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鹳鱼石斧缸:为什么我们可以理解6000年前的古人?

 周原樵翁 2021-10-24

曹星原·中国美术50讲

2020-8-23
02 鹳鱼石斧缸:为什么我们可以理解6000年前的古人?
曹星原亲述

你好,我是曹星原。欢迎来到《中国美术50讲》。

从这一讲开始,我们正式进入课程的第一个板块。这个板块的题目叫做“此岸的彼岸”,分为六讲。什么叫“此岸的彼岸”呢?此岸,指的是我们所生活的世界,而彼岸,指的是在古人看来,人去世之后所去的一个未知的世界。

这单元出现的作品,都是比较早期的美术作品,最早的可以追溯到6000年前,最近的也是西汉时期。它们大多是考古发掘的结果,主要来自墓葬。

很多人一听上古美术就兴味索然,觉得这些艺术品跟后世的比起来可能不够精美,没意思。我相信,这一板块的作品一定能破除这样的想法。这六件作品,件件都很有意思。通过它们,我们看到了古代中国那遥远的、恢弘的、充满了生机的世界。

这些作品还使我们看到古代中国人对天地、生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观念。理解了这几件作品,你会发现,原来那些几千年前的东西,竟然一直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欣赏这些作品,一定会带给你很多奇妙的感受。

现在,我就带你进入课程的第一讲。

《礼记》里有一句话叫“事死如事生”,事就是从事的事。意思就是对待死去的人,就像对待活着的人一样。这个观念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呢?有人说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有人说是周代。但你恐怕想不到,类似的观念早在孔子的时代之前3000年左右就已经出现了。

这一点我们是怎么知道的呢?这一讲介绍的作品,恰恰可以帮助你理解这个问题。这就是1978年在著名的汝瓷产地——河南汝州发现的一件彩绘陶器,叫鹳鱼石斧缸。它距今约有6000年的历史了,是新石器时期发现的最早的陶器之一。

这件陶缸非常大,有47厘米高,上口直径有32厘米,底子的直径是19厘米,差不多是一个饮水机桶那么大。

缸上面画了三样东西,一只鹳鸟、一条鱼和一把石头做的斧子。鹳鸟,就是一种水鸟,长的有一点点像鹤,腿长,嘴也很长;鸟嘴里叼着一条鱼。这条鱼和鹳鸟画的都是侧影,就像是皮影戏那样。

关于这件远古的陶器,学者们历来有很多猜测。古陶瓷美术史学者杨维民先生在面对这个大缸的时候很惊讶地猜想:难道这代表了两个对立的部落,象征着战争?他猜测,鹳鸟代表一个部落,竖起来的石斧代表另外一个部落,他们可能都在争这条鱼。

还有,甲骨文的“王”字,画的其实是斧钺之形,斧和钺在古代是礼器,象征王者的权威。那么缸上的这把斧子,是不是也有这种象征含义呢?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猜测。

但我还有另一种解释。你可能会想,这么大一个缸,会拿来做什么呢?能盛水吗?不行,缸的底子还有一个洞呢。这就奇怪了,一个漏的缸,到底能拿来干嘛呢?

我认为这个缸很可能是埋葬死者的器具,也叫瓮棺,就是拿瓮缸当棺材。至于缸底子上那个洞,可能就是给灵魂进出而留的门。

在发现这个缸的地方,还找到了很多这类的缸。有些缸中遗留了人类的骨头。在仰韶文化里,这种现象很多见,但是像在汝州这样大量发现成年人的骨骸存放在大缸中,不多见。

古代人认为,在人去世的那一刹那,人的灵魂分成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魂,一个部分是魄。魂是轻飘的,冉冉飞到天空当中去了,而魄随着尸体留下来了。所以在安葬死者的时候留下这个小洞,是为了有一天魂从天而降,通过这个小洞与身体和魄相聚实现再生。

事死如事生,这个观念一直贯穿着中国墓葬习俗。我们给死去的人准备的东西,考虑到他在阴间,像我们在阳间一样,要吃要用,要休息,要睡觉,要出行等等等等。我们把现实生活当中所需要的一切都提供给死者。

说到这里,我就得为你讲讲我理解的缸上这幅画的意义了。

你看这把斧子,最值得注意的是,石斧上装了木头做的把柄,并且画面细致地绘制出了石斧和木柄是怎么用绳子捆绑在一起的。用机械制图的术语来说,这把斧头是用正投影的方式绘制的,最大化地把斧头的基本形象展示了出来。

