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会逐字稿系列 | 探秘表达性艺术治疗

 新用户756710A1 2021-10-22

人的内心是复杂且深邃的,传统的心理治疗很多是谈话式的治疗,从意识层面入手,或是改变认知,或是改变行为,会有疗效但也有许多局限,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心理治疗的基础上,融合了许多艺术表达的手段,创造出不同的载体,以让咨询师得以支持来访者进入更神秘的潜意识,从潜意识的层面入手开展工作,取得的疗效的确比传统的谈话治疗要好许多。

三位表达性艺术治疗的老师,从三种不同的载体角度分享各自在治疗工作中的经验和启发,干货满满。

正文:

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各位心理学同仁,直播间的各位小伙伴们,大家好!

这里是第14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暨应用心理学高峰论坛的现场,本场圆桌论坛的主题是“表达性艺术治疗”。

今天邀请到的嘉宾有江苏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所长、绘画投射分析专家刘伟老师,国家心理咨询师、培训师、贵州大学名誉教授杨立春教授,瑞典工商管理硕士、江苏大学应用心理学研究所绘画投射测验分析师刘一格老师。

接下来把时间交给今天的嘉宾主持——刘伟老师。

刘伟教授:

图片

各位同仁,各位专家,各位心理学爱好者,大家下午好!

成功之道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心理学家大会介绍了很多种心理学技术,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经有400多种心理学技术,在社会上比较流行的也不下100种,今天这个论坛的主题是“表达性艺术治疗”,我们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用那么多心理咨询技术?

我跟大家分享过“评估是唯一的,而治疗是多元的”,当人的心理出现问题的时候,比如情绪低落、焦虑、烦恼,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人是因为认知偏差,有的人是因为童年经历,有的人可能是行为习惯的问题,或者处事方式的差异。

换句话说,同样的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很复杂的,而不同的心理疗法只对某一个心理特质有作用,比如认知疗法只改变认知,无法作用于情绪;比如行为疗法只改变行为,对其他东西没有作用。

所以我们会发现,在心理咨询和治疗里,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我个人比较推崇现在的整合疗法。

心理咨询其实既是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很多专家在开展多年心理咨询以后总结出一个经验,即“心理咨询师的水平和魅力在于他能够找到适合来访者的咨询方法,而不是自己喜欢的方法”,这是非常重要的。

其实寻找到适合来访者的方法是挺困难的,正是因为每个来访者或者说每一个人在有心理问题的时候,背后的原因都是不一样的,所以从咨询和治疗的角度来看,很多心理专家就在不断地发现和创造新的疗法,包括现在后现代的很多方法,积极心理学、叙事疗法、短程焦点疗法等,都是从不同的视角来帮助来访者,或者说启动来访者的心理动力。

因此,表达性艺术治疗也是顺应时代的潮流,开发出来的更有效、更适合某一类人群的方法,当然任何一种方法都有优势,也都有不足,都是心理学家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认识和发现的。

其实,我们早期做团体治疗,很多人也跟我学过团体治疗,我的治疗理念就是整合疗法,把多种方法整合起来,扬长避短,来产生1+1大于2的效应。当今个体心理咨询早已发展到这个阶段,在心理咨询中单纯采用某一流派的方法已经比较少了。

来访者第一次访谈的时候,可能我用的是认知疗法,三次以后我发现需要用精神分析疗法。心理咨询师在面对来访者的时候,整合多种咨询方法已经是趋势了。

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心理咨询师一般来说都会学习许多心理咨询技术,掌握多种干预手段。没有一个咨询师是拿到咨询师执照就可以真的做好咨询的。拿到执照只能说有了职业资格,参加了入门级的心理咨询师培训。但没有实践经验和专业咨询技术学习,包括基本的访谈。

所以,心理咨询的市场开拓者们发现,要提高心理咨询师的专业能力,仅仅靠心理咨询师入门级培训是不够的。要帮助他们学习其他的心理咨询技术,比如催眠、心理剧、绘画、焦点、叙事、音乐、舞蹈,诸如此类。

国内的心理咨询师资格培训,偏重理论,缺乏实践,传授咨询技术少,更缺乏督导。通过这样培训出的心理咨询师,当面对来访者的时候,常常会感到束手无策。因为,在心理咨询中运用某种技术往往没有效果,但又不会其他的心理咨询技术。

今天的论坛是比较特殊的,是成功之道第一次探讨表达性艺术治疗。论坛有三位专家,都会从自己的专业和擅长来分享,什么是艺术治疗?什么是表达性艺术治疗?

