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0年个人阅读十佳著作推荐

 社会学研思 2021-10-25
2020年临近年终,回顾整理了一下今年的社会学著作阅读书单,从中选出十本“最佳著作”——这里“最佳”不仅仅是“写得很好”的意思,更多的还是指,在我的阅读过程中,比较而言这十本著作给我带来的收获最大。不管是从思维训练还是知识汲取层面来说,这十本书都是这一年的阅读中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的著作。也正是因此,这份“年度个人阅读十佳著作”书单具有很强的私人性,并不具备任何权威效力。仅供诸位读者朋友参考。点击书封可查看本书详细信息或相关读书笔记。
作者:詹姆斯·戈登·芬利森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译者:邵志军 
出版年:2015-9  

芬利森这部著作并非旨在对哈贝马斯的生平与学术生涯进行传记式的介绍,而是对哈贝马斯的理论进行了非常精要的梳理。本书第一、二章对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研究社会理论的新方法进行了概述;第三至八章对哈贝马斯意义的语用学理论、交往理性理论、社会理论、商谈伦理学、政治理论进行了梳理,这几章对哈贝马斯的理论梳理是层层递进的,并非对哈贝马斯理论的铺陈式简介;第九章对哈贝马斯关于德国、欧洲以及后民族社会的现实思考进行了梳理。我在阅读哈贝马斯著作过程中前前后后阅读了三遍。第一遍是在开始阅读哈贝马斯时,通过这部著作的阅读对哈贝马斯思想体系有了整体的把握;第二遍是在大体结束哈贝马斯主要著作的阅读后,再读这本书对哈贝马斯理论体系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思考,对阅读过程中一些忽略的理论点进行了再回顾;第三遍是在撰写哈贝马斯读书总结时,又重读了一下这本书。

作者:哈贝马斯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译者:郭官义/李黎 
出版年:2010-7

我之前吐槽过这本著作中译本翻译好几次,但是哈贝马斯这本早期著作本身价值非常高。我重点阅读了第一章“古典的政治学说与社会哲学的关系”、第二章“自然法与革命”、第六章“介于哲学与科学之间:作为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第七章“社会学的批判任务和守旧使命”等几个章节,特别是第一、二章,对于理解“前社会学”阶段政治与社会哲学的理论发展脉络及其现实影响具有非常大的帮助,我个人认为哈贝马斯的理论梳理是我目前读过的思想史评析类著作最好文献(当然这也可能因为是我读的比较少,或者自夸一点的说,是因为自己有了较好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恰好这个时候读了哈贝马斯这几篇理论评析类文章,就觉得梳理的非常清晰)。

作者:朱国华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布迪厄的社会学诗学
出版年:2017-1
在回顾阅读布迪厄时,再次阅读了朱国华老师这部著作第一编“实践与反思:布迪厄社会学要旨”、第二编“文化再生产与符号暴力”两编。这两编对布迪厄的社会学理论进行了较为到位的综述,对其他学者关于布迪厄理论的借鉴、承继与批评进行了评析。值得一提的是,朱国华老师这本书的注释非常丰富,对于我们“按图索骥”,阅读更多布迪厄理论相关文献也十分有帮助。

作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译者:郭方等
出版年:2013-11

四卷本《现代世界体系》,沃勒斯坦的煌煌巨著,每个章节注释几乎比正文的页数还要多。对16世纪以来从欧洲中心地区向外扩散的世界体系进行了十分细致的考察,通过对大量史料、数据的分析,对许多既存的观点进行了批判性的考察,以“世界体系”这一理论视角考察了五百多年的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发展史。之前阅读的大多数都是偏社会学理论的社会学经典著作,相对来说比较偏理论分析与理论建构,对于历史文献的阅读则显得不足。沃勒斯坦的四卷本《现代世界体系》相对来说较好的弥补了我之前阅读的一些不足之处。不过,在阅读过程中,我还是以泛读为主。

