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袁术的阻拦,孤身一人的刘表又是如何进入荆州成为老大的?

 时拾史事 2022-01-14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区区一个家族,能对时局有多大影响?

东汉末年的汝南袁氏,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一个累世豪门在乱世之际的可怕影响力。毫不夸张地说,自乱世伊始,至曹操统一北方(建安十三年),中原时局曾深受袁氏影响。

前文提到:因董卓摘了士族“桃子”,袁氏兄弟发动关东群雄,迫使董卓迁都长安,拱手让出了中原。董卓的撤退,终究让袁绍与袁术兄弟二人撕破了脸皮。一个庶出长子,备受士人推崇,欲进取北方;一个嫡出幼子,自小任侠放荡,意与绍争雄。故而在此后数年间,二袁之争一度是中原战场上的主旋律,哪怕是稍远一些的荆州,也难免受其影响。

荆州牧刘表在董卓及二袁之争下的“左右逢源”,就很好证明了这一点。

捡来的荆州刺史

关东群雄,大多鼠目寸光,能给董卓带来较大威胁的,唯有孙坚。对此,董卓自己也承认,他不仅对孙坚的存在颇为忌惮(语见《三国志·孙坚传》注引《山阳公载记》),还曾将其列为心腹大患之一:“但杀二袁、刘表、孙坚,天下自服从孤耳。”

不过,董此时也没想到,他先前随手给孙坚挖的“坑”,竟直接导致了二袁、刘表以及孙坚的数年争端。而这个“坑”,正是董卓对刘表荆州刺史的任命。

据《后汉书·刘表列传》记载:“初平元年,长沙太守孙坚杀荆州刺史王叡,诏书以表为荆州刺史。时,江南宗贼大盛,又袁术阻兵屯鲁阳,表不能得至。”

初平元年(190年),正是董卓独断朝纲之际。那么,何人表奏刘表为新任荆州刺史,也就不言而喻了。然而,这却给日后的孙坚带来了很大麻烦。若非如此,孙坚也不会疲于奔命反攻荆州,最后不幸殒命。

须知,孙坚在北上前,便已统领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待他接连解决荆州刺史王叡与南阳太守张咨后,便算基本掌握大半个荆州了。尽管在他走后,襄阳等地有贼作乱,但对孙坚的强悍战斗力来说,这并不算什么大问题。可以预见,只要孙坚协助袁术扫清江淮一带后,他们控制荆州便如同探囊取物一般。只是,董卓借朝廷名义发出的这道诏令,却直接抄了孙坚的荆州老巢。

何以见得?

刘表学问好、名气大,昔年曾为“八俊”之一,又是党人骨干,深受士族的拥戴与敬重。显而易见,刘表要比孙坚更受荆州士族欢迎。他日后入荆州,在蒯氏、蔡氏的帮助下迅速站稳脚跟,便证实了这一点。

注1:孙坚“世仕吴地”一说疑为吴人溢美之词,亦如陈寿所云“盖(大概)孙武之后”也。《宋书·符瑞志》与《太平御览》引《幽明录》中都有记载:孙坚祖上“种瓜为业”,是个地道瓜农。从孙氏一族放荡任侠、好游猎射雉、又不立宗庙、不通儒学礼法的表现看,他们的确更像是寒门乍贵。

言归正传。既然刘表入荆州会抢地盘,那么,袁术、刘表自然不会轻易放任他进入荆州。上文所引《后汉书》中,便记载了袁术在鲁阳屯兵阻拦刘表一事。既然如此,单枪匹马的刘表,又是如何突破袁术“封锁线”,成功进入荆州的呢?