对于心理咨询专业的人来说,艺术治疗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很多人不太了解。艺术与心理咨询似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艺术治疗包含了音乐治疗、绘画治疗、舞蹈治疗、戏剧治疗、诗歌治疗、心理剧治疗等。艺术治疗已经发展很多年了,但是,心理咨询师用艺术作为治疗方法的人并不多。 

我认为有几个原因:

第一,艺术治疗普及率不够,知道的人较少;

第二,掌握艺术治疗方法的心理咨询师太少,很多心理咨询师只是了解这个概念,并没有学习掌握技术,咨询中不能运用。

第三,掌握的心理咨询技术有限。任何一种心理咨询方法,如果只是单一使用,都会有适应性问题,即使学得再好,即使是某一个派别的顶级专家,也不能用一种方法解决所有问题。

艺术治疗作为心理咨询的一大类方法,也是种类更繁多、包罗万象。为了提高艺术治疗的效果,艺术治疗的大师们也开始改革,创立一种疗法叫“表达性艺术治疗”。

其实,艺术治疗本身就是关于表达。表达性艺术治疗和艺术治疗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呢?表达性艺术治疗就是将多种艺术治疗的方法进行整合,换句话说,表达性艺术治疗是整合性艺术治疗,即不是单一的艺术治疗。

这样的改革虽然提高了艺术治疗的效果。但从心理咨询的角度来看,我们认为:表达性艺术治疗仍然存在不足,即整合技术的有限性。因为,表达性艺术治疗只在艺术治疗内整合。我们做的表达性艺术治疗主要是绘画治疗。这种绘画治疗是一种整合性心理治疗方法,它除了整合了一些艺术治疗本身以外,还整合了叙事疗法、积极心理学疗法、系统排列等。这种整合超越了西方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概念。 

那为什么要做表达性艺术治疗呢?

中国的心理学尽管是从西方那里学来的,但近十几年,中国的心理学与中国的科技发展一样,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实现了弯道超车。中国的心理学发展,有以下几方面原因。首先是社会需求的增长。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快速变革。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社会体制不完善,给人带来许多困惑;市场竞争加剧,优胜劣汰,人们压力增大,心理问题也随之增多。

世界经济学家研究,一个国家GDP的增长率如果超过6%,这个国家人们的压力就会大。世界经济 GDP理想增长率是2%-3%,这样的增长率,资源耗竭不大,人也不会太累。西方国家GDP的增长率都低于3%,相对来说,人们的心理压力不大。所以,我们常常说的“亚洲人 busy,欧洲人easy,非洲人lazy”,其实,这与GDP增长率有重大关系。

2019年,中国GDP才开始降下来,今年疫情期前,我国的GDP增长率为6.1%,以前都是8%-10%。经济高速增长,人就会特别忙;每天忙碌,缺乏休闲,当然压力大了;压力大了,当然焦虑、烦恼就多了。同时由于社会快速变革、价值观和婚姻带来巨大变化,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完善,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有了差距就有了压力和不快乐。

此外,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心理学发展和医学发展其实都跟战争有关系。美国的心理学为什么会有发展?因为战争会有伤员和死人;伤员战争结束后会有心理问题,死人的亲人也会有很多心理问题。总之,社会变革或快速变化,就会带来很多心理问题。当前中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中国当下正在全面赶超西方发达国家,与此同时,中国人的心理也经受着考验和压力。这种压力恰恰是我们这些心理工作者的机会和市场。

目前,中国从事心理咨询或心理工作的人越来越多。虽然2018年我国取消了心理咨询师证,但这并没有影响心理行业的发展。反而,心理咨询的从业者和培训者意识到,应该更加规范和提高自己专业水准。

