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豫北发现一座疑似钢筋混凝土构筑的古石桥,难道外星人来过河南?

 建安视觉 2021-10-24

  



我国古代桥梁大致分为梁桥、 拱桥、 浮桥和索桥四种,在我国现存的桥梁中,分布最多最广的就是梁桥与拱桥两大类别。由于水文气象与地理环境的差异,我国北方的古代桥梁多为拱桥,南方的古代桥梁多为梁桥。为了桥梁的坚固稳定与隔水防腐,我国古人多采用天然石块作材料制作拱桥。

  



日前,有外地游客在河南省安阳市发现了一座疑似采用现代水泥构筑的明代石桥,除了疑似采用现代水泥作材料,还有两处疑点令人不解,其一,这是一座我国北方极为罕见的平桥,这座明代始建的石桥并不是北方地区常见的石拱桥,而是一座被古人称做平桥的梁桥。其二,这座石桥的桥面上铺设了两道长约50多米的铁轨,两道铁轨的间距在1.29米左右。难道我国古人在明朝时期就发明了火车吗?或者桥梁上的铁轨还有特别的用处?

  



河南省安阳市发现了一座桥面铺设铁轨的古石桥,吸引了众多游客前往探究解密。这座桥面铺设铁轨的明代石桥位于河南省安阳市西部曲沟镇南固现村西,安阳的母亲河——洹河冲出太行山大峡谷后,到此地变成了南北流向。

  



横亘在洹河南北走向上这座古代桥梁,原为安阳市向西走进太行山的交通要冲,被誉为安阳八大景之一的“漫水长虹”。据清代乾隆年间编撰的《彰德府志》记载,安阳八大景分别为鹿苑春晖、鲸背观澜、柏门珠沼、漫水长虹、韩陵秋霁、漳河晚渡、善应松涛、龙山积雪,现在安阳人所津津乐道的八大景,指的就是乾隆年间流传下来的这种说法。

  



在固现村的一位老者介绍,固现村的这座古石桥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公元1506——1521年),由彰德府赵简王府的承奉(掌管土木工程的太监)周顺始建。初建时,采用北方地区常见的石拱桥结构,桥面高出洹河水面数丈,桥上有栏板石雕、石柱。没过多久,由于洹河涨大水,新建成的石桥被洪水冲垮。

  



为了保持桥梁的永久稳固,周顺决定改建南方地区常见的平桥,命令工匠网石出水,在旧桥址的南侧新建平桥。采用铁细腰锁定石基,用横石为梁,桥面上不设栏杆,洪水来时,可以直接从桥面上漫过。平桥还没有建成,赵简王府的承奉周顺病逝,由周顺的侄子周政继续带队施工,最终建成。固现桥桥面略高于洹河水面,小水可纳,大水漫流,故又称“漫水桥”。这也是固现石桥由拱桥改成平桥的重要原因。

  



据专业人士介绍,明代修建的固现石桥所用石料,曾经被许多人误认为是现代建筑采用的钢筋混凝土,但这种石料的确是石头,并且还不是一般的石头。这是一种在火山喷发时由火山碎屑与熔岩混合产生的岩石,称作砂砾沉积岩石,由于形成过程中高温高压的作用,质地非常坚硬。火山口位于太行山东麓鹤壁市西北5公里的上峪村,地质专家称为“上峪地幔窗口”,这是一座距今已有三百余万年的死火山。

  



固现石桥的桥面上铺设了两道长约50多米的铁轨,两道铁轨的间距在1.29米左右。难道我国古人在明朝时期就发明了火车吗?或者桥梁上的铁轨还有特别的用处?这也与2000多年前秦始皇的“车同轨”制度有关联,秦帝国统一后,规定车辆上两个轮子的距离相同,使全国各地的道路压成宽度一样的硬底车道,方便全国各地车辆往来,有利于帝国军队有能力带着物资快速到全国任何郡县。

  



桥梁上的铁轨还有特别的用处?修建固现石桥时,施工人员为了防止过往车辆的车轮轧毁桥面,根据车辆两轮之间的宽度,在桥面上铺设了两道槽形铁轨。铁轨宽25厘米,厚10厘米,槽深2厘米,轨与轨之间有榫眼连接,铁轨铺设长度基本与桥面长度一致。固现桥上的铁轨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被人为盗窃破坏。固现石桥是河南省唯一一座桥面铺设铁轨的古代桥梁。(王建安  摄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