其实,它解决了一个考古上的大难题。早在二十世纪上半叶,考古学家梁思永先生找到了几件石头打出来的石斧,但是没有斧柄。梁先生为此很纠结:虽然有了石斧,也知道上古人用石头打制成工具来使用。但是,古人知道把石头装上柄吗?如果有了木柄,他们用什么方式固定上去?这个鹳鱼石斧缸的出土,就清楚地给我们解答了这个上古的科技问题。

理解了这把斧子,再看旁边的鹳鸟和鱼,就产生了一个新的解释,那就是这个瓮棺上的画,清楚展现了鹳鸟怎么驯化,石斧怎么制作,意思就是给里面的人准备好武器、鹳鸟到彼岸世界去,以便他能够在那个世界继续收集食物、狩猎,来养活他在那个世界的家庭或者是他自己。这个陶缸的意义可以说非常重大了。

惊人的制造技术

那么,为了制作这件陶缸或者说瓮棺,先人们显然花了不小的努力。据我们现在的知识来看,它的制造技术难度是很高的。

我给你做个对比吧。欧洲最早的陶器,是出现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的古希腊克里特岛的彩陶。20世纪上半叶,当仰韶文化刚刚被发现的时候,西方人立刻确定地说是从古希腊传来的技术。但事实上,克里特彩陶中最早、最著名的章鱼罐比鹳鱼石斧缸,可晚了3500多年。

尽管时间早很多,但鹳鱼石斧缸技术水平还更胜一筹。克里特岛的陶器的高度一般都在30厘米以下,直径一般都在20厘米以内,而我们这个敞口大缸是47厘米高,直径有32厘米,要大得多。

从造型看,章鱼罐是圆的,口很小,在窑里烧就不太容易坍塌。而鹳鱼石斧缸是敞口的,窑里一加热,很容易就坍塌了。要烧制缸形器具,要求窑里温度要非常均匀,难度比烧圆球形的罐要高得多得多。

章鱼罐,希腊帕莱卡斯特罗(克里特岛),约公元前1500年,高约28厘米
现藏伊拉克利翁考古博物馆

古老艺术的表现力

最后,我们再回头想想这件作品,那时候还没有明确的“艺术”概念,但在我们后人看来,它却展现出非常强的艺术表现力。

这个陶器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就是它上面的画。

这里要强调的是,这件鹳鱼石斧缸属于黄河中游地区的仰韶文化。大部分仰韶彩陶,图案都是随着器物形状的变化而装饰的,有的画在肩膀上,有的画在腿上,有的画在肚子上,根据它的用途和眼睛能看到的位置画出来。

可是这个陶缸却完全不一样,是独立画出来的,而且画的高度达到了37厘米。在整个新石器时期的彩绘陶器中,这是最大的一幅独立的画作。

画面有三种颜色:鸟的羽毛和鱼是白色,陶罐本身是红色,所有的物体又用黑色勾了线。别看它古朴、原始,但这张图的绘画手法说明中国文化在上古时期已经至少有了对三种颜色的理解,红的、白的和黑的。

而绘画手法呢,发展出两种:一是勾勒,二是没骨。而这恰好是中国后世所有的绘画的最核心的两种表现手法:没骨是没有外轮廓的渲染;勾勒呢,就是用黑线勾出物体的外轮廓、造型和关键的造型特点以及结构。

我们以后还会讲到后世更加精彩、高级的中国画,但回望源头,就是这样的天真、朴拙的画作,它会不会让你感到很亲切、很动人呢?

好,关于鹳鱼石斧缸,我就讲到这里了。这件具有6000年历史的陶缸,用美术的手法让我们看到了远古中国人完整而又质朴的生死观,死亡不是一切的结束,而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

思考题:

关于《鹳鸟石斧图》所表达的意思,我在这一讲,讲到了两种不同的猜测。不知道你对这幅图有没有别的想法或者感受呢?欢迎你在留言区跟大家聊一聊。

好,这一讲就介绍到这里。下一讲,我会为你介绍我心中的“中华第一画”。下一讲见!

划重点
1)“事死如事生”的概念,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出现了。 2)汝州出土的鹳鱼石斧缸底部有一个洞,很可能是埋葬用的“瓮棺”。此洞是为灵魂进出而留的门。 3)缸上的画,可能代表着对鹳鸟的驯化方式以及斧头的制作方法,为了给死者带到彼岸世界用。 4)缸上的画已经体现出两种最核心的绘画手法:勾勒和没骨。
快人一步,你是第 2个抢到的
骑驴追卡迪7:01
周原堇荼 空山止水7:33

还有18个名额

点击右上角...分享给你的好友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