目前,中国心理咨询市场对各种心理咨询技术包容和接纳、学习和本土化的发展,推动了中国心理学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发展;此外,国家也开始倡导要建立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党和国家层面已经意识到要通过心理健康服务来提升人民心理健康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我觉得中国心理学的春天快到了。

下面请杨老师分享她对于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探索和思考。

杨立春教授:

图片

表达性艺术治疗,在心理剧里叫做“行动表达技术”。

我从2003年开始跟随罗恩社会剧、约瑟夫·莫雷诺的音乐心理剧,跟随了长达7年,更多的是在做自我成长。

心理剧其实来源于雅克布·莫雷诺1925年在美国创建了一个即兴的、表达式的行动表达技术。

当时莫雷诺与弗洛伊德的一段对话很有意思,当时弗洛伊德53岁,雅克布·莫雷诺才23岁,弗洛伊德问他,“小伙子,你在做什么?”

莫雷诺说,“您在家里分析别人的梦,而我在大街上、在车间、在码头,我让人们去实现他们的梦,去表达他们的想法。”

心理剧就是那个时候开始在美国诞生了。1931年,心理剧在监狱犯人改造上取得了成功;随后在社工界、精神科和社区得到更多应用。心理剧对轻度精神病患者是特别有效的。心理剧要求扮演者去突破、去表达,把恐惧演出来,把情绪演出来。不会听到咨询师说:“在这里你是安全的,你不会犯错”等带有标签的语言,这样案主觉得非常安全。

我们的右脑会存储创伤,往往在咨询过程当中,咨询师给来访者从认知角度去梳理,来访者会觉得听懂了也明白了,可是出去之后,问题还是存在。因为,认知只能作用左脑,不能作用右脑。心理剧中的情绪表达,可以作用右脑,很好的处理创伤和情绪问题。很多时候,在心理剧里,扮演者不需要去说,只要去体验就好了。

怎么去实现这种体验呢?比如今天我们这样的一个团体,我不知道你们会给我什么样的剧本。在心理剧里,剧本常常是当下的,每一个案主在当下把他心理的故事呈现出来。有一句话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天都是自己生命的导演,在心理剧里导演就是治疗师。

心理剧是由5个元素构成的:主角、配角、导演、观众、舞台。

今天在座的都是观众,同时也都是演员。你们也可能成为我的心理剧团体里的替代者或者代表人物。心理剧是贴着主角的真实生命在进行的,所有的事件都是当下发生的,围着主角走,讲的是主角本人的生命故事,他的困顿、他的忧伤、他的无助。

在大学里,更多的是校园情景剧,情景剧是事先有编辑好的剧本。如在大学里,每年新生入学时就会编写室友风波。一个宿舍里会有的各种冲突,如何去化解冲突,还有职场、恋爱主题,通过舞台的艺术情境,除了心理学的艺术以外,还有灯光、舞台、画外音、音乐,整个场景的烘托会更加直观,让所有台上、台下的人都会被共性的话题而连接,是一个真实、立体的呈现,主要起到科普的教育作用。

我曾作为心理剧作品的评委,在高校看到过很多情景剧的作品。艺术学院学生演绎的心理剧更加有艺术的效果,但我们在评审时更注重学生的原创,哪怕没有很多的艺术元素,没有太多戏剧的部分,只要他们的作品是原创的,就能表达他们真实的情感,足以让我们理解到他们的内心世界。

目前,中国的大学在用校园心理剧来进行学生的心理辅导,这样的形式非常适合开展班级团体辅导。校园心理剧可以是情景剧,或者螺旋心理剧。国外心理剧专家认为:人一生的职业有一个螺旋上升,每一个色彩都有不同的象征意义,比如咖啡色代表经验,红色代表重生。

在汶川大地震时,我用螺旋心理剧作为一种支持方式。对于哀伤的人群,用螺旋心理剧的支持性的方式,帮对方把痛苦说出来。对于哀伤人群的心理援助,如果只是不断地去询问他们的痛苦,会给哀伤者带来二次、三次的创伤。当时,在国内的电视、报纸等媒体上能见到“无论你在哪里,我都要找到你”的标语,也能见到汶川大地震的很多场景视频,其实,这会造成二次创伤,国外则要求14岁以下儿童禁止看到这场景。

