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采访多位上海百岁老人及其家属后,我们发现这一点是他们的长寿“标配”……

 大白兔ai胡萝卜 2021-10-24

昨天,市民政局发布的2021年上海百岁寿星榜中,一位叫徐素珍的老人让人倍感熟悉。现年114岁的徐素珍(女)是目前上海最高寿的长者,她已5次被列入寿星榜并4次蝉联榜首。谈起长寿,包括徐素珍在内的不少上海百岁老人都颇有心得。重阳佳节之际,解放日报·上观新闻采访了多位百岁老人及其家属,请他们讲述长寿的“秘笈”。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很多长寿老人的“标配”。来自静安区宝山路街道的王汝庄老人今年107岁,在上海十大男寿星中排名第八。他说自己保留有看报写文章的习惯,也会收集报纸上觉得不错的文章素材,偶尔还会操作一下电脑。而今年101岁的戴小妹老人说,自己每天早上5点起床,开窗通风透气,早饭吃馒头喝粥和牛奶,饮食注重荤素搭配。

除了中心城区,郊区的上榜老人也不少。在上海十大女寿星榜单中,有一名叫余宝珍的老人,她是奉贤区金汇镇百曲村人,出生于 1913年,今年已108周岁,在榜单中排名第九。老人现在生活居住在奉贤区逸仙养老院,不仅耳聪目明,而且谈吐十分清楚,还能穿针引线。

据周围护理员介绍,老人非常喜欢吃豆制品、自己腌制的咸菜等,不太吃鸡鸭鱼虾牛肉等,平时还有爱梳头的小习惯,每天清晨都会坐在床边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一丝不乱。清晨吃好早饭,她还会做些简单的运动。“老人与世无争,性格和蔼,从不生气,很乐观。”身边照料者说。

在昨天发布的上海百岁夫妻榜中,百岁伉俪104周岁的徐东林和100周岁的王者香排名第三。两位老人现居住在金汇镇,平时喜欢吃比较软糯的红烧肉,再搭配一些新鲜水果蔬菜,徐东林喜欢种点花草,看看报纸。更可贵的是,老夫妻俩感情非常好,有事相互商量,相敬如宾,遇事都有一颗平常心。

来自奉贤的百岁伉俪黄四林和庄仁珠分别是101周岁和100周岁,他们不仅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变迁,也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生活的日益改善。现在,黄四林老人身子骨仍然硬朗,走路完全不需要拐杖,而庄仁珠老人因为年事已高,腿脚不是很方便,不能长时间行走,平常只在家走动。

夫妇俩还有一件小趣事:庄仁珠老人常听到说村里变化大,于是在今年3月14日“白色情人节”那天,黄四林推着轮椅,带着妻子把村子看了个遍。村里的小辈们看到他们夫妻俩,羡慕地问起他们长寿秘诀。“也许就是我们日常生活非常规律,每天早睡早起,饮食清淡,待人和蔼,每天乐呵呵的吧!”老人说。

长寿的秘诀是心态好

“父亲待人厚道,总是先考虑别人,从年轻时一直到老都是如此,我想良好的心态是他能保持长寿的秘诀。”家住南码头路街道的温季邨老人出生于1917年,谈起老父亲,儿子温伟康特别强调性格的重要性,现在,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72岁的他担负起父亲的照料之责。

“老人家年轻时做会计工作,性格一直很开朗乐观,在单位里的人缘也很好。”温伟康告诉记者,父亲从小尊老爱幼,隔壁家有小孩,逢年过节都叮嘱自己送蛋糕给邻居,“远亲不如近邻”常常念叨在嘴边。年轻时,父亲非常节俭,每天走路上下班,打下了很好的身体素质基础。现在,老人每天八点准时醒来,生活规律,晚上七点必看《新闻联播》,还经常和儿子讨论国际大事。“我老说他那么大年纪了还操心别人的事,但他一辈子操劳,改不掉了!”温伟康笑着说。

昨天一早,外滩街道的工作人员就给1921年出生的何家麒老人送来了慰问品。1975年入党的何家麒今年正好100岁,与党同龄。他的房间虽然不大,却挂满了各种书法作品。“这是老爷子自学书法后写的作品,通过兴趣爱好陶冶情操是他的习惯。”照料老人的志愿者叶阿姨说。

“长寿的秘诀应该是心态好。”叶阿姨说,老人有一段时间每天练习书法,还曾送给自己一首自创的打油诗表达感谢,还曾出版过一本诗词集。曾经有陌生人来求他的字,他都一概应允,得知对方拿去卖钱也不在乎,每天依然看书看报。据保姆介绍,老人的饮食以粗茶淡饭为主,喜欢吃猪肉和鲳鱼,以及红薯山药等粗粮。

“要说我妈,好像没什么长寿秘诀,就是'混’到了现在,现在脾气是越来越差了。”虽然抱怨着母亲的脾气,家人却满脸爱意。家住甘泉路街道的俞桂芬老人今年105岁了,虽然年纪过百,老人对生活的态度却毫不含糊。“有时候脾气大,我们都得让着她。”家人说,有时候做饭,老人还会亲自指导,放什么佐料一点不能差。昨天,街道的人上门看望,老人7点半就坐在外面等,还不停叮嘱家人准备茶叶泡茶。“年轻时她就这么招待别人,居委干部送来了花,还和她一块照了相,她高兴了一整天。”家人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