作者: [美]海伦娜·罗森布拉特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译者: 徐曦白
出版年: 2020-10


这本研究“自由主义”历史的著作对于理解社会学家特别是古典三大家也十分有帮助。对法国“自由主义”史的梳理有助于我们理解涂尔干社会分工理论与道德科学理论体系的理论背景;涂尔干的“法式自由主义”的时代根源;涂尔干写作《教育思想的演进》《道德教育》等教育社会学著作在回应其所处时代的什么样的现实问题;涂尔干为什么会转向对宗教的研究,晚期又为什么倾向于“人性宗教”,这与其所处时代的思想争端有什么关系。对德国“自由主义”史的梳理有助于我们理解韦伯诸多社会学与政治理论的理论背景与时代特色;理解韦伯为什么要批评俾斯麦;主张议会民主制又推崇“领袖民主制”;韦伯为什么会成为一个“民族自由主义”者等等诸多问题。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理论,一般被视为“自由主义”的对立面,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通过对“自由主义”史的梳理,我们可以理解马克思为什么要猛烈批判资产阶级自由主义;为什么马克思主义会吸引一大批革命者;为什么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势同水火。对自由主义史的梳理也能够有助于我们理解吉登斯为什么提出第三条道路,战后为什么第三条道路、民主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国家干预主义等等诸多思潮在西方取得广泛影响;也有助于理解哈贝马斯为何在其政治理论中着力于以其交往行为理论与商谈民主理论弥合“自由(人权)”与“民主(人民主权)”之间的嫌隙;也有助于理解为什么布迪厄等社会学家激烈的反对新自由主义从美国向欧洲的侵袭,并在全世界蔓延,为什么诸多社会学家视新自由主义的扩张为全球灾难。也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三个世纪以来的诸多社会学,如涂尔干、哈贝马斯都致力于道德问题的分析与理论探讨以及诸多西方社会学家对于宗教问题的思索。

作者:基思·罗威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
译者:黎英亮
出版年:2015-7

在《野蛮大陆》这本书里,基思·罗威用了五章分别叙述了战后欧洲对犹太难民的驱逐与屠杀、乌克兰与波兰彼此之间的种族清洗与驱逐、德裔在其被分割领土以及战争时期占领的领土上被杀戮与驱逐的命运、作为欧洲缩影的南斯拉夫的种族冲突所引发的战争与国家解体以及战后东欧共产主义国家严厉的民族政策。细述了战后欧洲的种种衰败景象,不同国家、民族/种族之间、不同政治信仰的党派之间延续并愈演愈烈的仇恨、暴力、杀戮与屠杀清洗,以及卷入内战的东西欧国家的情势。对于了解战后欧洲东西阵营正式形成对立、西欧复兴前的这一段欧洲历史本书大有裨益。

作者:迪迪埃·埃里蓬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译者:王献 
出版年:2020-7

去年在年度个人阅读十佳著作推荐推送中,我推荐了布迪厄的《自我分析纲要》。今年读了另一位法国社会学家迪迪埃·埃里蓬的《回归故里》,在这部著作中,埃里蓬对自我的“社会学式的分析”既具有很强的理论深刻性,亦十分真诚,对我来说具有很大的启发。在阅读了这部著作之后,我又回头整理了《自我分析纲要》的读书笔记。受此两部著作的启发,我写了几篇随笔尝试进行“社会学式”的自我分析。

作者:毛泽东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1964-4

疫情在家期间,阅读了一些中国近代史研究著作。这其中,《毛泽东选集》对于理解中国近现代史似乎是不可或缺的经典著作。我选读了四卷本选集的部分篇目。当然,我读的还不是太认真,所以在这里也不敢妄作过多介绍。有机会还需要再重读一下。

作者:萧冬连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中国社会主义路径的五次选择
出版年:2014-10-1

作者:Maurice Meisner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译者:杜蒲
出版年:2005-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