在心理剧里,艺术表达有三个舞台,即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

表达本身也是潜意识压抑意识化的过程。当你走向这个舞台的时候,我将和你一起用表演的方式去探索你的生命故事。此时,我觉得真正的心理学是要走向人们真实生活的,要符合中国人的思想、教育理念、背景、习俗,也包括民风、民俗,这样才是真的能帮到他们。

例如在汶川大地震中,有个老太太家里死掉了17个亲人,唯一的小孙女活下来了。有位领导对我说:“杨老师,你一定要去帮助她走出来,因为她还有一个孙女活下来了。”我坐在这位老人的旁边,很小心地安抚这位老人,她的小孙女也在旁边摆弄着东西。我给这位老人递上一杯水,然后跟她说,“我很悲伤,我很想念我的家人,我非常想念他们”,她点点头,眼泪开始流出来。接着,我又说:“我活下来了,我的孙女也活下来了,我在看我的孙女,我想我能为我的孙女做点什么?”这时候老太太的眼睛开始转向了她的孙女。在那一刻,我感觉到我的干预成功了。因为,此时不是我让这位老人活下来,是她自己要活下来。

作为一个心理工作者,当你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的时候,技术就显得不那么重要,爱才是最重要的。

今年的疫情,很感谢我的伙伴们这么信任我,在不到一天的时间,有国内27个省的代表,还有美国、香港、澳门和阿联酋的伙伴都开通了心理热线,请我用本土心理剧帮助那些需要心理支持的人。我以爱的陪伴支持他们。生命无常、事事无常,我们只能勇敢地去面对生命,让自己生命绽放。正所谓去面对、去看清、去放下、去前行,才能自在。

此外,在艺术表达过程中,音乐也是一个很好的媒介。我在本土心理剧中,会用不同的音乐让他们去感受。如毛泽东时代的歌曲、80年代的李谷一的歌曲、2000年刀郎的歌曲。每一段时期、不同年龄的人会被不同音乐温暖着,同时也会被不同的音乐激励着,从而帮助他们面对现在的一些困扰。

心理剧的开始是需要暖身的,其实就是破冰。

在心理剧中,每一个角色的扮演者可能是不认识的,所以就需要暖身,建立足够的安全感。只有让人们觉得在这里自己是安全的,心灵才能开放,内心才能去接纳。在心理剧表演中,成员会有移情,也会有防御,也会有反移情。作为一个团体领导者可能会被卷入,有一定的风险。当团体领导者被卷入的时,心理剧是导演不下去的,且会让成员遭受心理创伤。所以,国外要求心理剧的领导者成长5-10年。作为心理剧领导者自己成长好了,不要急着去导演心理剧。做好自己才能在处理更深层的心理问题时,不会被案主卷入。

比如我今天在大会上谈到的李安平博士,他是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的记者,北大的心理学博士。他的一次信任,让我开始成为在田间跳芭蕾舞的第一人。我突破了所有的局限,在现场没有话筒、没有任何道具的情况下,在一个小学教室里开展心理剧治疗。

我记得,那次有70多个人,还有来自台湾、香港的伙伴,满满一屋子人。当时我的情绪是很愤怒的,愤怒来源于开展心理剧治疗的条件。当时主办方询问我开展心理剧治疗需要什么条件,我说要地毯、要音响等,主办方说全部都有,让我放心,但当我到现场时傻眼了。一个小学教室,只有一个电风扇,在我很愤怒的那一刻,我开始觉察自己,为什么有愤怒?为什么有那么多条件、那么多要求?当我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我跟自己说:“好,我一定今天要和他们用生命来演绎这场不同寻常,也是从来没做过的心理剧。” 

根据心理剧的要求,一般需要有30人,还有最少三个助教。当时,只有李安平博士一个人做我的助手,其实他不懂心理剧。但是在指导心理剧过程中,他给我带来很大的挑战是:他自己的问题突然呈现了。他在中央电视台采访毒贩的时,曾经有过被追杀的经历。当时,小师妹在他的后面,且是在7步之外。其实小师妹完全是能逃过生死的。可是在那生死一刻,他的师妹冲上前来,挡住了那发子弹,死在他的怀里,那个事件导致了他的重度抑郁症。他从人民大学毕业后,进入中央电视台,随后又考上北大心理学博士。他以为读完心理博士就可以完成自己的哀伤处理。但是他发现所学的许多心理学知识与心理成长不是一回事,是有差距的。

