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伍琼:离开前我还做了点贡献

 秉笔春秋吕书生 2021-10-25

惟有流波似离恨,共将明月伴君行。开篇依然提醒大家出行时要注意防护呀。汉末时期贼寇四起,他们的活跃不仅给了很多人建功立业的机会,也让一些隐逸之士被迫出仕。本篇就来聊聊伍琼,字德瑜。

伍琼是豫州汝南人士,汉末舞台上的汝南人士很多,刘辟、龚都、王儁jùn、伍孚、袁绍、袁术、陈温、陈翔、陈祗zhī、陈裕、陈化、傅公明、许劭、许靖、许叔龙、樊子昭、孟建、应玚、应劭、程秉、和洽、陈到、李术、何定、吕蒙、吕范、屈晃、胡综、伍琼。其中袁绍、袁术、吕蒙、许劭等人都是名动天下之辈。

“毖字仲远,武威人。琼字德瑜,汝南人”——《三国志·董卓传》注引《英雄记》

案《英雄记》,伍琼的表字为“德瑜”,而谢承《后汉书》中则提及伍孚的表字为“德瑜”,这两处记载的人物表字相同。在《后汉书·董卓列传》中这两人都被提及,伍琼担任侍中,而伍孚担任越骑校尉,虽然都是汝南人士,但经历却有所不同。

“越骑校尉汝南伍孚忿卓凶毒,志手刃之,乃朝服怀佩刀以见卓”——《后汉书·董卓列传》

即便是《三国志·董卓传》中提及的也是“城门校尉伍琼”,而非越骑校尉。在史料中伍琼常常与周毖一起被提及,董卓入京时他们都在朝中效力,并且骗取了董卓的信任。《三国志·董卓传》中提及他们的官职是尚书周毖城门校尉伍琼而《三国志·袁绍传》中提到的是“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后汉书·董卓列传》则是“吏部尚书汉阳周珌、侍中汝南伍琼”。

不同史料记载有些差异,可能是董卓在感受到伍琼、周毖两人的诚意后提拔了他们,毕竟周毖、伍琼、何颙等人都是当世名士,能得到名士们支持在士人群体中也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然而伍琼等人并不是真心为董卓效力,他们还是偏向四世三公的袁绍。伍琼、周毖向董卓举荐的韩馥、刘岱、孔伷等人全都被任命为刺史、郡守。

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议郎何颙等,皆名士也,卓信之,而阴为绍”——《三国志·袁绍传》

董卓给了他们足够的信任,担任这份信任在韩馥等人那不值一提,当董卓再次听闻他们的消息时,已经是这些人加入讨董联军了。再加上这两人还力谏董卓,意图阻止董卓让天子迁都事宜,董卓认为他们出卖了自己,下令斩杀了他们,虽然事后有些悔意,但逝去的人不会再回来

而馥等至官,皆合兵将以讨卓。卓闻之,以为毖、琼等通情卖己,皆斩”——《三国志·董卓传》

卓初入朝,二子劝用善士,故相从,而诸君到官,举兵相图。此二君卖卓,卓何用相负”——《后汉书·董卓列传》

如有疏漏,还望指正。

毕谌:毕谌:事关忠孝,自难两全

曹据:曹据:曹魏宗室,反复迁徙

伍姓人物:汉末三国时期有哪些伍姓人物?

                         看官如感兴趣,关注下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