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用方剂』温里剂>温经散寒>浅谈黄芪的临床应用

 zd山笑 2021-10-25
     作者:王志强

    单位:天津药材集团公司 300050

    关键词:

    中草药000340 黄芪首载于我国古代第一部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干燥的根。黄芪为临床常见的补气药品,性味甘温,入肺、脾经。我从事药行多年,常在处方中接触黄芪,对其应用有些体会,简介如下。

    1 黄芪的应用

    1.1 对汗液作用:中医讲脾主四肢肌肉,脾胃虚则四肢皮肤腠理不固,汗液自泄,气有固涩作用,能使汗液分泌正常。黄芪有“实腠理”之功,凡临床阳虚自汗、气虚自汗均能治之。气虚、阳虚可导致汗自出,谓之自汗,又可导致无汗,黄芪通过补气大途径使临床表现趋向相反的病症皆以疗之,是中医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具体体现,故古人曰:黄芪无汗能发,有汗能止。

    1.2 对皮肤温度的作用:温昂在《本草备要》中指出:黄芪“温分肉”。临床常见患者皮肤温度低或上肢与下肢温度有差异,或两侧肢体温度不一样,西医对此尚无良策,中医拟补气法以调营卫,营卫气血足则血脉流通,血活则凉自退,不治凉而凉自无,可以说特推黄芪为治疗本症核心药实为治本之法,气行则血行;气足则血循之动力生,常收到理想效果。

    1.3 黄芪为脾气虚症之主药:脾气为人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营养来源之一,古人精辟地命名“后天之本”,可见脾气盛衰和人体健康与否,生命的延伸关系甚为密切。脾气虚临症辨别要诀:望诊面色恍白,闻诊声音低微,问诊四肢倦怠,切脉沉细无力。临证常以黄芪为主要配伍,著名方剂四君子汤、六君子汤、保元汤等皆依此衍生,看似平淡无奇,但在中医临床中占有重要席位,不可低估。

    1.4 黄芪对外感反复不愈的作用:临床常见有些病人患外感病后反复不愈,或见于体虚易感之人,缠绵不愈,喷嚏连连,鼻流清涕,畏风,中医传统经验以黄芪为主药配以防风、白术。黄芪与防风本为相畏药,同用有相畏而又相使之用,古人谓之玉屏风散,碾成细末,每日3次,每次6~10 g服之。四大名医蒲辅周生前常用之并力荐此法,经验证效果可靠。

    1.5 黄芪为恢复人体疲劳之主药:中医认为:“肝为罢极之本”,为耐受疲劳的器官。当前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律加快,人们处于信息社会瞬间变化万端,疲劳综合征常见。所以急需选择治疗药品,以黄芪为主药恰恰解决这个难题,服后能使人体较快地恢复疲劳,增强耐受疲劳能力。近代研究亦证实黄芪能增强人体抵抗力、免疫力。当出现疲劳感时可用黄芪一味当茶饮,三五日后可使疲劳逐渐消失。

    1.6 黄芪为治疮痈之圣药:中医外科认为疮痈皆外感六淫七情所致,气血凝聚结而为疮,近代临床常用清热解毒大剂投之临床或可治愈,但临床上服大剂清热解毒而不效者亦有之,老一辈中医外科常加以补气的黄芪使疾病迅速痊愈。笔者见之疮痈不溃者加服黄芪迅溃,疮痈不消者黄芪内托以迅消,由此深深感悟中医气化之说的深奥,中医宝库的博大精深。

    2 小结

    如何用好黄芪,使黄芪药尽其用,笔者以为还需注意以下几个环节:

    2.1 剂量问题:中医传统极重视这个问题,古有“中医不传之秘在剂量”之名言足以佐证。在诸多医家经验中有以黄芪3 g取效者,亦有以黄芪120 g治愈者,之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可以一斑以窥全豹。笔者认为黄芪3 g为轻,有四两拨千斤之力;黄芪120 g之重,钝补正虚之处以复器官正常功能。

    2.2 时机的抉择:中医辨证论治中时机的把握,源于对望闻问切材料细心全面收集(不能有遗漏)后,综合判断,客观而不是主观地选择时机,何时该补,小补、中补、大补或先补后泻,或补泻兼有,或权衡补泻比例,皆为实际问题,细心推敲必有所得。

    2.3 在煎法上做文章:这也是很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经验重用黄芪时在煎法上可先煎使药力充分溶出,发挥君药作用迅建奇功。

    以上仅是个人研究黄芪的一点心得,尚待深入探讨。

    王志强,男,副主任中药师。1985年毕业于天津市委党校党政领导与管理专业,现任天津市药材集团公司 常务副总经理。注意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曾参加过《中药基础知识》、《营销技巧》、《GSP专业知识》、《市场管理与技术开发》、《医药新品技术开发》及《中药专业大专 证书班》的学习。现正在高等院校参加研究生班学习。

    (收稿日期:1999-09-0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