此时,我决定要突破自己,进入了李博士的整个生命,去做了他和师妹的完整告别。在死亡告别的环节,当时有7个人倒在地上,纷纷都有死亡冲击和哀伤没有完成。所以,在那一刻我又用螺旋心理剧的方式,让他们共同来到这样一个生命课题,共同完成他们的哀伤。

刘伟教授:

在杨老师刚才描述的过程中,我注意现场很多人被她的能量所打动。

其实传统的心理治疗被称为talking therapy谈话疗法,人往往没有体验,疗愈的效果并不好。而在心理剧当中,自发地把扮演者和观众带进场景,让人们被触动、被感动,甚至心灵被感动地流泪。这是“用生命去影响生命”的过程,这也是我佩服杨老师的地方。

接下来请刘一格老师分享他的曼陀罗艺术治疗。

刘一格老师: 

图片

大家下午好,分享曼陀罗之前,也想借这个机会给大家梳理一下,因为在国内,很多人对艺术治疗或者表达性艺术治疗的来龙去脉,以及其背后的意义是不了解的,艺术治疗对大家来说是比较陌生的。

其实在美国,艺术治疗也才刚刚成立51周年,在美国推动艺术治疗发展有两个非常重要的人物,第一个是Naumburg南姆伯格,于1930年开始把艺术治疗推动起来。紧接着1940年,Kramer卡尔玛的加入,这两个人推动了整个美国艺术治疗的进展。

南姆伯格的理念偏向于不管是心理剧也好,绘画或是舞蹈也好,他强调最后完成的作品。比如我们画曼陀罗,最后曼陀罗呈现出来的是什么样子。无论自己的解读也好,或者治疗师帮你解读也好,都需要能够找到作品的意义。

卡尔玛强调的是参与艺术治疗的过程,不追求结果。比如说在心理剧里表达自我,或者绘画的过程,一般我们做画是半个小时或者45分钟。在这个过程里,观察绘画者的情感是怎么表达和流露的。

后来我们做了整合,称为“表达性艺术治疗”。到1980年,才慢慢开始浮现出来,一方面是技术的整合,比如在绘画的时候,不仅仅是绘画,还可以听一些让自己放松的音乐。

还有一种整合,是过程和结果的整合。认为艺术治疗等于艺术加作品,先是一个创作的过程,最后还有一个作品,是双重整合。

很多人在绘画治疗时,包括在绘画曼陀罗疗愈时,也总是希望咨询能给予评估和解读,其实这些人的观点是受到了人格测试和罗夏墨迹测试的影响。因为墨迹测试就是看图,包括后面发展的绘画投射,无论树木画、雨中人或者房树人,都对人都有一些影响。认为绘画疗愈会跟测评联系起来,但其实曼陀罗疗愈的过程是自己绘画的过程。如果涉及到解读,大部分的心理咨询师更倾向于让来访者画完以后自己去解读。

我自己平常也会画一些曼陀罗,像疫情期间,其实我自己也有些焦虑,也有压力,也想通过曼陀罗绘画疗愈方式,把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记得,先是在2月份创作了一些曼陀罗。3月份有一天早上,刚起来的时候,我看到外面天气非常好,感觉到万物复苏,当时脑海中浮现了一些画面,有蝴蝶,有一些跟绿色植物相关的画面,我就把它们用曼陀罗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

画完以后,我自己在解读那幅画的时发现:在绘画的时候,可能没有那么明确想表达什么,但是当画完以后,我觉得其实就是想表达万物复苏,春天来了,希望病毒早点退去,疫情早点结束,给我们带来希望的春天的感觉。

所以,当绘画曼陀罗的时候,不要急于去解读曼陀罗,而是要去感受整个过程。此外,我在疫情期间也接了一个个案。来访者是一个去年12月份被诊断出中度抑郁症的大学生,医生给他开了药,让他在家吃药治疗。疫情期间他的病情爆发,会突然暴躁起来,或者突然情绪失控,但又不方便出去开药,他通过朋友找到我。我建议他试试画曼陀罗,我跟他制定了连续画21天的计划。