与袁术的短暂合作

原因其实很简单,袁术“放水”了。

换言之,刘表之所以能从容突破袁术防线,并非是所谓的“匿名潜行”之举,而是他与袁术曾短暂达成了合作关系。

据《后汉书·袁术列传》记载:“刘表上术为南阳太守,术又表坚领豫州刺史,使率荆、豫之卒,击破董卓于阳人。”

袁术被表奏为南阳太守,对他接下来的的行动大有裨益。要知道,讨董之战的本质,其实是各路诸侯私下里的行为;他们当初起兵,也不过是应了东郡太守桥瑁的矫诏。

彼时,汉室虽然衰微,但余威犹在,深得百姓与地方豪强的认可。东汉“重名节而轻生死”,名义哪怕到了汉末乱世,也非常有用。这也正是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高明之处。不止是他,对其他诸侯来说,能拥有一个“合法”的官方身份,同样非常重要。

袁术领南阳太守,便相当于“洗白”上岸;当然,袁术在上岸以后,也不忘把自己的头号大将孙坚给“捞”上来。当初,孙坚擅自杀害朝廷命官(王叡、张咨)而犯下大忌,但经过袁术表奏,他又成为豫州刺史,同样成功“洗白”上岸。从孙坚、袁术二人传记中,也不难看出:孙坚后来已得到了(豫州)汝南、颍川等地的认可。

是以,刘表上袁术为南阳太守之举,虽看似不起眼,却是袁术集团能合法化的关键所在。反过来看,倘若袁术真的一心阻拦刘表,不让他入荆州,刘表又怎么会送给袁术这么一份“大礼”呢?

不过,刘表与袁术的“蜜月期”并未持续太久。一方面,荆州归属已成为刘袁孙三家争夺的焦点,三方为此心生嫌隙,已是必然;而另一方面,也与刘表的政治倾向有很大关系。这位被郭嘉称为“座谈客”的清流名士,从未打算对中原纷争多做掺和。

座谈客的不作为

刘表所任荆州刺史,被视为来路不正。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指出:“刘表之收荆州也,卓之命也,众皆讨卓而表不从,表有可讨之罪焉。”董卓乱政,各路诸侯齐讨之,但刘表始终未曾动弹。那么,他是效忠董卓的吗?

显然不是。在刘表执掌荆州的十几年里,他既是左右逢源、两头讨好;却也两不相帮,坐观他人成败。

据《三国志·董卓传》记载:“李傕、郭汜入长安,欲连表为援,乃以表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纵观建安年间的刘表,他不仅与凉州武将主导的长安“小朝廷”保持密切往来,也和袁曹达成了联盟。不过,刘表虽然左右逢源,却鲜少有实质性的军事行动。

再放眼中原,碍于袁术对荆州的虎视眈眈,刘表又转而与袁绍达成同盟,这一度造成了“二袁分中原”的现象。

彼时,中原大地上存在两大军事同盟:冀州袁绍、兖州曹操、青州臧洪(此君正是关东联军歃血为盟时的“主持人”)和荆州刘表是同盟关系;而淮南袁术、徐州陶谦、幽州公孙瓒与黑山军张燕,则是与之敌对的另一军事同盟。

注2:据《后汉书·袁术列传》记载:“绍议欲立刘虞为帝,术好放纵,惮立长君,托以公义不肯同,积此衅隙遂成。乃各外交党援,以相图谋,术结公孙瓒,而绍连刘表。”又据《三国志·武帝纪》记载:“初平三年,袁术与绍有隙。术求援於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绍。太祖与绍会击,皆破之。”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刘表才得以如愿坐守荆州,行“无为”之举。尽管从名义上看,刘表是袁曹盟友,但因为荆州独特的地理位置,他又幸运避开了中原的纷争。

二袁相争,彼此互为对手,唯一有余力对荆州出手的孙坚、张济,还都身中流矢亡于此地;待袁曹胜出后,刘表又因为同时与袁绍、曹操交好,从而再度免于时局纷争。

注3:据《三国志·刘表传》记载:“天子都许,表虽遣使贡献,然北与袁绍相结。”

可以说,这是座谈客刘表的幸运与不争;但若换个角度再看,荆州得以稳定十余年,刘表甘当“自守之贼”,又何尝不是“二袁之争”格局下的无奈之举?

参考资料:《三国志》《后汉书》《读通鉴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