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剂歌诀详解——苓桂术甘汤

 廿氏春秋 2021-10-25

苓桂术甘汤

《金匮要略》

苓桂术甘仲景方,健脾化饮又温阳,

中阳不足饮停胃,胸胁支满悸眩施。

【歌诀总括】

苓桂术甘汤治疗痰饮病,对由痰饮内停导致的胸胁支满、头眩、心悸等均有治疗作用。全方药物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

【歌诀详解】

苓桂术甘汤是治疗痰饮病的基础方剂,病证中应抓住脾阳不足、痰饮内停的特点。脾主中州,职司气化,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若脾阳不足,健运失职,则湿滞而为痰、为饮。痰饮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停于胸胁,则见胸胁支满;阻滞中焦,清阳不升,则见头晕目眩;上凌心肺,则致心悸,短气而咳。仲景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针对上述病证,本方从温阳化饮、健脾利水角度立法。

方中重用甘淡之茯苓健脾利水、渗湿化饮,既能消除已聚之痰饮,又能治生痰之源。饮为阴邪,得温则散,而温药能发越阳气,开宣腠理,通行水道,故配桂枝温阳化气,桂枝尚可平冲降逆。苓、桂相合,为温阳化气、利水平冲之常用组合。痰饮来源于脾,治痰不理脾胃非其治也,故伍白术健脾燥湿,苓、术相须,为健脾祛湿的常用组合,桂、术同用,也是温阳健脾的常用组合。炙甘草用于本方,其用有三:一可合桂枝以辛甘化阳,以襄助温补中阳之力;二可合白术益气健脾,培土以利制水;三可调和诸药。

此方服后当小便增多,是饮从小便而去之征,故原方用法之后有“小便当利”之说。此亦即《金匮要略》“夫短气有微饮者,当从小便去之”之意。

【应用点睛】

本方常用于治疗眩晕(耳源性眩晕、高血压眩晕、脑震荡后遗症眩晕、链霉素中毒引起的眩晕)、胸痛、心悸、气短(风心病、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心包积液、心包炎)等从中医辨证属脾阳虚、痰饮内停者。

苓桂术甘汤

《金匮要略》

【组成】茯苓四两(12g)桂枝去皮三两(9g)白术二两(6g)甘草炙,二两(6g)

【用法】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阳化饮,健脾利湿。

【主治】中阳不足之痰饮。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弦滑或沉紧。

【方解】本方所治痰饮乃中阳素虚,脾失健运,气化不利,水湿内停所致。盖脾主中州,职司气化,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若脾阳不足,健运失职,则湿滞而为痰为饮。而痰饮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停于胸胁,则见胸胁支满;阻滞中焦,清阳不升,则见头晕目眩;上凌心肺,则致心悸、短气而咳;舌苔白滑,脉沉滑或沉紧皆为痰饮内停之征。仲景云:“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金匮要略》)故治当温阳化饮,健脾利水。本方重用甘淡之茯苓为君,健脾利水,渗湿化饮,既能消除已聚之痰饮,又善平饮邪之上逆。桂枝为臣,功能温阳化气,平冲降逆。苓、桂相合为温阳化气,利水平冲之常用组合。白术为佐,功能健脾燥湿,苓、术相须,为健脾祛湿的常用组合,在此体现了治生痰之源以治本之意;桂、术同用,也是温阳健脾的常用组合。炙甘草用于本方,其用有三:一可合桂枝以辛甘化阳,以襄助温补中阳之力;二可合白术益气健脾,崇土以利制水;三可调和诸药,功兼佐使之用。四药合用,温阳健脾以助化饮,淡渗利湿以平冲逆,全方温而不燥,利而不峻,标本兼顾,配伍严谨,为治疗痰饮病之和剂。

此方服后,当小便增多,是饮从小便而去之征,故原方用法之后有“小便当利”之说。此亦即《金匮要略》“夫短气有微饮者,当从小便去之”之意。

本方与五苓散均为温阳化饮之常用方,组成中同有茯苓、桂枝、白术。五苓散以泽泻为君,臣以茯苓、猪苓,直达下焦,利水渗湿为主,主治饮停下焦之头眩、脐下悸、或吐涎沫等症;苓桂术甘汤以茯苓为君,臣以桂枝温阳化饮为主,四药皆入中焦脾胃,主治饮停中焦之胸胁支满、头眩、心下悸等症。

【运用】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中阳不足痰饮病之代表方。临床应用以胸胁支满,目眩心悸,舌苔白滑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咳嗽痰多者,加半夏、陈皮以燥湿化痰;心下痞或腹中有水声者,可加枳实、生姜以消痰散水。

3.现代运用本方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心源性水肿、慢性肾小球肾炎水肿、梅尼埃病、神经官能症等属水饮停于中焦者。

4.使用注意若饮邪化热,咳痰粘稠者,非本方所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