我收到他第一幅画的时,看到黑颜色面积占比特别大,说到对于颜色的解读,不能很片面地说黑色就不好,因为黑色也有高贵、高雅的意义,比如银行的黑卡就是需要存款额度到达一定程度才能拿到的,是高贵的象征。

每一个颜色的背后都有它正面的意义,也有反面的意义,不能以主观去解读。因为知道他当时的状况非常不好,所以理解他涂的黑色是负面的情绪,包括从结构性曼陀罗的角度来看,他在填涂一些小的形状时,颜色全都涂到外面了,也说明他内心很难集中注意力。

他也和我分享,在填涂的过程中,他的脑海中总是浮现被追杀的场景,慢慢通过21天的曼陀罗填涂,突然有一天他传给我图的时候,我发现他竟然开始用一些涂色的技巧,比如这里淡一点,那里明亮一点,看得出他开始享受这个过程了,能够感觉到他内心的变化,过了一段时间他自己把药也停了,他自己慢慢在这个过程中去感受,然后跟我交流,自己慢慢实现了整合,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曼陀罗就是整合”

其实刚刚杨老师也讲到,心理剧的表达是让人感觉到有一种安全感,其实曼陀罗也是一样,在一个圆当中开始自由地表达,自由地填涂,它也是一个能量磁场,进入这个场域以后,会感觉到特别安心,不会被打扰。

刘伟教授:

心理治疗是怎么产生疗效的?最基本的原理是宣泄和领悟。也可能与人脑海中的某种主导意识有关。有时,过去的过创伤不敢回忆和面对,杨老师的心理剧是让你再次体验,不是和你讲道理,把内在的痛苦在体验时释放和宣泄掉。在这个宣泄过程中,你的心情慢慢愉悦了。

其实,曼陀罗绘画疗愈是一种修炼过程,曼陀罗绘画是一种载体。在曼陀罗绘画的过程中,受到图像的启发,可以实现自我整合。假如每时每刻都是以曼陀罗这种心情来对待生活,或者用心理剧引发的快乐情感对待生活,人的心理问题就能减少。关键是我们选择什么样的疗愈载体达到这种状态。

虽然心理剧和曼陀罗绘画两种疗愈载体不一样,但是能够引领来访者到达的心理状态却是相近的。音乐也是一种载体,还有其他载体。在学习心理咨询技术的时候,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喜欢哪一种咨询技术,都是在实践过程中,慢慢发现自己的偏好。当然,从提高心理咨询的效果来看,掌握的咨询技术越多越好。但实际上,你总是会对某一种技术更加偏爱。

首先要接受这个疗法,比如像曼陀罗绘画疗愈。来访者一定要深入参与到活动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参与以后才有感受,才有体验。

杨立春教授: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互动。我邀请三位愿意上台的老师。大家看到有这些色彩的丝巾,此时此刻,你最想选择哪一个色彩?选好自己的彩色丝巾后,做一个雕塑。让我们看到,比如雕塑是表达力量还是表达难受?把现在的状态面向大家呈现出来,生动一点。

图片

我教大家一个很重要的方法:在企业中做企业员工培训和执行力的上下沟通时,可以用社会测量的光谱测量方法,就能测出团队的问题,每个人离核心的距离,他是怎么想的?他是否愿意靠近leader?还是要远离一点?

这时候就能够掌握他对目前的组织架构或者团体成员的心理距离,了解他的感受是什么。

有人说,“我站在这里能看到全部,我能感受到大家,能够进出都自由。”我们会发现这个人是比较照顾别人的。

有人说,“我觉得站在这里更舒服一些,这里比较安全,我不想太靠近,因为这些人都很陌生。”这样就可以掌握这位成员在团队中是没有安全感的,在团队当中要进一步对他暖身。

在团体心理咨询当中,这个方法都是非常好用的。

我再教大家一个技巧:在家庭治疗当中,我们会用雕塑来呈现夫妻吵架,比如夫妻两个人互相指着,一个孩子跪下来捂上耳朵,就这个雕塑大家看到了什么?看到了孩子的害怕和无助,这就是雕塑带给我们的价值,非常快速地震撼到所有的成员,无论讲多少道理,都不如在那一刻的呈现。

