热量。如果体表水液的流动出现异常,人体的水液很容易通过膀胱流失掉。这时会出现所谓的“小便利”并伴随着口渴,但实际上人体水液的流通是差的和弱的。这时如果饮水过多,则会导致水积在肠胃感到心悸。仲景经常强调,人体对水的运作能力差的时候,要“少少与之”,即通过慢慢喝热水的方式,给身体水液流通恢复创造条件,不能让身体的负担和压力太大。如果超过了身体运行水的能力,就会出现身体蓄水。 反过来,如果小便不通畅,则会感觉到水堵在身体内不舒服的感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