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行走丨书街,秋夜飘香

 昵称45109175 2021-10-26


记得半个世纪前,我居住在北京西城老街深巷四合院内。上小学时,我的作文常常为全班第一。每当作文课本的页面被老师贴上闪亮的小红旗,母亲就奖励我4分钱。兴奋之余,我用小手攥着几个钢镚,跑向胡口的连环画书店,陶醉于古代人物一段段故事。一个大雪纷飞的傍晚,我拿着租来的连环画《林冲雪夜上梁山》,踏雪去还书。路上玉龙飞舞,近看一片茫茫,想起用长缨挑着酒葫芦、迈大步,从河北沧州草料场走向山东水泊梁山的壮士,胸中陡然升腾起一股英豪之气。

或许因那一段过往,我开始有了书店情结。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当我鬓霜之年,再次夜访'’小人书店'’,依然激情不减,尽管在异地他乡。

那年,枫叶初红的时段,我受邀开封古城讲课。下课之后,天色将暮,我婉拒接待方安排的晚餐,独自一人,直奔酒店附近的书店街。

夜幕低垂,不影响千古名街的古色古香。我在牌楼、店铺前驻足凝思,向两侧的小巷放眼探寻,发现旧书书摊随处可见。浓浓的书卷气,冲淡寒霜初降、客在他乡的几点凄清。

这是开封最古老的街道。是与日本东京神田书街齐名的世界两大书街之一。每临寒霜初降,古街文房四宝店、古装书店之前,大多摆上花色锦绣、清芳四溢的盆菊,由此,书香伴随墨香,让寻书人的行姿飘逸,让观光者的视觉清丽。那晚,我在这两个角色愉悦转换,乐得沉醉于如此氛围中。



此时,我很想搭乘科幻作家所描述的超光速火箭,逆千年时光而行,从空中俯瞰北宋帝都的繁华一刻——月上柳梢头、灯火阑珊处,从大相国寺菊花赛会归来的苏轼,悠闲散步之余,在高悬八角灯笼的书摊前随意翻阅,感受魏晋风骨、晚唐诗风。随后,苏学士从诗书的墨香中挣脱出,深嗅一下酒家飘出的香气,抚须一笑,翩然进入。

北宋的晚秋,这条街文人荟萃、名流聚集。《东京梦华录》描写的景况似乎在我眼前延伸。路口“高头街”的石碑字体遒劲,与大宋皇宫相毗邻的老街,是东京最繁华的街市,“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即千万,骇人闻见”。熙熙攘攘的人流,在衣物、书籍、字画、古玩以及中药交易中涌荡,很少有人留意华灯初上、星月清朗。

数百年之后,也是一个晚秋,大清乾隆帝走入这条街。风流天子沉醉于墨香、菊香之后,没有像苏大学士一样,用杯中的“酒香”覆盖街头的“二香”,而是让随从取来徽墨湖笔,面对振兴隆”、“德五祥”、“凤麟阁”、“博雅斋”、“环文阁”等经营文玩书画的名店,挥毫写下“书店街”。自此,这条全国惟一以书店命名的老街,闻名遐迩。



路经一条老巷,巷口的书店仅租售连环画。在传统阅读习惯被大面积颠覆的当下,10多平米的小书店门庭冷落,少人光顾。我忽然感到,这家书店很像小时候经常进入的那家书店。隔窗望去,女店主满头白发、神情淡定,即便接待量极少,依然以教学般的站姿、温和的微笑,从容面对寥寥来客。

我随手拿了一本《林冲雪夜上梁山》翻看,感到此情此景很有意思——年过花甲的女店主陪伴另一位两鬓染霜、翻看“小人儿书”的男顾客支撑着书店的人气。店窗之外,往来的青少年,不是拿手机摆拍、发微信,就是插着耳机听音乐。古老的书店街,传统文化在时尚科技面前,显得是那样的弱小。

女店主以理解眼神,注视渐入老境的“小人儿书”读者。没有促销语句,更没有不耐烦的表情。为了不打扰我,带着微笑,在一旁整理书册。我买了一套数十本'’小人书'’,像小时后那样,把鼻子凑到封面上闻了闻。女店主微笑依然,用淡粉色的包装纸为我包好捆实。而后,目送我把书放入双肩背包,走出小小书店。我深知,自己这把年纪,买一堆连环画,不会翻阅。但能在千年古街找到儿时感觉,也不枉潇洒走一回。想到此,我发现夜风初起,书店街黄叶飘舞,人流迷离。一时间,北宋古街风貌竟然愈发生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