图片

刘伟教授:

刚刚杨老师做了一个展示,把心理剧、音乐,还有雕塑都结合起来,所以这个场域就被带动起来了。

我个人也非常喜欢团体,团体最大的好处是有体验,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个体咨询的时候有时会感到力不从心,比较难见到效果,到团体咨询中就有了效果。

下面我来分享绘画投射治疗,有人认为绘画治疗就是拿个笔随便涂鸦,其实这是最低层次的绘画治疗,对于儿童还是有效的,有一定的宣泄疗效。

绘画治疗中,比较神奇的就是曼陀罗疗法,就像刘一格老师说的,乱涂乱画不等于自发性地表达自己,就像畅所欲言地聊天并不等于精分中的自由联想一样。我们一定要找到一个载体,而且这个载体是自己觉得舒服的、有效果的。

曼陀罗疗愈背后的文化也好,自然界的宇宙万物规律也好,都说明它的疗效不仅仅是因为一个结构的圆,而且是一个祈祷的工具,是个人灵性成长的工具。曼陀罗背后的文化是很多元的,不管是在东方、在西方或者是在欧洲,很多东西都是通融的,都是一样的,圆象征圆满,花好月圆都是象征着美好的事物。

西方研究发现,涂鸦和填结构曼陀罗明显疗效不一样,香港已经把填涂结构曼陀罗作为癌症患者的治疗手段。

最近我们团队也在研究,有一个叫Reiki的能量疗法,像曼陀罗疗法一样有能量疗愈的作用,会产生一些传统的谈话治疗无法达到的效果,这些特殊疗法比较小众,但是会产生神奇的效果。

我认为能量疗法已经超越了我们的心理治疗,包括杨老师做的心理剧,有些疗效目前还不能完全解释清楚,但是确实是有效果的。

我们现在以绘画投射测验作为基础,又把其他的心理咨询方法整合进来,比如绘画投射叙事疗法。在寻找所谓“遗漏的生活片段”的时候,叙事疗法是以咨询师主观感受找的,而我们是用绘画投射测验,这种方法更为客观,咨询效果更好。

再比如积极心理咨询,如何找到来访者的积极品格或情绪?很多心理咨询师是无中生有的鼓励和表扬,来访者自身并没有这样的特征。然而,我们通过绘画投射就比较容易发现来访者自身真正的闪光点,此时给与积极的暗示和鼓励,咨询效果大大提高。

绘画投射还是个快速精分的工具,不需要用所谓自由联想或者梦的解析,很快就能把潜意识呈现出来。同样花50分钟咨询的时间,为什么不让它价值最大化?所以,在绘画投射咨询中,我们将多种咨询技术与绘画投射测验整合,创造出很多疗法,且结合地非常巧妙。

当然,我们创立的每一种新的疗法,都有一定的规范和程序,即所谓的咨询结构。这些咨询结构对初学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当然,当你熟练了,掌握得比较自如了,就可以不要结构了。就像练拳法一样,早期是有章法的,当成为高手后,章法就无形了。今后我们还会把更有效的一些咨询方法整合到绘画投射里,让咨询更好地产生疗效。

杨立春教授:

就着刘老师的分享,我来带大家继续体验,这样可能轻松一点。

把眼睛闭起来,做一个深呼吸,把呼吸放慢,吸气,呼气……

把压力送出去,把烦恼送出去,再次深呼吸,想象置身在一个绿色的大草原上,全身感到非常地放松……

再次深呼吸,想象头顶有一束光撒下来,照在你的全身,你就像一块蓄电池尽情吸收光……

再次深呼吸,想象吸气带给你最滋养的灵气,通过呼吸体内的细胞和每一条肌肉都得到充分的休息……

再一次深呼吸,请接下来跟随我的引领,想象你的面前站着一个自己,你看到那个自己穿的是什么?面容是怎样的?如果你走进他,你想对他说什么?

