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达到“天人合一”?通过这三个途径

 如水138 2021-10-24

一个人,如果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就能洞悉天地的玄机,明了事物的规律,就拥有了大智慧。达到这种境界以后,他顺着规律而行之,可立于不败之地,并有能力去解决那些未曾面对过的问题。

在这种境界中,心灵摆脱了环境和外物的束缚,洒脱而自由,超脱了各种情绪的干扰,淋漓尽致地发挥着自身的潜力。

“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孟子

“天地万物与人原是一体,其发窍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王阳明

由此看来,古代圣人都是以“求本心”为通向“天人合一”的方法,而具体的途径有以下三种:

01、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是说在日常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都首先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进入一个专注、宁静、高效的状态,达到以最客观的心态去认识事物的规律。

在这个做事和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也是锻炼自己心灵的过程,使自己的心灵摆脱各种杂念纷扰的状态,恢复到清净如水的本来状态,以领悟良知。

我们要做事,人活着不能不做事,通过做事磨练我们的心智。格物也就是正心,正心也就是诚意,诚意也就是致知。

比如一个人不孝顺父母,不能从父母那里去找原因,而是从他自己身上找原因,找到了自身的原因,然后按照自己良知的指导去做事,这才是格物致知的本意。

02、去欲存心

这里的“欲”不是指人的生命过程中所有正当的追求和需要,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不是“欲”,“欲”是指那些过份的、不切实际的欲望,比如一定要吃山珍海味,一定要住豪华别墅。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道德经》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

对外物的欲望消除得越多,我们的内心就越清净,自己的精神就会如野马般自由驰骋。很多人的一生,不是在愁中就是在病中,追其原因,就是对外物欲望过多,一直为外物所累,只有摆脱贪欲,我们的内心就会恬淡虚静,恢复到与天合一的面貌。

03、致良知

有人问阳明先生:“先生除了良知还能给我们讲什么?”

阳明先生说:“除了良知,还有什么?”

阳明先生的核心思想之一就是致良知,明悟了良知,心无私欲所蔽,与天地大自然融为一体,智慧自然现矣。

“致知,致吾心之良知与事事物物。”——王阳明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有良知,但是良知需要时间和经验的积累才能逐渐开悟,所以“致良知”是终生不可停的,在“事上磨”的大学问。

有良知的人,假如是医生,会致其治病救人的这份良知,必然会努力学习与医学相关的知识和实践技能,必然待病人犹如自己的亲人一般;有良知的人,假如从事国防技术研究,会致其报效祖国的这份良知,必然会努力学习相关科学技术,必然会对祖国尽其忠心;有良知的人,假如只是家庭主妇,也会致相夫教子侍奉父母公婆这份良知,也会努力学习家政,烹饪、理财、护理等知识技能,必然会以最温柔的姿态对待家人。

“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实乃千古真理!

中国文化最伟大的贡献,在于对天、人关系的研究,西方文化近几年近于衰落,而中国文化精神延绵千年不断,正是因为我们文化不违天,不违自然,这是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骄傲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