再一次深呼吸,想象你看见了你的内心,你的心是什么颜色的?它有多大?如果你和它对话,你想对它说什么?

再一次深呼吸,想象手上有一根项链,想象是想把它挂在你的胸前,还是脑袋上,还是任何地方,也可以想象挂在别人的怀里……

再一次深呼吸,你将睁开眼睛……

可以把刚刚的体验用绘画投射出来,回应到刘老师的最具有魅力的绘画艺术治疗。

刘一格老师:

前面提到南姆伯格和卡尔马,我想给大家说一下关于艺术治疗的定义。

首先艺术治疗是综合心理健康和人类服务的一门专业,它是由很多学科组成的一个专业,不管是个人也好,家庭也好,组织或者群体也好,通过参与艺术治疗的过程,可以是心理剧、绘画、音乐、舞蹈,参与这个过程时运用心理学的一些原理,再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综合起来所建立起的一个连接。

所以画曼陀罗绘画的时候,不仅仅是画所呈现的一个作品,背后有运用到心理学的原理,也有运用到平常生活的一些经验,因为艺术治疗也是在创作的过程中把你的思想、你的思维、你的情感和外界的经验或者外界的生活连接起来,一个是内在自我的情绪、情感、思想、认知,一个是外界的体验或者经验,将二者相连接就是艺术治疗。

所以艺术治疗是基于艺术创作的一个过程,不是20分钟画完就算了,包括在画曼陀罗的时候,首先我们要给自己半个小时是可以允许自己安静下来的,包括找到一个舒适的范围,或者找到一个舒适的音乐,首先让自己先放松下来,就像刚刚做的冥想一样,先调整到一个状态,然后把精力集中在不管是音乐也好、心理剧也好,还是画画也好,投入其中,然后开始进行创作。

整个过程可以体验到自己是放松的,可能一次的效果没那么明显,比如连续画两天,或者持续画,画完以后,包括我自己画完也有这种感觉,觉得心情是愉悦的,是开心的。

不管是来访者和咨询师建立关系,还是在一个群体里绘画,首先不要想画的好不好,或者有没有基础,因为绘画治疗或绘画疗愈首先默认的是没有任何绘画基础,包括像杨老师说的,不是演员才能去演心理剧,一个普通人不需要去学表演就可以演心理剧,绘画也是一样。

很多人发现画了曼陀罗以后,打开了自己的另一个天赋,以前没有尝试过画曼陀罗或者涂色,没想到自己可以做得这么好,或者颜色搭配得很好,或者没想到自己可以画得这么好,无意中就打开了自己的另一个天赋,所以我们不能拘泥于最后的结果,它是一个基于过程的治疗,以此改变一些行为,改变一些认知,从中获得一些愉悦的感觉,能让自己的生活和身心变得更健康。

刘伟教授:

此时此刻,其实我也在体验,我想到一个关键词叫“沉浸”,治疗怎么让它延伸?我经常会考虑这个问题。

比如音乐治疗如何延伸,我在家听音乐也可能有这样的状态,但有的时候比较困难,比如很多疗法,当和咨询师交谈的时候感觉蛮好的,好像回家就又不行了,假如一个人能够长时间沉浸在某种没有痛苦、比较愉悦的状态,这个方法一定会产生疗效。

这时候大脑就会形成一个兴奋灶,如果一个人天天痛苦,当然会得病,如果整天是在这种状态中沉浸着,很愉悦,心情非常舒畅、快乐,长时间沉浸在这种状态中,想得病都得不了。

所以,曼陀罗绘画疗愈,其实是一种高层次的心灵修炼,就像画唐卡一样,画到那种境界,就会产生疗愈效果,我把它称为“深层体验”。我们的意识好像感觉是漂浮的,有时候我们的灵魂跟身体好像是分开的。所以,生命的魅力是需要体验的,人静下来了,才能体验,才能思考,才能产生智慧,才能了解世界的规律。人定胜天,不是指人一定能战胜自然,而是指人安静、入静后,才能认知自然,这里的定是动词。

今天我们跟大家分享了各自的一些体验,什么是艺术治疗?什么是表达性艺术治疗?我们三位都分别介绍了各自在艺术治疗里是怎么开展工作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